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旦、凈、丑】“生、旦、凈、丑”是京劇的表演行當。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博大精深。京劇表演行當最齊全,初概括為五種,即生、旦、凈、末、丑;現(xiàn)為四種,生、旦、凈、丑。每一行當又細分為若干種,如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那么,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據(jù)傳是反其意而得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角的演出老練成熟,故反其意為“生”。 “旦”指旭日東升。日為陽,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 “凈”,即清潔干凈,而凈角都是大花臉,看起來很不干凈,反其意為“凈”。 “丑”,指屬相,丑屬牛,牛很笨。而演丑角的人,要求伶俐、活潑、聰明、智慧,反其意為“丑”。
【第2句】:【小娘愛俏,鴇兒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3句】:【得了便宜賣乖】得了好處,還說自己不想要。得,也說: 討。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 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第4句】:【糠菜半年糧】(慣)指生活貧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
【第5句】:【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說話明白直率。成語:開誠布公、 直言不諱。海外於梨華《尋》:“打開天窗說亮話,沒有我們, 哪有他這位美貌的妻子?”
【第6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7句】:【教奢易,教儉難】(諺)指教人奢侈浪費容易,教人儉樸節(jié)約卻很難。
【第8句】:半空踩鋼絲——左右搖晃
【第9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據(jù)說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國駕機出逃的消息報告毛澤東后,毛澤東沉思片刻,隨口說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是從何說起呢?傳說古代有個名叫朱耀宗的讀書人,此人天生聰慧,滿腹經(jīng)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儀表堂堂,便將他招為駙馬。按古代的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是新貴還鄉(xiāng)光宗耀祖的時候了。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養(yǎng)大自己不容易,請求皇上為守寡多年的母親樹立一座貞節(jié)牌坊。皇上聽了之后非常高興,準奏。當朱耀宗把樹立貞節(jié)牌坊一事向母親述說之后,原本歡天喜地的母親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說出了想要嫁給朱耀宗的恩師張文舉的想法。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你改嫁叫兒的臉往哪兒擱?再說,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其母聽后不由長嘆一聲:“這件事就聽天由命吧。”她隨手脫下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凈,一天一夜曬干,如果裙曬干,我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攔了。”這一天,天空晴朗萬里無云,誰料當夜陰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干不起來。朱耀宗心中叫苦連連,知是天意。朱母則嚴肅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事已至此多談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降旨治罪。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扭的瓜不甜,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結(jié)果。林彪則不然,天意難違,折戟(機)沉沙,死無葬身之地。
【第10句】:【嗔拳不打笑面】(諺)嗔(chen):憤怒。伸出激怒的拳頭,也難打賠著笑臉的人。指和氣待人可以化解怨仇。也指和氣待人不吃虧。
【第11句】:【見了龍王爺】(慣)指人被淹死。 含詼諧意。
【第12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諺)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13句】:【十個兒子十個相】(諺)相:相貌,長相。一母所生的十個兒子,長相就有十個樣。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第14句】:腰要弓,蹬用勁,手抓韁,心要平。
【第15句】:鵝食盆不許鴨插嘴——吃獨食
【第16句】:【 同行是冤家】同行業(yè)要競爭,可能互相不利。老舍《四世 同堂》:“好,咱們現(xiàn)在是同行了。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不 過咱們倒不一定……”
【第17句】:【一柞不如四指近】(諺)柞(zha):手掌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四指: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個手指并排的寬度。一柞的距離,不如四指的近。比喻人際關(guān)系,遠親不如近親,近親又比不上親骨肉。
【第18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釋義:朋友越多越好,冤家越少越好。例句:“……俗話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我們做人心胸總要豁達。”
【第19句】:【十里不同俗】(諺)指一處有一處的風土民情,即使兩地相隔很近,也難求一致。 也作十里鄉(xiāng)俗不同。 十里鄉(xiāng)俗不一般。
【第20句】:背街賣籮筐——外行
【第21句】:【 墨是可以磨濃的】指經(jīng)過磨練,可以成功。《北京日報》 (1982,10,20):“兩位新秀擔任了主力,這再好不過地說明: 墨是可以磨濃的。”
【第22句】:【娶媳婦兒打幡——瞎湊熱鬧】(歇)指瞎胡鬧。也指跟別人一起鬧著玩兒。常含譏諷或責罵意。 也作“娶媳婦打幡——跟著湊熱鬧”。
【第23句】:我去姥姥家吃飯,姥姥說:“今天我們做魚吃。”從來不做飯的舅舅說:“今天我給你們來個老鼠掀簾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第24句】:【添糧不如減口】(諺)過日子增添糧食,不如減少吃飯的人口合算。 指減少閑散的吃飯人口,是儉省節(jié)約最有效的措施。
【第25句】:【看著星星想月亮】(慣)譏諷人貪心不足。
【第26句】:【 拿金子換銀子】謂以好的換差的,不上算。類似的:金瓜 換銀瓜,越換越差。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大山冷冷 地說道:‘用不著,這是拿金子換銀子’。”
【第27句】:【亂離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見“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
【第28句】:大冷的天,我在刷洗臟鞋,凍得直哆嗦。媽媽嗔怪我說:“狗伸舌頭(指天熱)你不干,雞提爪(指天冷)時來精神。”(山東·萊蕪)
【第29句】:【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第30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長
【第31句】:勒腰束胸壞習慣,影響健康不合算。
【第32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33句】:【亂點鴛鴦譜】釋義:不了解情況,瞎指揮。例句:“這是黨委集體的意見,可不是我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第34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別人引發(fā)的。
【第35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1形容人處世圓滑。2形容人能隨機應變。 也作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見一種人說一種話。
【第36句】:【賣卜賣卦,轉(zhuǎn)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37句】:【胎毛未干】(慣)胎毛:胎發(fā)。譏諷人年幼無知。
【第38句】:戲臺上說話——不辦真事
【第39句】:【桃花運】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歡或情事順暢謂之走“桃花運”。那么,為什么把男女情事與桃花連在一起?古人在贊美或祝賀某人婚姻時,常用“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天之詩”這樣的文案,其出處是《詩經(jīng)》,在《詩經(jīng)·周南·桃天》中有這樣的描寫:“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姑娘出嫁的情景,對她進行全面贊美,在桃花盛開的日子,有個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樣艷麗,她能生兒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孫像桃樹果實一樣繁茂累累,她嫁給這個新郎,非常適合做他的妻子。詩中借用桃花的嬌美和艷麗,形象而又貼切地贊美了這個美貌多情的女子。從此,桃花就和女人結(jié)下不解之緣,如唐詩“人面桃花相映紅”。現(xiàn)在有時甚至把緋聞和“桃色”聯(lián)系起來,叫“桃色”新聞。弄清挑花與女人的緣分,這“桃花運”又從何說起呢?原來,“桃花運”一詞是傳統(tǒng)的算命術(shù)語,源于中國傳統(tǒng)命理學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數(shù)”,“桃花運”就是出于命理學中所謂的“運程”。人生的“運程”,又叫“大運”,每十年便行一個干支;人生的歲數(shù)運程(流年)。這兩個結(jié)合起來便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氣好壞。命理中的“桃花運”是根據(jù)“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處“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yǎng)”的位置而言。如果大運和流年行運到“沐浴”階段就是“行桃花運”。算命術(shù)認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運”。 “桃花運”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為真。當然,得遇“窈窕淑女”,還是“君子好逑”,不要放過機會。
【第40句】:一個世紀才盤點——百年大計
【第41句】:【久旱遇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諺)甘雨:對農(nóng)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異鄉(xiāng)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第42句】:【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今日結(jié)果不好,當初不該那樣做。 表示悔恨。相關(guān)的:早知如此,悔不當初。張賢亮《河的子 孫》:“接下來的這段往事,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時候,總 引起一種充滿柔情的心蕩神馳,一種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的 惆悵,一種真正的男子漢的激情的沖動。”
【第43句】:【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fā)達、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第44句】:大伙都在搬磚頭,七歲的華華也擠在人群里湊熱鬧,有時還一次搬兩塊呢。她媽媽笑著對大伙說:“她是沒牙齒偏喜歡吃硬豆,我們想歇還歇不成呢!”(江蘇·寶應)
【第45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釋義:比喻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還要想別的辦法。例句:沒關(guān)系,陸路不通水路通,反正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咱們趁早另想辦法。
【第46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經(jīng)濟上依賴別人,即被人控制。 反義說: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兒》:“端他 碗,受他管,我們吃他家飯,打死也還不是打死了!氣他 甚?
【第47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chǎn)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48句】:【千叮嚀,萬囑咐】(慣)指反反復復地告訴對方應該注意什么以及怎樣做。 也作“千囑咐,萬叮嚀”。
【第49句】:黃鼠狼躲在雞棚里——不是偷雞也是偷;想偷雞(想投機)
【第50句】:過了冬至種小麥——趕不上節(jié)氣
【第51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語: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兒甚是托 他,專信他說話,管情一箭就上垛。”
【第52句】:我削蘋果時不小心劃破了手,從此再也不敢用小刀了。媽媽笑我說:“你真是‘一日被蛇咬,百日怕草繩’。”(江蘇·濱海)
【第53句】:【倒騎毛驢,往后看】釋義:比喻總看過去,看不到進步。例句:對于這一點,連里有過不少扯淡的說:崔國華落后,是倒騎毛驢,老往后看。
【第54句】:【見惡不除三分罪】見到壞人壞事應該制止,否則就等于 犯罪。類似的:見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跡臺灣島》: “見惡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jīng)Q定,從現(xiàn)在起, 收繳餐館的營業(yè)牌照,并罰款三十萬元臺幣。”
【第55句】:媽媽無論什么時候叫我學習,我都有理由拒絕。媽媽說:“你呀,早怕露水午怕熱,晚怕蚊子早早歇。”(安徽·巢湖)
【第56句】:【 門后邊耍大刀】謂背后逞能。李曉明等《平原槍聲》:“老 孟大爺,這可不能門后耍大刀,要拿到當街上去耍啊。”
【第57句】:【除了靈山別有佛】(諺)靈山:靈鷲山,佛祖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認一條死理,要能夠靈活變通。 也作“除去靈山別有廟”。
【第58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lián)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jié)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jīng)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xiāng)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zhàn)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jié)、三月三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彩球就會出現(xiàn)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xù)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59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臟
【第60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諺)屠刀:殺人刀。只要能放下殺人刀,改惡從善,馬上就是佛一樣的善人。原為佛教勸人向善語,后指人只要能改惡,就大有作為。 也作“放下屠刀,立證菩提”。菩提:梵語,即佛道。
【第61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jié)果。
【第62句】:【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入困境,被逼奮發(fā)圖存。成語:絕處 逢生。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罚骸爸弥赖囟笊艜兊?老實和現(xiàn)實一些。”
【第63句】:【六親不認】“六親不認”形容人沒有情義或不講情面。屬于貶義詞。 “六親”即六種親屬。六親之說,歷來不一。在提到“六親”的幾部典籍當中,《周易》成書最早,《周易·家人》說,“六親”指父子、兄弟、夫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婦),姻婭(親家和連襟)。《漢書·賈誼傳》說,指父母、兄弟、妻子。賈誼《新書·六術(shù)》說,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記·管晏列傳》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父母之子女之子。古書諸說難一。現(xiàn)代比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當屬最親近的家人。“六親”又引申為泛指親屬。連最近的親人都不認,不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禮教,“六親不認”當屬貶義。
【第64句】:【下不來臺】(慣)比喻無法擺脫困難窘迫的處境。 也作“下不了臺”。
【第65句】:【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諺)有多大的熱能,就發(fā)多大的光。比喻不論能力大小,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66句】:【擔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任的沉重。
【第67句】:【開一道口子,毀一座堤壩】(諺)堤壩:防水攔水的建筑物。指堤壩上如果開了口,水就會沖潰整個堤壩。比喻事情一旦開了先例,就會發(fā)展到不可收拾。
【第68句】:【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洋號】(諺)指新兵沒有實踐經(jīng)驗,聽到大炮聲就會驚慌失神;老兵最怕沖鋒號聲,知道號聲就是命令,不得違抗。
【第69句】:【月亮底下打燈籠——空掛明】(歇)空:本指空中,轉(zhuǎn)指虛而不實。 明:諧“名”。指只掛個虛名。
【第70句】:香,要親還是閨女娘,一點兒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第71句】:【一爐火悶在灰里】強烈的感情還沒有表達出來。沈從文 《邊城》:“老馬兵原來跟在她的后邊,因為他知道女孩子心 門兒窄,說不定一爐火悶在灰里,痕跡不露,見祖父去了,自 己一切皆已無望,跳崖懸梁,想跟著祖父一塊兒去,也說不 定。”
【第72句】:【讓一不讓二】不能一再退讓。《敵后武工隊》:“抗日政府 一向是寬大,但是寬大也有個邊,那就是讓一不讓二。”
【第73句】:理發(fā)不用刀子一光推
【第74句】:【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shù)】(歇)指人雖然不說話,但心里清楚。 也作“啞巴吃餃子——肚里有數(shù)”。
【第75句】:【不知道是方是圓】不知道情況,不知道什么性質(zhì)。菡子 《糾紛》:“叫劉二這種老實人到哪里去公開,要大家不給劉 二說話,他自己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還是圓呢!”
【第76句】:國強民不受辱,民強國不受侮。
【第77句】:【一日相思十二時】(慣)十二時:十二個時辰;舊時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合現(xiàn)在的兩小時。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78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第79句】:心里裝上長江——平靜不了
【第80句】:【里外不是人】(慣)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第81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82句】:含著骨頭露著肉——吞吞吐吐
【第83句】:【嘴上掛得油瓶】(慣)形容人生氣時嘴巴高高噘起的樣子。
【第84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釋義:比喻目前的情況還不好判斷。例句:六伯著急了:“我說呀,這會兒還不能去,咱還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呢!”
【第85句】:老鴰落到黑豬身上——光看別人黑
【第86句】:【一手穿針,一手引線】多方設法聯(lián)系。成語:穿針引線。 李英儒《還我河山》:“光剩我這沒經(jīng)過大陣仗的小卒子,一 手穿針,一手引線,帶著雙方重要人物,請出來,送進去。”
【第87句】:小明受到媽媽的批評后不高興,奶奶勸他:“草不鋤苗莠,枝不修樹荒。小孩子不受批評怎能長大成材呢?”(河南·南陽)
【第88句】:【夾著尾巴】(慣)1形容狼狽逃跑的樣子。2比喻隱瞞錯誤。3形容隱藏張狂本性。
【第89句】:小亮不愛吃給他蒸的白饃,卻總愛吃大人的窩窩頭,奶奶說:“你真是驢吃賤草。”(河北·磁縣)
【第90句】:【爭氣不爭財】(諺)指做事只求爭口氣,即使在錢財上受損也愿意。
【第91句】:【蠹眾木折,隙大墻壞】(諺)蠹(du):蛀蟲。折:斷。指蠹蟲多了,能把樹木蛀折;縫隙大了,能使墻壁倒塌。比喻貪污腐化的惡風不煞,法律制度的漏洞不補,定會釀成無可挽回的大禍。
【第92句】:【靠著大樹有柴燒】指所處條件優(yōu)越。或說:依著大樹不 缺柴。靠,也說:挨。梁斌《播火記》:“我也姓馮,靠著大河 有水吃,靠著大樹有柴燒,馮家大院里有個財主,我吃了什 么虧了?”
【第93句】:【野馬上了籠頭】受到拘束,多指兒童開始入學。相關(guān)的: 沒籠頭的野馬。清代《紅樓夢》:“寶玉下學回來,見了賈母。 賈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馬上了籠頭了。”
【第94句】:一天早上,媽媽蒸了花卷饃,我說了句“難吃,我不吃”就上學去了。可中午沒到點兒我就餓得心里發(fā)慌。放學回家一進屋,我抓起桌上的花卷饃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爸爸見了說:“你呀,真是飽了肉也黏,餓了糠也甜。”(河南·偃師)
【第95句】:黑瞎子按鍵盤——亂彈琴
【第96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shù)姆馓杹砻?/p>
【第97句】:【百歲光陰如過客】(諺)過客:過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暫。
【第98句】:【好漢死在證見手】(諺)證見:事件發(fā)生時親眼目睹的證明人。指任憑你是怎樣的英雄好漢,只要證人出面證明你犯罪,你就無法逃避罪責。
【第99句】:魚鷹下洞庭——大有作為
上一篇:2024很現(xiàn)實的民間俗語俗話,越讀越給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