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釋義:吃了人家的宴請,接受了人家的饋贈,說話辦事就不容易堅持原則。例句:方亦鵬就曾屢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應有的警惕,特別是不宜隨便接受他們饋贈。“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點也不假的大實話。
【第2句】:生蟲的拐棍——靠不住
【第3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4句】:烏龜找甲魚——路貨
【第5句】:【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諺)指不論權力多大,職位多高,也管不得人們的生活細事。
【第6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釋義:比喻大的欺壓小的,強的欺壓弱的。“蝦水”又作“螞蝦”、“蝦”、“蝦子”。例句:但他就沒有想到還有人比他更沒良心,一個小錢不花,白白拿走他的油。“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難道那樣的世道又回來了么?
【第7句】:【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歇)指人雖然不說話,但心里清楚。 也作“啞巴吃餃子——肚里有數”。
【第8句】:【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馬蹄刀: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東西用具。本指用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會漏掉,轉以形容人極其吝嗇,舍不得拿出錢來。也形容人言行嚴密周到,毫無漏洞。 也作“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第9句】:吹牛皮不犯死罪——大話由你說
【第10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11句】:【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第12句】:嘴巴里含冰棍——說話冷淡
【第13句】:【扣帽子】釋義:比喻不經調查研究輕率地給人加上罪名。例句:體蘭!你可別給我扣帽子!我沒說瞧不起婦女。
【第14句】:【欺人是禍,饒人是福】(諺)欺侮別人會招來災禍,寬恕別人會得到好處。指待人處世,貴在寬宏厚道,最忌蠻橫欺人。 也作“饒人是福,欺人是禍”。
【第15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16句】:包公斬包勉——不留情;大義滅親;先治其內后治其外;正人先正己
【第17句】:【老牛力盡刀尖死】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18句】:野馬脫韁——橫沖直撞;沒法收回
【第19句】:【打埋伏】(慣)1指隱藏起來,待機行動。2比喻隱瞞一些實際情況。
【第20句】:我看書時,一會兒去拿餅干吃,一會兒又去吃蘋果。爸爸說:“你尖尖壇子站不穩,屁股尖尖坐不住。”我聽了趕緊認真看書,不再跑東跑西了。(江蘇·如東)
【第21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從主子那里得到好處,不說主子的壞話。例句:“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22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謂依賴別人靠不住。類似的:靠墻 墻倒,靠壁壁歪/靠人靠跑了,靠墻靠倒了/依神神跑,依廟 廟倒。成語:無依無靠。賈平凹《廢都》:“他窩囊一輩子了, 膽子也小得芝麻大,只怕將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第23句】:【 喝涼水塞牙縫】謂倒霉透頂。或說:吃豆腐塞牙縫。徐 光耀《平原烈火》:“唉,人窮了喝水也塞牙,恰好趕上糟不死 聘妹子,正搜尋嫁妝料子哩,準是看上了他的布鮮亮,一下 子連包袱背上了崗樓。”
【第24句】:【不做網的蜘蛛捉不到蟲】(諺)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勞動自然就有收獲。也比喻要想逮住對手,必須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25句】:【有再生的兒女,沒有再生的爹娘】(諺)兒女沒了,還可再生養;父母沒了,就無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無上的品德,寧可舍后代,不可無父母。
【第26句】:睜著眼睛跳黃河——走投無路
【第27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奏效。
【第28句】:【老鷹不吃窩下食】(諺)老鷹寧可飛向遠處覓食,也不吃窩旁的東西。比喻惡人為掩護自己,從不在自己落腳的周圍作案。 也作老鷹不打窩邊食。 巖鷹不打窩下食。
【第29句】:【 心里邊打鼓】心里直嘀咕,擔心。成語: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臺灣林海音《曉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門外,假 裝著在找什么,心里打著鼓問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第30句】:下了十八層地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31句】:半夜吃小魚——摸不著頭腦;首尾分不清;囫圇吞
【第32句】:【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堯:傳說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養的狗向著堯狂叫是為了衛護它的主子,轉指各人都為其主子效勞。
【第33句】:【貓老吃子,人老惜子】(諺)指貓老了,會將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會特別惜愛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貓老吃子”。
【第34句】:【事要前思免后悔】(諺)指事前要周密考慮,事后就不會因失誤而感到懊悔。 也作事要前思,免勞后悔。 事要三思,免了后悔。
【第35句】:【惹亂子】(慣)指引起麻煩。
【第36句】:【拆爛污】(慣)拆:排泄(大小便)。 爛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第37句】:【蒼蠅不抱沒縫的蛋】招惹是非,是因為本身有弱點。張賢 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老實告訴你,你老婆也不是正經 貨。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
【第38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出“呱呱”的叫聲,轉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 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39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40句】:【叫向東,不敢向西】(慣)形容非常聽話、順從,不敢有絲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東朝東,叫朝西朝西。 叫東,就不敢西。
【第41句】:【拿草棍兒戳老虎的鼻子眼兒】(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42句】:小菲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說它們“像螞蟻爪子,鉤鉤巴巴的”,就是說它們“像老太太打太極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紹興)
【第43句】:【拔一根汗毛,比別人腰粗】有錢有勢,說話頂用。或說:伸 一個指頭,比別人腰粗。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我就 說呀,人家拔一根汗毛,比咱們腰都壯呢!你不奉承他去罷 了,你怎還得罪他呢?”
【第44句】:【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釋義:紅蘿卜蘸辣椒面,顏色—樣,看不出來。比喻不能識別人或事物的好壞。例句:他心里罵鄒威這個壞小子太可恨!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這小子原來是熟透的藕,鬼心眼挺多。
【第45句】:【麻布繡花,底子太差】謂基礎不好,無法加工提高。或說: 麻袋上繡不出絹花。海外老六《、f頭你嫩嫩地嫁了吧》:“麻 袋片再好也繡不出絹花來。咱們人長得就好看,落落大方, 不用打扮,自來就比他們洋氣。”
【第46句】:不能讓壞人進我們的寨門,不能讓敵人進我們的國土。
【第47句】:【見縫兒就鉆】鉆,兼指鉆營,想方設法占便宜。相關的: 找空子下蛆/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類似的:見縫兒就鉆,不 知道背能不能過去。老舍《東西》:“永遠勸人多掙錢,永遠 教給人見縫子就鉆。”
【第48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49句】:【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慣)指人雖窮而有志氣,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第50句】:上數學課時,有些同學吵吵鬧鬧。老師就說:“鬧山麻雀不長肉。”(四川·自貢)
【第51句】:【人錯一次,不能錯百次】人應該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改正 錯誤。劉澍德《橋》:“告訴你們,人錯一次,不能錯百次,對 我來搞怪名堂,有個啥意思啊!”
【第52句】:【跟著指揮棒轉】交通警察用指揮棒指示車輛行駛方向。 引申為:盲目聽從,絕對服從。成語:亦步亦趨。尤鳳偉《中 國一九五七》:“我又橫下一條心,決心不跟著他們的指揮棒 轉。”
【第53句】: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第54句】:【軟刀子殺人】用和緩的方式害人。賈平凹《廢都》:“你要 離婚你就明說,別拿了這軟刀子殺我!”
【第55句】:頭穿襪子腳戴帽——切顛倒
【第56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最好趕快離開。語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計,走為上。”明代《水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若不快走時,更待什么!”
【第57句】:【人怕落蕩,鐵怕落爐】(諺)鐵落入熔爐,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鉤也得上鉤。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第58句】:娃娃看飛機——人小見識高
【第59句】:【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歇)指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時候。也指人看起來很粗魯,辦起事來卻很細心。
【第60句】:【廟小豈容方丈富】方丈,廟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體事 情沒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財富來路不明,必然是貪污。 電視新聞:“廠長發財,廠子賠錢。老百姓說:廟小豈容方丈 富。紀委決定立案審查。”
【第61句】:【定乾坤】(慣)乾坤: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比喻決定大局。
【第62句】:二門上的門閂——沒力的棍
【第63句】:我在外公家畫畫的時候,把凳子搬到陽臺上去了,可吃飯時,忘了搬回來。外公說:“你真是有前手,沒有后手。”(四川·成都)
【第64句】:【把別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沒事替別人操心,自找麻煩。 明代《西游記》:“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煩惱!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 何干!”
【第65句】:【腳后跟拴繩子——拉倒】(歇)本指一拉就摔倒,轉指算了、作罷。
【第66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67句】:玻璃上繡花——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68句】:【六月債兒熱——還得快】(歇)本指農歷六月離秋收很近,借了債很快就能歸還;轉指報應或報復來得很快。 也作“六月債——還得快”。
【第69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調人的性格難以改變。巴金 《家》:“你總是這樣不愛收拾,屢次說你,你總是不聽。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70句】:【渾身都是膽】極為大膽。成語:膽大包天。明代《古今小 說》:“原來走私商道路的,第一次膽小,第二次膽大,第三第 四次渾身都是膽了。”
【第71句】:【冬天的大蔥——葉黃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團表面上雖已衰敗,但不死心,仍有復活的念頭。 含貶義。
【第72句】:楠木當柴燒——不識貨
【第73句】:牛頭不對馬嘴——胡拉亂扯
【第74句】:【一個蘿卜一個坑】實實在在,沒有空缺。多指每人有一 個崗位。類似的:一個鉆眼一個釘。諶容《關于豬仔過冬問 題》:“現在人浮于事_哪個局不局不是七八個局長?群眾說,不 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是八個蘿卜擠一個坑兒!”
【第75句】: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
【第76句】:【豆腐嘴,刀子心】(慣)指嘴上說得綿軟動聽,內心卻十分狠毒。
【第77句】:【有志者事競成】指有堅強意志的人事業終究能夠成功。典出《后漢書·耿弁傳》。東漢初年,山東豪強張步占據青州十二郡,勢力強大而且氣焰十分囂張,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弁前去討伐。耿弁頑強作戰,接連獲勝。在戰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強忍劇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斷后繼續戰斗,耿終擊潰張步。劉秀大喜,親自到臨淄慰勞軍隊,并夸贊耿弁說:“將軍從前在南陽時曾主動請戰,當時我擔心難以成功,便沒答應。現在看來,將軍是有志者事競成啊!”從此留下這句BBB。
【第78句】:【小人】現在人們所說的“小人”,通常都是指那些心術不正,胸懷不夠坦蕩的人。“小人”,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含貶義的道德評價范疇,時至今日,正月初五包餃子還要“剁小人”,可見其處境不妙。其實,若追根溯源,“小人”境況的惡化,是有一個嬗變過程的。西周時期,“小人”不過是一種身份的稱謂而已。如《小雅·大東》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意思是說貴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則在路邊觀望。可知,“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層勞動者。“小人”之稱,這里雖然也反映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偏見,卻沒有道德貶損之意。 “小人”一詞,還是個謙詞。《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宋錢儷《錢氏私志》:“燕風北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對中人以上,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則稱我家。”除此之外,“小人”還有幾種含義并非貶義。如舊時下對卜有過失,檢討時常說:“小人該死。” 把“小人”斥為道德低下之人,始作俑者為孔子,請看儒家經典。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其次,“小人”無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論語·季氏》);還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由于儒家多貶斥小人,在中國歷史上“小人”多取貶義。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從古至今,“小人”的貶義概念沒有發生變化。
【第79句】:【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諺)力氣是靠不斷承受壓力增大的,不承受壓力就出不來力氣;臚量是在驚嚇中練大的,不經受驚嚇就出不來膽量。指人的力和膽是在艱難險阻中不斷增強的。 也作“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
【第80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81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慣)明知有危險,仍然冒險前行。比喻無所畏懼,敢于冒險。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邊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82句】:【人老心不老】(慣)1指雖然上了年紀,但不服老。2指雖然上了年紀,心態還很年輕。
【第83句】:【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不用費心尋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嗨,不用找!遠在天邊,近在眼 前,現成兒就擺著一個呢!”
【第84句】:【泰山壓頂不彎腰】(慣)形容在艱難困苦或巨大的壓力面前不屈服:
【第85句】:【早來的鳥兒有蟲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說:早起的鳥兒捉 蟲多。臺灣語文圖書:“老師勸導學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鳥兒有蟲吃。學生頑皮的回答——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第86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87句】:一馬不行百馬憂。
【第88句】:【 頭上生瘡,腳下流膿】形容人壞透了。劉云若《小揚州 志》:“你不用打趣我,像你這頭頂生瘡,腳下流膿,壞透了的 東西,我們的事你還不明白?”
【第89句】:【炒冷飯】釋義:比喻辦事、說話重復過去的老一套,沒有新內容。例句:苦已經吃過了,現在生活蠻好了。講良心話,阿英生活好,現在我的生活也不錯,訴過去的苦派啥用場呢?還不是炒冷飯。
【第90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著風向標】指人看風使舵,油滑沒 有骨氣。劉紹棠《含羞草》:“卞長亨是有名的軸承脖子彈簧 腰,腦袋上插著風向標;為了做官、保官、升官,他把自個兒 的良心一片一片喂狗了,把過去的戰友一個一個出賣了。”
【第91句】:二牛打架——角頂角
【第92句】:【好意反成惡意】(慣)指以善心待人,卻被人誤解為歹意。
【第93句】:【石敢當】在我國的許多地區,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也立于沿海、山區作平浪、壓風之用。石敢當的這些作用,據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勝》中指出,石敢當用來“鎮百鬼,壓災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強。”石敢當制成石碑狀,尺寸在《魯班經》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那么,石敢當的傳說是怎么產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于是黃帝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軍隊膽戰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沖處辟邪。立石敢當辟邪這一風俗,現在尚存,“泰山石敢當”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94句】:【牡丹不帶娘家土】(諺)牡丹:牡丹花,人稱富貴花,艷麗豐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須把根部原帶的泥土洗干凈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移植成功。
【第95句】:赤腳戴禮帽——顧上不顧下
【第96句】:【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千變萬化,本質上一樣。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吳為才一時勸解,一時威脅。軟一套, 硬一套,萬變不離其宗。”
【第97句】:渾水摸魚——撈一把
【第98句】:【嘴硬骨頭酥】(慣)形容說話強硬,卻膽小心虛。 也作“嘴硬骨頭松”。
【第99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