【第1句】:【獨占鰲頭】“獨占鰲頭”現(xiàn)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舉考試頭名狀元。這個俗語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對此作了說明:“又俗語謂狀元‘獨占鰲頭’,語非盡無稽。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鐫升龍及巨鰲,蓋警蹕出入所由,即古所謂螭頭矣。俗語所本以此。” 原來,我國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鑾殿前,靠近大殿門口的地方,有一塊雕刻著飛龍(天之驕子)和巨鰲(長壽神龜)的大石板,叫“龍鰲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時,就從這塊“龍鰲石”的兩旁經(jīng)過。封建王朝有個規(guī)定,凡逢大試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進士,均須站在“龍鰲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狀元站在“龍鰲石”上,帶領(lǐng)著向皇帝行禮謝恩。據(jù)此,后來遂用“鰲頭”或“獨占(站)鰲頭”,指科舉時代考中狀元的人。如唐詩:“鴛鷺簪裙上龍尾,蓬萊宮殿壓鰲頭?!薄蔼氄荐楊^”這一俗語至今還在使用。
【第2句】:【屎殼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轉(zhuǎn)指人故作姿態(tài)顯示自己漂亮,惹人厭惡。常含譏諷意味。
【第3句】:【君子之交淡和水】此語出自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币馑际蔷又坏缜逅?,小人之交甜如美酒。君子雖淡但似親人,小人雖甘但必情深。此論甚高。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卻濃,歷史上舉不勝舉,最負盛名的是唐代大將薛仁貴,少時貧窮,其后從軍,能征善戰(zhàn),東征高麗,破敵二十余萬,因功升右領(lǐng)軍中郎將??傉略辏?68年),再征高麗,又獲全勝,被封為平陽郡公。其時文武大臣帶著重禮前來祝賀,同時也有普通百姓夾在其中。對于那些大臣們形形色色的禮品,薛仁貴一概婉言謝絕,只收了平民王茂生的“兩壇美酒”。不料打開酒壇,卻無酒香,啟封的執(zhí)事官不解其意,因為壇中裝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無色無味的清水!執(zhí)事官趕緊稟報薛仁貴,他只是微微笑了笑,當場喝了三碗清水。在場的大臣們感到茫然,經(jīng)薛仁貴解釋才知端底。原來,薛仁貴貧時飯量很大,常常遭遇斷炊之危,幸得王茂生接濟,這才活下命來。可以說沒有這位善良的大哥幫忙,就沒有薛仁貴的今日?,F(xiàn)在謝絕眾大臣的厚禮,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一來提醒牢記當時的窘境,告誡自己不可忘本。二來知道茂生大哥家境仍很貧寒,沒錢買什么厚禮,就是這碗清水也是一番心意。眾大臣聽后感慨不已,方才見識了何為君子之交。此后,薛仁貴不改平民本色,他的部下紛紛仿效,朝野上下傳為佳話。
【第4句】:【賊人膽底虛】(諺)指盜賊往往心虛膽怯。 也作“賊人心膽虛”。
【第5句】:【將是將才,帥是帥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將才是實干 家,帥才是戰(zhàn)略家。張潔《沉重的翅膀》:“按選勞模的標準, 選車間主任是不夠的,有人能當個頂好的勞模,可不一定能 當個好干部。將是將才,帥是帥才,對不對?”
【第6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第7句】:小菲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說它們“像螞蟻爪子,鉤鉤巴巴的”,就是說它們“像老太太打太極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紹興)
【第8句】:看戲有哭有笑——動了心
【第9句】:我們一家在吃螃蟹。我說:“爸爸,再給我留一只?!卑职终f:“你是好的吃個死,賴的死不吃。”(江蘇·淮陽)
【第10句】:【一人難調(diào)眾人口】(諺)指眾人的口味各自不同,同一鍋飯菜很難讓大家都滿意。也借指一人做事,無法使得人人都沒意見。
【第11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
【第12句】:【老虎嘴里討肉吃】謂要求對方放棄利益,做不到。成語: 與虎謀皮。茅盾《子夜》:“跟吳老三交涉,簡直是老虎嘴里 討肉吃!”
【第13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慣)比喻看見不合理的現(xiàn)象裝聾作啞,容忍遷就,敷衍了事。 也作睜只眼,閉只眼。 睜一眼,閉一眼。
【第14句】:貓被老虎攆上樹——多虧留了一手
【第15句】:爺爺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單位把他的檔案弄丟了,要爺爺重新填寫履歷表。爺爺說:“我今年七十多歲了,還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搖籃倒做周(生日)’?!保ò不铡o為)
【第16句】:叔叔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叔叔每次問起他考的分數(shù),他不是裝聾作啞,就是一溜煙兒跑開。在一旁的嬸嬸常對叔叔說:“窮怕客,富怕賊,麻花褲子怕站歪。咱兒子就怕提學習的事兒?!保ê幽稀ゅш枺?/p>
【第17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實在古代,春秋也指季節(jié),但并非和現(xiàn)在一樣,古代所說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國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當長時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沒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個個的春秋就成為歷史了,引申義即歷史。說起作為歷史含義的春秋,它的起源與孔子有關(guān)。古代,朝廷設(shè)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負責詳細記載帝王的談話言論,例如《尚書》即這類著作,可以說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則負責記載國家之事,他們把重要大事記人“策”中,小事寫在“簡”里。魯國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簡合編而成的一套編年史。據(jù)說,《春秋》是由孔子親自修訂的。后世則把《春秋》記載的這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代”了。這部《春秋》影響很大,如果閱讀《春秋》,可能會覺得概括而簡單,猶如一份大事記,不過,它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學術(shù)價值。后來出現(xiàn)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谷梁赤的《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即為解說極其概括簡約的《春秋》而作,“傳”即解說之意?!洞呵铩返膶懽鞣椒ㄟ€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成為后世效法的典范。
【第18句】:【三頭不辨兩】(慣)連三個兩個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壞。
【第19句】:六個手指頭抓腦門——眼前盡是叉
【第20句】:【灶老爺上西天——有一句講一句】(歇)灶老爺: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舊俗每年臘月廿三祭灶神,認為灶王爺此時會上天報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況。指實話實說,毫無保留或隱瞞。 也作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 灶王爺升天——實話實說。
【第21句】:濕水棉花——沒法彈(談)
【第22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諺)大限:壽命的盡頭。夫妻就像同林棲歇的鳥一樣,到非分離不可的時候自然就得分離。指再好的夫妻也難保永不分離。 也作“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第23句】:【一人作罪一人當】(諺)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擔。指刑罰只處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連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當。 一人犯法一人當。
【第24句】:【勿謂尺五,后且不補】(諺)不要認為裂縫只有一尺五寸,要是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無法彌補。比喻微小的問題不及時解決,釀成大禍就后悔不及。
【第25句】:【練事不如省事】(諺)練事:辦事精明老練。即使辦事干練,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為好。舊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26句】:【欲知其人,視其朋友】(諺)指要了解某人的為人,看他結(jié)交些什么朋友就清楚了。
【第27句】:我不用上樹就摘到了樹上的一個桃子,高興地對媽媽說:“我又長高了。”媽媽風趣地說:“豆芽子就是長成樹,也是吃貨?!保ê颖薄へS產(chǎn))
【第28句】:【綁腿帶上繡山水——畫長】(歇)綁腿帶:即綁腿,纏裹小腿的長布帶。畫:諧”話”。指說來話長。
【第29句】:【烏龜有肉在肚子里頭】(諺)烏龜?shù)娜獠辉诒韺樱窃趦?nèi)里。比喻老謀深算之徒的陰險詭計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
【第30句】:弟弟的成績剛剛好了一些,便有些驕傲,媽媽生氣地說:“你太驕傲了,得了些顏色,就開起染房來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還差得遠呢!”(安徽·阜南)
【第31句】:靶子上看箭——看結(jié)果
【第32句】:孔雀開屏——尾巴翹得高;喜氣洋洋
【第33句】:躺在懷里的貓兒——俯首帖耳
【第34句】:【顧了翻鍋,忘了燒火】(慣)比喻顧此失彼。
【第35句】:【瞎子不怕刀,聾子不怕銃】(諺)銃:火銃,一種舊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為看不見刀砍來;聾子不怕銃,是因為聽不見銃的響聲。 比喻愚昧無知的人看不到險情,所以做事莽撞。
【第36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稱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熱心腸,怎么反倒稱為“冰人”呢?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書·索統(tǒng)》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詢問圓夢的解釋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主陰陽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人陽語陰,主為人說媒,因而你當為人說媒,冰河開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稱媒人為冰人。
【第37句】:【八十歲學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大了還去學某種技藝。
【第38句】:【上嘴片碰下嘴唇】(慣)形容人只會說。也形容要說的話非常容易、輕巧。 也作上嘴唇兒一碰下嘴唇兒。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第39句】:姑娘做嫁妝——早晚用得上
【第40句】:媽媽每天從早忙到晚,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條。爸爸風趣地說:“你是兩眼一睜,忙到黑燈,真是個稱職的‘內(nèi)當家’呀!”(河南·淅川)
【第41句】:天上裂縫——日月難過
【第42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43句】:驢子拉磨——跑不出這個圈;走的老道兒;兜圈子
【第44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慣)指表面上待人親熱,內(nèi)心卻非常狠毒。
【第45句】:【養(yǎng)不教,父之過】(諺)對孩子只知生養(yǎng)而不知管教,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指對后代除了生養(yǎng),還要教育。 也作“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
【第46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窩。蛇、誰,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紕漏。謂誰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數(shù)。西戎《賴大 嫂》:“這還用我說,蛇掏窟窿蛇知道!”
【第47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釋義: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轉(zhuǎn)機,有了新的希望。這是陸游《游山西村》詩句?!吧街厮畯?fù)”又作“山窮水盡”。例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險崖,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48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49句】:春天的大雁——又回來了
【第50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釋叉:形容趨炎附勢。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T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i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第51句】:【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不能茍且偷生。成語:寧死不 屈?!度f山紅遍》題記:“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于是人 們又像祖先那樣,不顧過去失敗的教訓,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爭?!?/p>
【第52句】:就是祖國的炊煙,也使人感到香甜。
【第53句】:【一哭二睡三上吊】這是婦女受到委屈時采取的行動。趙 樹理《三里灣》:“從前那些愛使刁的女人們常用的‘一哭二 餓三上吊’的辦法,她不完全贊成。”
【第54句】:【墨守】“墨守”意為固執(zhí)不知改變,如“墨守成規(guī)”?,F(xiàn)在“墨守”一般用作貶義,而在當初,可具有積極意義。 “墨守”原意指戰(zhàn)國時的墨翟守城術(shù),后因稱牢固防守為“墨翟之守”。源出戰(zhàn)國時期《墨子·公輸》。戰(zhàn)國時期,公輸盤(魯班)應(yīng)邀赴楚國幫其作戰(zhàn),楚國因為公輸盤(魯班)會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戰(zhàn)爭中取勝,決定攻打宋國。著名思想家墨翟聽到這一消息,馬上從齊國趕到楚國去勸阻,楚王于是讓墨翟與公輸盤做攻守演習。墨翟解下衣帶作城墻,用木片做武器,作為守城一方?!肮敱P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圍有余”(《墨子·公輸》)。意思是說,公輸盤多次作攻城的機巧變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給擋回去了;公輸盤攻城的器械已盡,而墨翟的守城計策還沒有用完。也就是說墨翟更勝一籌。楚王看到?jīng)]有取勝的把握,便改變了攻打宋國的計劃。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稱為“墨守”,是對墨翟的肯定和贊揚。不過,“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執(zhí)己見,不肯改進,不求進取。
【第55句】:【飯前飯后一碗湯】(諺)指飯前喝湯,可以潤腸;飯后喝湯,可以化食:都是身體健康的需要。
【第56句】:【白事】為什么在我國把埋葬過世的人稱為“白事”,孝衣為什么只能是白色,這與古代人們信奉“五行理論”有關(guān)。白色,五行理論認為是西方之色,西方的對應(yīng)物質(zhì)是金屬,對應(yīng)季節(jié)是秋季,秋季是收獲季節(jié),農(nóng)民用金屬工具收割莊稼時發(fā)出白光,所以,秋季是殺伐季節(jié),甚至古代刑殺犯人也在秋季。又認為太白金星位于西方,傳說太白神的坐騎為白虎。白色有不吉之意,傳說黃昏時出現(xiàn)在西方天空的太白星主殺伐,所以,白色又象征殺伐,被看做與死亡相聯(lián)系的兇喪之色。辦喪事家人要穿戴白色衣帽和鞋,所以孝衣為白色。除此之外,喪家的挽聯(lián)、帳幔、登記親友捐送的份子錢上墻的紙張等都是白色的,切忌紅色和其他艷色,因此,稱埋人為“白事”。
【第57句】:【靠山吃山,靠山養(yǎng)山】(諺)靠著山區(qū)居住,就要憑山區(qū)的資源養(yǎng)活自家;靠山區(qū)資源養(yǎng)活,就必須愛護與建設(shè)山區(qū)。指在什么環(huán)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須在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養(yǎng)山。 靠山吃山要養(yǎng)山,造林成林要護林。
【第58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諺)指面對面的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處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陰一套陽一套,搞陰謀詭計,使人難以防范。
【第59句】:鍋邊上的小米——熬出來的
【第60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61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見“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第62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諺)培植樹木,需要十年工夫;培養(yǎng)人才,需要百年時間。指人才的培養(yǎng)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wù)。 也作“十年樹材,百年樹人”。
【第63句】:樹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氣揚
【第64句】:關(guān)公亮相——大紅臉
【第65句】:高梁稈架房檐——不頂用;不頂事
【第66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釋義:分分合合是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比喻形勢總有變化。例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紛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第67句】:【一個人吃飽了,一家子都不餓】(慣)指過單身生活,無牽無掛。 也作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一個人吃飽一家人不饑。 一個人吃飽一家人不鬧饑荒。
【第68句】:【春節(jié)】春節(jié),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jié)的主調(diào)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jié)的時間是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jié)。傳統(tǒng)意義的春節(jié)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jié)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lián)、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xiàn)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69句】:【狗眼看人低】釋義:比喻人眼光勢力,看不起人。例句:去,老張頭,待著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會不認識這位曹長7宜?!
【第70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來居上
【第71句】:【惜福積?!浚ㄖV)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這幸福生活才能持續(xù)不斷。指有福不可享盡。也指人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任意揮霍。
【第72句】:哥哥很懶,經(jīng)常借故不干活。媽媽生氣地說:“要是農(nóng)民都像你這樣,早怕露水午怕熱,晚怕蚊子早早歇,你還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第73句】:財主家的狗——認富不認窮
【第74句】:【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諺)青春逝去不會再來。指人必須珍惜青春年華,不要虛度時光。
【第75句】:【砍一枝,損百株】(諺)砍傷一根樹枝,會使百株樹受損。比喻傷害一人,會連累相關(guān)的許多人。 也作砍一枝,損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76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翱巢瘛庇肿鳌按虿瘛?。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77句】:我吃飯的時候直掉米粒,媽媽說:“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個勁兒漏飯?”(河北·新樂)
【第78句】:【米粉越磨越細,手藝越做越精】(諺)米粉是磨出來的,磨的次數(shù)越多,米粉也就越細;技術(shù)是練出來的,練的次數(shù)越多,手藝也就越精。 指技藝的提高,貴在熟能生巧。
【第79句】:看對象;不入耳;充耳不聞;一竅不通
【第80句】:【看火候】(慣)叱喻觀察時機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風色火候。
【第81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來比喻。美貌與這四種事物何干?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說從古就有,分別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都還分別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傳說。 “沉魚”,是指西施。春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浣紗女子,粉面桃花,美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這時,有魚兒游過,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了。 “落雁”,是指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jié)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昭君便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下來。從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稱。 “閉月”,是指貂蟬?!度龂萘x》說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她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quán),飛揚跋扈,大臣們都敢怒不敢言。王允與貂蟬共同設(shè)下美人計、連環(huán)計,密謀殺死董卓。為此,王允和貂蟬便以父女相稱。為了宣揚他女兒長得如何漂亮,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是指楊貴妃。傳說楊玉環(huán)進宮后,很是思念家鄉(xiāng)。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guān)在宮內(nèi),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鮮花說:“花兒呀,花兒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 彼呎f邊用手摸了花兒一下。不想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恰巧,此事被一宮女看見。宮女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唐玄宗耳朵里,喜出望外,大肆渲染,此事也就傳開了。
【第82句】:【人心都是肉長的肉長的】心軟,謂人是有感情的。曹禺 《日出》:“我好些年沒有眼淚了。我跟你說,人心都是肉長 的?!?/p>
【第83句】:【 賣花人說花香,賣菜人說菜芳】為了推銷、推薦,宣傳自己 的優(yōu)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賣瓜的,誰不說瓜 甜?賣魚的誰不說魚鮮?賣花兒的,誰不說花香?賣菜的, 誰不說菜嫩?吹唄!”
【第84句】:爸爸加班很晚才回來,我連忙給他倒了一杯茶。爸爸卻說:“肚里沒本兒,難下清水兒。還是讓我先吃飯吧?!保ê幽稀铌枺?/p>
【第85句】:下課了,大家都到前邊交作業(yè)。一個正在抄黑板上習題的同學嚷開了:“喂!我是抄題還是畫腦袋呀?”(天津·寶坻)
【第86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釋義: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例句:鱷魚頭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說哪一個完全對?”
【第87句】:【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學作品,形容某人武藝高強。最早見于南宋永嘉戲文《張協(xié)狀元》:“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有白廝打。”元代關(guān)漢卿雜劇《五侯宴》:“孩兒十八歲也,學成十八般武藝。”可見最遲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但其包括的內(nèi)容有各種說法?!端疂G傳》稱十八般兵器是:矛、錘、棒、弓、努、銃、鞭、簡、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槍、權(quán)。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說是:弓、弩、槍、刃、劍、矛、盾、斧、鉞、戟、鞭、簡、撾、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說為矛、錘、弓、銃、弩、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一說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锏、錘、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還有九長九短的說法。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鉤、槊、環(huán);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皆因出自小說家之口,可謂五花八門,沒有定說,以上諸說,可互相參照。也可理解為武藝精通,樣樣皆能。
【第88句】:騎馬上獨木橋——回不得頭
【第89句】:【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諺)腦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遲鈍;身子怕的是不動,越不動越僵硬。 指腦子越運用越靈活,身子越活動越健康。
【第90句】:【問門道】(慣)比喻尋找能夠達到目的或辦成事情的途徑。
【第91句】:【種田的兒郎不顧衣】(諺)兒郎:泛指年輕人。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年輕人,只顧耕田種地,不怕弄臟衣服。指勞動者不怕臟。
【第92句】:【枉披了人皮】(慣)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為極其卑鄙、惡劣。
【第93句】:每天早晨梳頭發(fā)的時候,我總是這兒跑跑那兒遛遛,全家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我脫落下來的頭發(fā)。媽媽拖地的時候,見地上都是頭發(fā),就說:“你看,你的足跡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第94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wèi)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第95句】:煎熬過的中藥——全是渣滓
【第96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97句】:【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釋義: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例句: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牛茂盛看著曹老三一家人的舉動,捉摸到有不測的風云。
【第98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諺)指人的面色發(fā)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fā)黃,是起風的預(yù)兆。
【第99句】:【危難見人心】(諺)在危急艱難之中,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zhì)。指人心難測,只有在危難關(guān)頭,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真?zhèn)巍?也作“危難關(guān)頭見人心”。
上一篇:深入人心的俗語經(jīng)典歇后語,讓人受益匪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