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2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轉指無代價。指吃喝后不付錢。
【第3句】:我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自以為學得差不多了,媽媽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還有聰明人在前頭等著呢,你可別太自大了。”(河南·臨潁)
【第4句】:鴨子吃糠殼——白歡喜;空歡喜;空喜一場
【第5句】:【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面鼓,背后鑼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福《浪跡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第6句】:【一個虛,百個虛;一個實,百個實】(諺)一個是虛假的,可以懷疑其他也是虛假的;一個是真實的,可以判斷其他也是真實的。指從一件事上或一個人的行為中,可以推斷出同類的結果。
【第7句】:我家剛搬進新房,爸爸要清掃柜子里的灰。他先讓我去搬凳子,接著讓我去拿鐵簸箕,最后讓媽媽去找笤帚,還讓媽媽給他扶凳子。媽媽對爸爸說:“你呀!一千點活,就喊得雷動風響的。”(青海·互助)
【第8句】:因為馬虎,我又把作業寫得一塌糊涂。爸爸說:“這孩子,什么時候才會有長進!”媽媽說:“生就的蒜臼長不成缸,隨他去吧。”(河南·孟津)
【第9句】:小紅家里很窮,今年又連遭不幸。前不久學騎車時摔折了右腿,近兩天又得了骨髓炎,鄉親們非常同情地說:“這風咋光往沒襖人身上刮呢?”(河南·內鄉)
【第10句】:【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鏡子里面、鏡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樣;轉指做事里外或兩個方面都沒有落下好,到處遭人埋怨。 也作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夠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落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像人。
【第11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錢】(歇)死:本指死亡,轉指拼死,不顧生命。指人財迷心竅,愛財如命,臨死還不罷休。常含責罵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
【第12句】:火燒嶺上找螺頭——難尋
【第13句】:飛機的屁股——尾巴翹上了天
【第14句】: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就怕風大栽了跟頭
【第15句】:【牛馬年,好收田】(諺)舊指每逢牛年和馬年,往往風調雨順,農業豐收。
【第16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練武術的,要不住手地練拳;練曲藝的,要不住口地練唱。指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可間斷。也泛指要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離不開勤學苦練。 也作拳不能離手,曲不能離口。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第17句】:學校里背書——不望(忘)本
【第18句】:【深不對,淺不是】(慣)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滿意。
【第19句】:【官大不壓鄉鄰】(諺)指官位再高,回到故鄉也不宜在鄉親面前擺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風。 也作“官大青樹林,不壓鄉里”。
【第20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21句】:【寒食節】現在寒食節是一個為故去的親人(特別是父母)燒紙錢的節日,是一個全國性重大的民俗節日。唐代大詩人杜牧有首描寫清明節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后來,清明節與寒食節混為一談,甚至有些年輕人只知清明,誤把寒食當十月一(與故去的親人燒紙送寒衣)。 “寒食節”始于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歷史事件。寒食節本是個禁忌性的節日,也是一個紀念性節日。所謂禁忌,寒食節也叫禁火節、禁煙節,是在節日不準生火做飯,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飯或水果之類,所以叫寒食節。所謂紀念,是相傳這個節日起源于紀念介子推。兩千六百多年前,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后母驪姬的陷害,在國外流亡多年。一次路過衛國的時候,重耳和他的隨從被人追擊,慌不擇路,逃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地方,甚是饑餓。這時重耳發現大臣介子推不見了,別人說他乘危逃脫,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種人。果然過了一會兒,介子推給公子端來了一碗肉湯。重耳饑不擇食,狼吞虎咽,一飲而盡。這湯原來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的肉熬的。公子得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賞。后來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晉文公,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賞功臣時卻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邀功請賞,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來。人們贊賞介子推的這種行為,同時也對晉文公不滿,于是,有人在他的門上掛了封信。晉文公見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從。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放火燒山攆他出來。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樹而死。晉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燒死的這天,全國禁火,吃干糧、冷飯。關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節的節期,歷來說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給出一個相對的參照點推算。參照點有兩個,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說法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為寒食節。另一種說法是以上年的冬至為基準,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為寒食,所以寒食節又叫“百五節”、“百六節”。《荊楚歲時記》云:“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兩種推算方法都與清明相鄰,所以,現在無論是給親人燒紙還是給英烈掃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進行。俗諺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說。
【第22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
【第23句】:【是親不是親,便要做喬家公】(慣)喬:假扮。喬家公:假冒的家長。指不管有沒有關系,都要裝出很親的樣子。譏諷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第24句】:黃鼠狼生鼬子———色貨
【第25句】:【吃一塹,長一智】釋義:吃一次虧就會增長一些智慧。例句:“妹妹!”姐姐沉痛地說,“吃一塹,長一智。接受我的教訓吧,把姐姐作為前車之鑒吧!……”
【第26句】:【 —個霹靂空中過】險情過去,一場虛驚。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還虧你家時運高,太平沒事,一個霹靂空中過去 了。”
【第27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諺)指吃人家的飯,就得聽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歸人管”。
【第28句】:【百里難挑一/百里不抽一】謂優秀,難得。成語:出類拔 萃。浩然《艷陽天》:“這女人能算計,會節省,婦女群里百里 難挑一。”
【第29句】:【客去主人安】(諺)指赴宴的賓客及時離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第30句】:【放野馬】(慣)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
【第3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釋義:佛:佛教修行圓滿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馬上就能成佛。原為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后用來比喻壞人停止作惡,也會變成好人。例句:佛家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會對你進行寬大處理的。
【第32句】:拔不倒子坐車——充人
【第33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34句】:看了干遍沒改樣——成不變
【第35句】:【吃黑棗】(慣)黑棗:指子彈。比喻被槍斃。
【第36句】:【在炕頭上耍威風】(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脾氣。
【第37句】:爸爸說要給我買個新書包,可我等了很久也沒等到,就一個勁兒地問媽媽。媽媽不耐煩了,說:“唉,這真是許給人,想死神啊!”(河北·大城)
【第38句】:【順風行舟船易翻】(諺)比喻人在順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敗就很難免。
【第39句】:不挨皮鞭挨磚頭——吃硬不吃軟
【第40句】:有人要聽王老師的課,可他說不會講普通話。領導說:“你就鄉里鼓鄉里敲吧!”(江蘇·大豐)
【第41句】:【 成大事不記小仇】要做成大事,不應該計較小的冤仇,要 能夠容人。姚雪垠《李自成》:“他的左右都巴不得一下子攻 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42句】:【一世破婚三世窮】(諺)指破壞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窮的報應。
【第43句】:【人老貓腰,樹老焦梢】(諺)貓腰:像貓一樣弓著腰。焦梢:樹枝的末梢焦黃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這和樹老了枝梢干枯一樣,都是自然的生理現象。 也作“樹老焦梢,人老貓腰”。
【第44句】:【不怕官,只怕管】(諺)指直接管自己的頂頭上司,要比級別大的官更能壓制自己。 也作“不怕縣官,就怕現管”。
【第45句】:趙國的和氏璧——價值連城
【第46句】:【冤家碰著對頭】(慣)比喻仇人碰到一起。
【第47句】:【天下事難盡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順利,不圓滿,或希望難 以實現。成語:事與愿違。茅盾《子夜》:“他現在看明白了: 家鄉的匪禍不但使他損失了五六萬,還壓住了他的兩個五 六萬,不能抽到手頭來應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盡如 人意了。”
【第48句】:我準備上學時,天氣突然變冷了,可我并沒感到特別冷。看到別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媽媽也讓我加件衣服,爸爸卻不讓。他說:“要想兒平安,三分饑與寒。”(河南·羅山)
【第49句】:【買了個母雞不下蛋——莫不吃了不成】(歇)莫不:莫非,表示反問語氣。本指若買了只不能生蛋的母雞,即使殺了也無濟于事;轉指婦女即使不會生養,也無人可奈何。
【第50句】:嚼著甘蔗上樓梯——節節甜,步步高
【第51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諺)噎(ye):食物堵住了喉嚨。吃飯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時要養成謹慎習慣,以免發生意外時不知所措。
【第52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鄉)
【第53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見“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54句】:【臥土打井,立土打穿】(諺)臥土:土層是臥茬的。立土:土層是豎茬的。指臥土層打井,井壁堅實,不會塌方;立土層打穿,穿洞密實,經久耐住。
【第55句】:【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釋義:比喻殘酷地壓榨勒索。例句:你從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窮酸爛氣,倒像個叫花子,要說起卡脖人來,真是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第56句】: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送寶
【第57句】:【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再有希望,此為人生的大悲哀。 巴金《家》:“人說: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死了。我不 該再到你們公館里來,打擾你們。”
【第58句】:山腰里一片云——成不了氣候
【第59句】:小明的爸爸把白菜收回家后,自語道:“這菜都被凍壞了。”小明媽聽見后埋怨說:“誰叫你不早收呢?立冬不起菜,凍了不要怪!”(河北·獻縣)
【第60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61句】:閻王的爺爺——老鬼
【第62句】:【胡同】城鎮、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據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說:“街也,今京師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異體字。明朝沈榜《宛署雜記》說:“元人呼街巷為胡同。”可見,“胡同”一詞產生于元代。據考證,“胡同”一詞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詞。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語和女真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語調和語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來漢族人把“火瞳”譯為“胡同”,成為漢字化的外來語詞。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們常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見到“胡床”或“床”字,有時誤解為是睡覺的臥具,即現在的床。其實,古時候,“床”并不是專指臥具,而大部分作為坐具使用。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至遲到唐代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睡覺的床(寢具)。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于現在的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軍旅之中,相傳大約是公元二世紀的漢靈帝從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稱“胡床”。可見,“床”在前,“胡床”在后,床與胡床是兩種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靈活。胡床若用繩繃扎,則稱“繩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轉動折疊,故又稱“交床”。《演繁露》云:“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看來這種坐具非常便于攜帶,因而常為戰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后來便發展為權力的象征——交椅。
【第63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人跑了,其他東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處來。”
【第64句】:【送肉上砧板】(慣)砧板:切菜用的木板。比喻自尋死路。
【第65句】:家中的小太陽——獨生子女
【第66句】:【豁牙子啃西瓜——凈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條條痕跡,轉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奧妙很多。
【第67句】:照片底板——顛倒黑白
【第68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69句】:【結疙瘩】(慣)1比喻雙方因為某些原因而產生矛盾、隔閡。2比喻由于對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問。 也作結扣子。 結死扣。
【第70句】:【一人得道,雞犬飛升】原指宗教修行,功德圓滿。借指某 一人成功,有關的人均得到好處。姚雪垠《李自成》:“這事 一辦成.你就一步登天。你們一家人的日子也馬上苦盡甜 來。古語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第71句】:樂隊里的鑼鼓——任人敲打
【第72句】:【七個頭,八個膽】(慣)形容人膽子非常大。
【第73句】:清早起來,外邊的霧很大,天空像被一張濃濃的網罩住似的。奶奶以為要變天了,讓我加一件衣服,爺爺卻笑著說:“下霧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河南·正陽)
【第74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75句】:河水不犯井水——各干各的
【第76句】:接生婆擺手——不接了
【第77句】: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風刺骨,把妹妹的小臉蛋凍得發紫。奶奶笑著說:“熱不死屁股,凍不死小臉。”妹妹向奶奶吐了吐舌頭笑了。(河南·孟州)
【第78句】:【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79句】:我和爸爸一起鋸樹,我嫌鋸得太慢,就使著勁往兒下摁鋸。爸爸說:“不要性急,拉鋸如空過。”(江蘇·金湖)
【第80句】:【饒人是福,欺人是禍】見“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第81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啊!
【第82句】:鄰居王奶奶,總愛燒香拜佛祈求過好日子。我奶奶說:“求上帝不如求自己,靠佛祖不如靠雙手。”(河南·焦作)
【第83句】:【 開口見喉嚨】說話直截了當。或說話暴露了底細。丁玲 《穿工》:“你沒看見他這一向老是對你擠眉弄眼的,哼,開口 見喉嚨,瞞得過我!”
【第84句】:【黃鼠狼子不嫌小雞瘦】釋義:比喻人愛貪小便宜,不論便宜大小,都想得到。例句:元寶{艮元用簸箕摟,對待伙計窮摳搜,黃鼠狼子不嫌小雞瘦。
【第85句】:樹林里放風箏——亂纏;纏住了;勾勾搭搭
【第86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釋義:比喻人心難測,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現在是革命時代,只講干革命不講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當然很多,假革命準又能保其無?
【第87句】:【卸擔子】(慣)比喻解除所承擔的責任。
【第88句】:林黛玉葬花——情愁意冷;自嘆命薄
【第89句】:【五十步笑百步】(慣)兩個士兵從戰場敗逃,退了五十步的譏笑另一個退了一百步的,說他沒用。比喻與他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點,卻譏笑他人。
【第90句】:【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沒有學習過,不知道情況。李 準《李雙雙》:“這里面有個原因,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 現在興的這號洋碼字,我就不會寫。”
【第91句】:【綁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諺)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無法制伏強大的對手。
【第92句】:【烏鴉別笑豬兒黑】見“老鴰別嫌豬黑”。
【第93句】:【井里沒水四處討】(諺)井里沒有小時要到處去找,不能坐等著渴死。指遇到困窘的事,要積極想辦法,尋出路,不能坐以待斃。
【第94句】:【 寒天飲冷水,點點記心頭】三九天最冷,謂感受深切,牢記 在心。或說:寒冬臘月喝涼水,點點滴滴在心頭/三九飲冰 水,點滴在心頭。成語:刻骨銘心。陳殘云《山谷風煙》:“我 心里明白。寒天飲冷水,點點記心頭。我才不上惡毒婆的 當。”
【第95句】:【情人節】“情人節”本是洋節,現在中國人也開始過起了情人節,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脫銷,情人商品走俏,土產的“情人節”“七月七”卻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國一個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羅馬統治者的專制而遭到逮捕。在獄中,他與監獄長的女兒產生了戀情。隨著刑期的臨近,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訣別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臨刑之前,他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了一封情書,述說了自己的情懷,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場。從此,基督教徒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了自由而獻身的年輕人,就把2月14日這一天定為情人節。
【第96句】:【銀樣镴槍頭】(慣)镴(la):錫和鉛的合金,質軟。形容中看不中用。
【第97句】:早上,媽媽給妹妹剪指甲,說:“勤人長頭發,懶人長指甲,以后應該學勤快點,那才是好孩子。”(注:人一忙,就顧不上理發,頭發自然要長了;而指甲呢,如果是忙人,不等長長就會被碰斷的,只有閑人才能留起長指甲。)(河南·內鄉)
【第98句】:【人心齊,泰山移】見“大伙心齊,泰山能移”。
【第99句】:大海里找針——沒處下手
上一篇:2024很現實的民間俗語金典文案,字字入骨 句句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