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嫩竹子做扁擔——挑不了重擔】(歇)指缺乏鍛煉的年輕人,擔當不起重任。
【第2句】:【和尚哭丈母——多攬這層閑】(歇)攬:兜攬,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結婚,沒有岳母。指多管閑事。
【第3句】:張大叔平時懶散慣了,滿屋子亂七八糟的,可他在外邊卻西裝革履,挺精神。知底細的人都說他是“驢屎蛋外面光,不知里面咋窩囊”。(河南·新野)
【第4句】:石灰漿寫文章——盡是白字
【第5句】:【當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諺)人情要當面留給對方,以后才好見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絕,把話說盡。
【第6句】:小弟生病了,不想吃飯。奶奶勸他:“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人是旱地飯是水,人是爐子飯是煤;無水旱地渴,無煤爐子餓。人不吃飯怎么活呢?”(河南·南陽)
【第7句】:吃了一肚子賬本——心中有數;肚里有數
【第8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9句】:【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諺)指地無好壞,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糧;戲無好壞,只要勤排多練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第10句】:染坊門里吹笛子——有聲有色
【第11句】:猢猻跳上煎餅鍋——瞎蹦跶
【第12句】:登太行望運河——遠水不解近渴
【第13句】:【鍘刀剃禿頭——硬拿著腦袋瓜子玩】(歇)形容太危險,拿生命開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盤。
【第14句】:【腳下自有千條道,何必要走獨木橋】表示有很多辦法、道路 可供選擇。電影《紅色娘子軍》:“看來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業,腳下自有千條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這獨木橋。”
【第15句】:鄰居家忘了關水龍頭上班去了,結果他們家發了大水,我們家也遭了殃。哥哥氣憤地要去找他們算賬。奶奶說:“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說,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鄰。千金買屋,八百買鄰。為了一件意外的事傷了鄰居和氣,不值得。”(河南·許昌)
【第16句】:【 一個媳婦,十個婆】婆謂指揮者太多,下面人無所適從。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現在你們又叫返工!一個媳婦 十個婆婆,哪個婆婆說了算?”
【第17句】:【一是一,二是二】(慣)形容說話做事老老實實,是一不二。 也作一則一,二則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第18句】:【壓歲錢】春節拜年時,很多地方都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也有一種說法是,分壓歲錢給孩子們,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古時候,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待年過后方可花掉,《燕京歲時記》有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民國以后,流行用紅紙包一百元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紙幣廣泛使用后,大人們則喜愛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贈給孩子們以作春節禮品。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不斷攀升,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還把壓歲錢拿出來支援災區。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第19句】:【 —步一個臺階步步高升。】成語:蒸蒸日上。鄧剛《陣 痛》:“這樣,一天錘沒打的郭大柱,一步一個臺階,毫不費事 地晉升到五級鉚工。”
【第20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21句】:老鼠鼻子一大不了
【第22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管什么人,總有缺點,有長處。此 語見于屈原《卜居》。姚雪垠《李自成》:“但古人云:尺有所 短,寸有所長。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 處。”
【第23句】:【騎驢不知趕腳的苦】釋義:比喻體會不到別人的苦處。例句:“坐車的都是有錢的,他們哪兒知道拉車的苦!一個錢也不肯多給,你跑慢了他還不樂意,哎,真是騎驢不知趕腳的苦哇!”
【第24句】:豐收靠勞動,健身靠運動。
【第25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26句】:【破天荒頭一回】古有開天辟地的傳說,謂自古以來第一 次,空前的。相關的:開天辟地頭一遭。古華《芙蓉鎮》:“也 有細心人冷眼旁觀看出來,吊腳樓主王秋赦,破天荒頭一回 沒有加入這種場合,來跑堂幫忙,一享口福。”
【第27句】:【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28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第29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費極大的精力。臺灣吳濁流《波茨 坦科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長,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礙。”
【第30句】:【煽陰風,點鬼火】(慣)比喻暗中挑動,散布謠言。
【第31句】:【過耳之言,不可聽信】(諺)過耳之言:毫無根據的傳言。指不可聽信道聽途說的傳言。 也作“過耳之言,不足為憑”。
【第32句】:馬食槽不許驢插嘴一獨吞
【第33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媽追問這事,他卻不承認。姑媽說:“紙包不住火,油摻不得水,從小不能說假話。”(湖南·長沙)
【第34句】:【正月】我國農歷每年的第一個月叫“正月”,為什么叫正月,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現在的農歷正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現在的農歷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現在的農歷十一月為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紀年的方法也改過來,樹立新政權的權威,直到漢武帝時,才最后確定以建寅的月份,作為農歷的第一個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現在。再一種說法,正,是一年的開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頭一個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為了表示莊重獨尊,便將一月稱為正(政)月。周朝時,許多國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處理,所以干脆叫正月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為何讀“征”音呢?據說與秦始皇有關,秦始皇名贏政,他嫌“正”字讀音與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諱,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從那時起,正月的“正”字,就讀成“征”音,延續至今。
【第35句】:【家有三件寶,丑妻薄田破棉襖】(諺)丑陋的妻子,不惹禍;不肥沃的田地,沒人爭奪;破舊的棉襖,能御寒。指丑妻、薄田、破棉襖,是舊時農家的三大寶。
【第36句】:【刑傷過犯,終身之玷】(諺)玷(dian):玉上的斑點。指人一旦觸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終身洗刷不凈的污點。
【第37句】:【做夢娶媳婦兒——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實現不了。常含譏諷意味。
【第38句】:休息休息再說——歇后語
【第39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40句】:【針過得去,線也過得去】(諺)線穿在針上,針過去了,線也就過去了。比喻前面的人與事行得通,后面的人與事自然也行得通。
【第41句】:【陰也有個晴,黑也有個明】(諺)天陰也有晴的時候,天黑也有明的時候。比喻惡勢力橫行霸道,也會有受到制裁的時候。
【第42句】:星期六,我只顧玩,爸爸問我作業做完了沒有,我說:“慌什么?下午再做,再說還有明天呢!”爸爸嚴肅地說:“你要抓緊時間做,要不,時間就像攥在手里的蝴蝶,一松手,它就飛跑了。”(河南·項城)
【第43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釋義: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長到哪兒去呢?比喻失去了生存的基礎,無法存在。“皮之不存”又作“皮且不存”。例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真要是侵略者的陰謀得逞,全國淪陷,整個民族滅亡了,你這個老爺還給誰當?
【第44句】:【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鏡子里面、鏡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樣;轉指做事里外或兩個方面都沒有落下好,到處遭人埋怨。 也作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夠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落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像人。
【第45句】:【 天陰總有天晴時】謂情況會好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 傳》:“你心里有什么快說吧,不要怕!天陰總有天晴時。“
【第46句】:【跳窩雞不下蛋】做事不安心,不專心,難以成功。《中國 青年報》(1982,7,13):“跳窩雞不下蛋這句俗話,我從小就 聽人說過,然而直到現在,我才理解了他的含義。跳窩雞為 什么不下蛋呢?我想,大概是這樣的雞對下蛋的窩過于挑 剔,總覺得自己這個蛋非同一般,一定要選一個最理想的窩 才肯下,而這樣的窩又總也找不到,于是跳來跳去,不僅耽 誤了下蛋時間,又使生蛋的機能開始蛻化。”
【第47句】:【庸醫殺人】(諺)庸醫:醫術低劣的人。指庸醫不研究藥理,判不準病情,草草下藥,不僅治不了病,反會使病情惡化。
【第48句】:吃棗子不吐核——囫圇吞棗
【第49句】:【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平時做好充分準備,戰場上就 會少受損失。電視新聞:“他決定在到中國之前,在此進行 訓練。他常引用中國的一句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第50句】:【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扁食,即餃子。指嘴上沒說,沒表 示,心里明白。扁食,也說:餃子、蠶豆。老舍《駱駝樣子》: “祥子,我說你呢,你才真是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兒呢。”
【第51句】:山寨的小喜鵲——叫得歡
【第52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第53句】:打拳不溜腿,終是冒失鬼。
【第54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55句】:【左撇子改不了】吃飯左手用筷子,一經養成習慣,則難用 右手。借指不容易改變。左,又指極左思想。電視劇:“有 些人就是左撇子改不了,情況變了,也還是老一套。”
【第56句】:【 上一個新臺階】有了提高,有了進步。電視新聞:“這條 遠洋漁輪的制造,標志著我國造船技術越上了一個新臺 階。”
【第57句】:【聾子的耳朵,樣子貨】聽不見。謂徒具形式,不起作用。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我沒個講的,人家兩口子啥也鬧 好了,才拉了我;咱這是聾子的耳朵,樣子貨。我只管吃油 糕!”
【第58句】:【掉進悶葫蘆里】見“跌進悶葫蘆里”。
【第59句】:【蜜罐子嘴,秤鉤子心】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里打著鬼主意。例句:茶三錢、尼佳你們這些鬼東西,哪個不曉得喲!蜜罐子嘴,秤鉤子心,哪個敢信!
【第60句】:【做生意】“做生意”指商業經營,俗稱“做買賣”。為什么把“做買賣”說成“做生意”呢? “做生意”最早見于南朝劉宋時期《世說新語·言語》引用的一個故事:以前孫吳(指孫權聽建立的東吳政權)時曾有人把鳥翼用剪刀剪下,扇起風來力不減,如同圓扇一樣。但當時沒有“生意”,直到晉滅吳以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這里“生意”一詞是說物品能夠引起人們發生興趣,才會被人去買。后世遂將經商做買賣之事稱為“做生意”,意思是引入感興趣之后買賣方才具有生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有“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即去改業做生意”之語。此乃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的首次記載。也是做生意的源頭。
【第61句】:【酒病酒藥醫】(諺)指人因飲酒而得的病,還要用酒來醫治。也泛指人從哪方面引出的問題,還得從哪方面去著手解決。 也作“酒病還須仗酒醫”。
【第62句】:【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諺)接連三輩人居官為宦,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飯。指吃飯穿衣如同一門學問,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條件改善后,自然會對吃飯穿衣講究起來。 也作“三世做官,方會著衣吃飯”。
【第63句】:【唱空城計】(慣)空城計: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亭,魏將司馬懿率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戰,故意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彈琴;司馬懿懷疑有詐,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來指掩飾自己一方力量空虛以騙過對方的計策。1指用“空城計”。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沒有實力。 也作“演空城計”。
【第64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人敵不過多數人。
【第65句】:有人在背后說媽媽的壞話,媽媽知道了很生氣。奶奶勸她:“一川石頭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發,只剩石頭不見沙。天長日久了,誰好誰壞,大家會看清楚的。”(甘肅·武威)
【第66句】:【當面鑼,對面鼓】釋義:當面把話講清楚。例句:“找文房四寶來!”何大學問大喊,“咱們當面鑼,對面鼓;白紙黑字,立下文書。”
【第67句】:【遠路無輕擔】任務雖輕,路程長,需要堅持,不可小視。 遠路,也說:百步。清代《何典》:“這里到鬼門關,又不是三 腳兩步路;百步無輕擔的,怎好煩勞你?”
【第68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又指著弟弟說:“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69句】:賣雞蛋的摔跟斗——沒有一個好的
【第70句】:鬼作老巫婆——自作自受
【第71句】:【笨人有笨福】(慣)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氣。多指意外得來好處。
【第72句】:【 話傳三遍假變真】傳話會走樣,一再傳播,容易使人信以 為真。類似的:話經三張嘴,長蟲也長腿。成語:以訛傳訛 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話傳三遍假變真,藥方子抄三 遍吃死人!你們純粹是胡說八道!你們說人家,先撒泡尿 照照自己!”
【第73句】:【懼法朝朝樂】(諺)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會犯法,自然就天天過著心安理得的和樂日子。
【第74句】:足底生疔瘡——站不住腳
【第75句】:【仇人相見,分外眼明】心里記著仇恨,故特別注意對方。 明,也說:紅。古華《浮屠嶺》:“冤家路窄。正是仇人相見, 分外眼紅。田發青不由地捏緊了雙拳,差點就撲了過去。”
【第76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77句】:毛筆吞進肚——胸有成竹
【第78句】:背著虎皮進村寨——嚇唬老百姓
【第79句】:三叔愛和老嫂們罵著玩兒,我爺爺時常提醒他說:“對她們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長葛)
【第80句】:【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見“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第81句】:【咬人的狗不露齒】指不動聲色,或壞人陰險。或說:惡狗 咬人不露牙。張賢亮《土牢情話》:“看不出你,還有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喚,暗地里來啊!”
【第82句】:【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見“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
【第83句】:【只有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諺)比喻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權有錢時,阿諛奉承者多;貧窮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錦上添花,誰來雪中送炭”。
【第84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諺)屠刀:殺人刀。只要能放下殺人刀,改惡從善,馬上就是佛一樣的善人。原為佛教勸人向善語,后指人只要能改惡,就大有作為。 也作“放下屠刀,立證菩提”。菩提:梵語,即佛道。
【第85句】:【早起三朝當一工】(諺)三個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第86句】:【求爺爺告奶奶】(慣)形容到處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第87句】:【上趕著不是買賣】(諺)買賣:商場中的交易。緊追著買主硬要把貨賣給人家,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當的時機,不能強求。
【第88句】:【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諺)從人的外表上選取人材,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失錯。指選取人材,重在德才與實踐,不在外貌。
【第89句】:【灶膛里掄錘——砸鍋】(歇)本指把鍋打破,轉喻把事情辦糟了。
【第90句】:【忍事敵災星】(諺)指為人處事,能做到克制忍讓,就可以消除災禍。 也作“忍字敵災星”。
【第91句】:飛行員的傘——隨機應變
【第92句】:【剪不斷,理還亂】(慣)既難以割舍,又梳理不順。形容人的心理活動或感情很復雜。也形容頭緒太多,難以理清。
【第93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斗力。指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就非破敗不可。
【第94句】:【促織不吃癩蛤蟆肉——都是一鍬土上人】(歇)促織: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運相同的人。
【第95句】:【一根筷子吃面條——單挑】(歇)指自己單獨干或獨自一人生活。
【第96句】:【賊吃賊,越吃越肥】(諺)指賊偷賊,比偷盜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97句】:麻雀打鼓——跳(調)皮
【第98句】:八歲時我就學會了騎自行車,后來好長時間不騎了,這天騎車竟然摔了一跤。奶奶說:“這真是唱戲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鐵的三天不打手生。”(江蘇·如皋)
【第99句】:【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諺)從善:順從善道。從惡:順從惡道。 指做善事就像登山一樣艱難,作惡就像崩塌一樣迅速。指學好難,走邪路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