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縣上有個會,我們都想去看熱鬧。老師卻說:“你們不買騾子不買馬,去干啥?還不呆在家里做作業(yè)!”(陜西·武功)
【第2句】:【一錐子扎不出血】(慣)1形容人不愛講話,對外界事物反應(yīng)慢或無動于衷。2形容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第3句】:【保住烏紗帽】烏紗帽,為封建時代官員所戴表示身份的 官帽。借指保住個人地位權(quán)勢。反義說:丟了烏紗帽。姚 雪垠《李自成》:“請你想想,如果這次進剿又無結(jié)果,丁撫臺 的烏紗帽能保得住么?倘若皇上震怒,不惟會丟了烏紗帽, 恐怕還有不測之禍!”
【第4句】:【不叫的狗咬人】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為王秋赦總結(jié)過一句話,當(dāng)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5句】:【凍死迎風(fēng)站,餓死不彎腰】(慣)指人雖窮而有志氣,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第6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稱為民請命、關(guān)心百姓疾苦的好官為“父母官”。它源自何處呢?源自漢代正史。《漢書·循史傳》載:西漢元帝時期,南陽郡治安狀況非常糟糕,盜賊猖狂,百姓逃離,田園荒蕪,境內(nèi)一片狼藉。一個名叫召信臣的到這里任太守,此公為政勤勉,很有計謀,首先嚴(yán)厲打擊盜賊,穩(wěn)定社會秩序,勸說人民發(fā)展生產(chǎn),對游手好閑、不干農(nóng)活的浪蕩子弟毫不客氣,像嚴(yán)父一樣督促他們搞好農(nóng)桑。因為召信臣治理有效,經(jīng)濟和社會環(huán)境大大改善,流離百姓紛紛回到家鄉(xiāng),過上了好日子,人們十分感謝這位好官,被大家稱為“召父”。另據(jù)《后漢書·杜詩傳》載:東漢武帝劉秀建武七年(31年),南陽郡新任太守杜詩也是個好官,清廉節(jié)儉,勤政為民,任期內(nèi)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恢復(fù)生產(chǎn),增收糧食,像慈母那樣細(xì)心關(guān)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過得很開心,被當(dāng)?shù)厝俗馂椤岸拍浮薄J掠星珊希菨h朝(西漢東漢),同是南陽,“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們把關(guān)心百姓疾苦,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保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州縣好官尊為“父母官”。從此相沿成俗,這個稱呼流傳下來,直到現(xiàn)在仍有這種稱呼。當(dāng)今的“父母官”夠格不夠格,老百姓心里有數(shù)。
【第7句】:媽媽給我一塊錢買火柴,回家后,媽媽問剩下的錢呢?我說:“買糖了。”媽媽說:“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棗。”(山東·昌樂)
【第8句】:【開一道口子,毀一座堤壩】(諺)堤壩:防水?dāng)r水的建筑物。指堤壩上如果開了口,水就會沖潰整個堤壩。比喻事情一旦開了先例,就會發(fā)展到不可收拾。
【第9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諺)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10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諺)谷經(jīng)過碾,才能看出顆粒是飽是癟;人經(jīng)過比,才能見出品行才學(xué)是優(yōu)是劣。指比較能夠顯出人與人的差別來。
【第11句】:【衣冠禽獸】“衣冠禽獸”現(xiàn)在常用來指責(zé)品德敗壞的官員和壞人。稱其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似禽獸。衣冠禽獸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傳說古代有一種惡鳥、惡獸,名叫“梟”、“獍”,這兩種禽獸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親吃掉,據(jù)此就有了“衣冠梟獍”一語,喻指行為卑劣,品質(zhì)極壞的人。因一禽一獸,后演變?yōu)椤耙鹿谇莴F”。另一種認(rèn)為,“衣冠禽獸”一語源于古代官員的衣飾,原來并無貶義。在我國歷史和戲劇舞臺上,封建官吏服飾上都繡有飛禽走獸,明清兩代文官服上繡禽,武官服上繡獸,且看下表:品級:青樹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鶴錦雞孔雀雪雁白鸝露鶿鴛鴦鵪鶉練雀武官: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馬從中不難看出,衣冠上的禽獸,越是珍奇,品級越高。后來這些象征、區(qū)別官職的“衣冠禽獸”們,只顧當(dāng)官做老爺,仗勢欺人,魚肉百姓,到頭來卻成了人民切齒痛恨的代名詞。
【第12句】:急性子喝熱粥——燙嘴
【第13句】:【千叮嚀,萬囑咐】(慣)指反反復(fù)復(fù)地告訴對方應(yīng)該注意什么以及怎樣做。 也作“千囑咐,萬叮嚀”。
【第14句】:【單相思】(慣)本指男女間只有一方對另一方愛慕。比喻辦事情只從單方面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不顧客現(xiàn)實際。
【第15句】:大海里找劍——撈刀(嘮叨)
【第16句】:【老虎吃蚊子——枉張空口】(歇)指白張嘴求人,沒效果。
【第17句】:【老鴉野鵲揀旺處飛】見“鵓鴿子旺邊飛”。
【第18句】:【 三年等個閏臘月】意即等待機會。相關(guān)的:十年難逢閏 臘月。西戎《兩澗之間》:“咱們?nèi)甑人麄€閏臘月,不信他 們就沒有用咱的時候。”
【第19句】:我弟弟很淘氣,每天總是爬高上低。可奶奶總是說:“小孩是寧讓跳墻,別讓臥羊。一像羊臥在那里,就是生病了。”(河南·沁陽)
【第20句】:【姻緣配合憑紅葉,月老夫妻系赤繩】(諺)紅葉:唐朝盧渥在御水溝中拾到一片紅葉,上有絕句:“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發(fā)放宮女,盧渥與題紅葉詩的宮女結(jié)為夫妻。月老:月下老人,傳說月下老人用紅繩系住男女足,二人即成夫妻。舊指男女婚配必須通過一定的媒介,并由專人主持。
【第21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慣)取不盡,用不完。形容資源豐富。
【第22句】:火把棍子當(dāng)槍使——打不響
【第23句】:哥哥談對象,談了吹,吹了談,總沒著落。媽媽著急地說:“你是瓜地挑瓜,挑著眼花,啥時挑到頭啊?”(河南·林州)
【第24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25句】:【碰到南墻不回頭】見“撞倒南墻不回頭”。
【第26句】:弟弟考試得了第一名,就驕傲起來。爺爺看他不認(rèn)真學(xué)習(xí)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說:“驕傲的人只會跌進門檻,謙虛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啊!”(廣東·龍門)
【第27句】:【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諺)指知道滿足就能永遠(yuǎn)保持快樂,能夠忍讓就能永遠(yuǎn)保持安寧。 也作知足心長樂,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樂,能忍心自安。
【第28句】:【原鑰匙投原鎖——一開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29句】:【 照與子抓藥處方上的藥,不能隨便更換。】表示嚴(yán)格執(zhí) 行,或刻板的模仿。《北京日報) (1987,7,16):“他們從那些 不法商人那里得到了啟示,心有靈犀一點通,也開始照方子 抓藥。”
【第30句】:藤蘿爬上葡萄架——糾纏不清
【第31句】:【肚皮貼著脊梁骨】(慣)肚子里沒有一點食物,癟癟的。形容非常饑餓。 也作“肚皮餓得貼脊梁”。
【第32句】:【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xiāng)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fā)達之后理應(yīng)回故鄉(xiāng)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
【第33句】:【燈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勝十倍】(諺)佳人:美人。在燈光或月光下看佳人,會覺得更加嫵媚。指美人在朦朧的光照下會顯得格外美麗。 也作燈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燈下新婦,分外好看。
【第34句】:孤樹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35句】:喜鵲回窩鳳還巢——安居樂業(yè)
【第36句】:蜜蜂叮在玻璃上——看到光明,沒有出路
【第37句】:亮亮好逞強,有時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說:“你呀,別不知天高地厚的,別人順腳撈撈,反腳敲敲,就夠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第38句】:【死人頭上無對證】人死無法講話,無法證實。成語:死無 對證。陳登科《赤龍與丹鳳》:“死人頭上無對證啊!一個 人,兩個人還好說;上百人,上千人,全村人都往你頭上一 歪,事情就難辦了。”
【第39句】:【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實質(zhì)不行。反義說:中吃不中 看。清代《紅樓夢》:“怪道有人說他們家的寶玉是相貌好, 里頭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氣。”
【第40句】:【真人面前說不得假話】(諺)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閱歷豐富、深諳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實話實說,說假話是無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說鬼話。 真人面前莫打誆語。 真人面前莫說假,假人面前莫說真。
【第41句】:【腦瓜子有轉(zhuǎn)軸】(慣)比喻人見風(fēng)轉(zhuǎn)舵,善于跟著情勢轉(zhuǎn)變立場、態(tài)度。
【第42句】:【曾被賣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諺)指受過甜言蜜語哄騙的人,對于甜言蜜語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與警惕。
【第43句】:大榔頭砸豆腐——篤定
【第44句】:【天塌下來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謂不論發(fā)生什么災(zāi)難, 都不會先臨到自己頭上,盡管放心。沈從文《長河》:“師爺, 說好倒真是你們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長子頂,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過得好不自在!”
【第45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46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謂無法改變,無法收回。王朔《編輯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開弓沒有回頭箭。”
【第47句】:下午我和媽媽從姥姥家回來時,天還明亮亮的,可剛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媽媽說:“太陽是早晨騎著馬,中午騎著牛,晚上騎著轱轆球。”(河北·深縣)
【第48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49句】:【舌頭底下壓死人】謂造謠中傷,能害死人。成語:人言可 畏。明代《金瓶梅》:“娘也少聽韓回子老婆說話,他兩個為 孩子好不嚷亂。常言道:要好不能夠,要歹登時就一篇。房 倒壓不殺人,舌頭倒壓殺人。”
【第50句】:【閻王】在民間傳說中,閻王是陰間最大的官,閻王主管著人間的生死簿,并負(fù)責(zé)對死者的審判。閻王源于佛教。在許多佛經(jīng)中,的確都可以見到關(guān)于閻王的記載。在佛教傳人之前的中國,盡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黃泉的說法,但卻沒有閻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國時,土生土長的道教對其排斥得十分強烈,但到了魏晉時代,講佛學(xué)的引用了老莊,講老莊的引用了佛經(jīng),二者相互借鑒。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備,在許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獄”即“閻王”的觀念也被道教接納并運用,“地獄”、“閻王”從而本土化。閻王是由人類編造演繹出的神話人物,有關(guān)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陰森恐怖,卻豐富了人類的想象,并成為許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學(xué)作品塑造的閻王有兩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義,殘害百姓的人為閻王。一是用來比喻鐵面無私,為民請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傳》日:“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
【第51句】:【打出來的鐵,煉出來的鋼】(諺)比喻人的堅強意志、出眾才干,都是從艱苦的打磨中培養(yǎng)出來的。
【第52句】:【小人無罪,懷璧其罪】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第53句】:見著貓兒當(dāng)老虎——大驚小怪
【第54句】:【上刀山,下火海】(慣)指奮不顧身去做最危險、最艱難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55句】:車順道,馬識途,就怕趕車的打糊涂。
【第56句】:我進步很快,老師夸我是鍋爐燒足了的壓力表——直線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卻說:“以后可要繼續(xù)努力呀,希望你能鳳凰頭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許昌)
【第57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諺)東西必定自身先腐爛了,然后才生蛆蟲。比喻若內(nèi)部先有弱點或腐敗,壞事或奸邪就容易發(fā)生滋長。
【第58句】:【家家賣私酒,不犯是好手】(諺)私酒:違反法規(guī)、私下售賣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賣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舊指人不怕違法,就怕做違法事卻沒有不讓人發(fā)現(xiàn)的高明手段。
【第59句】:【骨頭沒有四兩重】謂人沒有多大分量,沒有多大本領(lǐng)。 清代《品花寶鑒》:“幾句話說得潘其觀骨頭沒有四兩重了。”
【第60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61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62句】:閻王爺照鏡子一鬼樣子;鬼相
【第63句】:【糊涂蟲】“糊涂蟲”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對事情的認(rèn)識模糊或混亂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個傳說。據(jù)說從前有個縣官,審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蟲,并且作了打油詩來諷到他。縣官不知道這是諷刺自己yipinjuzi.com,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蟲,而且下令務(wù)必在三日之內(nèi)捉到三個糊涂蟲,少一個也不行。公差們發(fā)現(xiàn)一個頭頂包袱、騎在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問:“你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馬身上?”那人回答說:“我擔(dān)心馬馱得太重,頂在我頭上,可以節(jié)省馬力。”公差一聽這話,就說:“這個人可以算一個糊涂蟲了,帶他去見官!”公差們走到城門口,見一個手拿竹竿的人想進城,豎著拿城門太低,橫著拿誠門太窄,就是進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們兩個去交差。縣官聽了公差的報告,對拿竹竿的說“你為什么不把竹竿鋸成兩截拿進城來?”公差們一聽,說:“報告老爺,第三個糊涂蟲查到了。”縣官忙問:“是誰,快給我拿來!”公差們說:“等下一任縣太爺來了,我們就把他抓起來。” “糊涂蟲”縣官能當(dāng)下去,清醒的鄭板橋卻當(dāng)不下去,難怪鄭板橋說“難得糊涂”。
【第64句】:【抬一個滅一個】(慣)抬舉一個,打擊另一個。指待人不平等。
【第65句】: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第66句】:【篩子喂驢——漏豆】(歇)豆:作牲口飼料的豆類作物的種子,諧“兜”。指財產(chǎn)都揮霍光了,露出窮相。
【第67句】:五歲的表弟太淘氣了,一會兒工夫就把我舅媽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團糟,舅媽批評了他一頓,可一轉(zhuǎn)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灑了一地,并弄臟了我的衣服。舅媽氣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來了一巴掌。舅舅說小表弟:“你呀,就是屎殼郎飛到了磨眼兒里——轉(zhuǎn)著圈兒挨!”(山東·五蓮)
【第68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nèi),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69句】:【省了鹽酸了醬,省了柴禾睡涼炕】只圖節(jié)省yipinjuzi.com,反而影響質(zhì) 量。類似的:吃了省錢瓜,得了絞腸痧/買得便宜柴,燒了夾 底鍋。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治瘡別怕剜肉。要是 該花,再多咱也花。可千萬別省了鹽,酸了醬;攢下柴禾,睡 涼炕!”
【第70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馬昭: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的兒子,魏帝曹髦在位時專國政,企圖謀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71句】: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幾個人卻噴起空來。媽媽說:“你們是走起路來一條龍,干起活來一窩蜂,坐在一塊亂嗡嗡。”干了一會兒,我們又蹭到地邊歇去了。“這幾個孩子,真是吃飯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裝聾子溜地邊。”媽媽的話說得我們很難為情。(陜西·眉縣)
【第72句】:【八十歲學(xué)吹打——老來忙】(歇)譏諷人等到年紀(jì)大了才學(xué)做某事。
【第73句】:【折斷一枝荷,爛掉一窩藕】(諺)表面上只是折斷了一枝荷花,實際還毀了水下的一窩藕。比喻造成的損失表面上不大,實際卻是巨大的,只是人們看不見罷了。
【第74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書法好,受重視。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xiàn)狀》:“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 折是要的。”
【第75句】:【行得端,走得正】行為端正,沒做過壞事情。成語:光明 正大。浩然《艷陽天》:“他敢說,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個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76句】:【雁飛不到處,人被名利牽】(諺)大雁都飛不到的地方,人卻為追逐名利而敢冒險前往。指名利對人極有誘惑力。
【第77句】:【三軍】現(xiàn)在所謂“三軍”,一般泛指軍隊的統(tǒng)稱,也指海陸空三軍。毛澤東長征詩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句,即是泛指紅軍。 “三軍”源自古代的軍隊編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齊、魯、楚等國軍隊都設(shè)有上、中、下三軍或左、中、右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也更為驍勇善戰(zhàn)。后來又演變?yōu)榍啊⒅小⒑笕姟L扑我院螅啊⒅小⒑笕娨呀?jīng)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的建制。不過,這時“三軍”的概念與春秋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擔(dān)任不同作戰(zhàn)任務(wù)的各種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tǒng)帥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前軍即先頭部隊,后軍即擔(dān)任后方掩護、警戒任務(wù)的部隊。到了現(xiàn)在,前、中、后的三軍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陸、海、空三軍。
【第78句】:【老鼠鉆書箱——咬文嚼字】(歇)指過分斟酌字句,死摳字眼。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栽進書簍里——咬文嚼字”。
【第79句】:【大鍋飯,小鍋菜】(諺)指做飯要用大鍋,飯不會夾生;炒菜或燜菜要用小鍋,菜出爐快,又能保持鮮嫩不走味。
【第80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chuàng)業(yè)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8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第82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紀(jì)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有智不在年高。我們女棋師 又是有年紀(jì)的么?”
【第83句】:【人叫人千聲不應(yīng),貨叫人點首而來】(諺)點首:點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有信譽。
【第84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釋義:山區(qū)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對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不準(zhǔn)到什么時候,交個好運,發(fā)筆洋財。”
【第85句】:兒童節(jié)這天,學(xué)校要舉行講故事比賽。由于我平時沒抓緊練習(xí),沒記牢,心里很急,就求媽媽中午不休息陪我練講故事。媽媽說:“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開溝。”(廣西·貴港)
【第86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shè)計害人。
【第87句】:【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諺)八字衙門:舊時官署衙門的門墻呈八字形。舊時進衙門打官司全憑花錢,沒錢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贏官司。指過去的衙門是只認(rèn)錢不認(rèn)理的。 也作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
【第88句】:【 沒有不倒的捻】捻轉(zhuǎn)捻捻轉(zhuǎn),兒童玩具,用手捻中軸,使迅 速旋轉(zhuǎn)。借指人不會永遠(yuǎn)走運。李準(zhǔn)《黃河?xùn)|流去》:“天下 沒有不倒的捻捻轉(zhuǎn),總有一天,要叫老蔣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第89句】:【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諺)指人離開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闖蕩,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寬。 也作人挪活,樹挪死。挪:挪動,離開原地。 樹挪死,人挪活。
【第90句】:逼出來的口供——信不得
【第91句】:給老虎引路——幫兇
【第92句】:【一面打墻,兩面好看】(諺)兩家的界墻,一家主動打起來,兩家都整齊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動做,兩方都有益。也比喻一舉兩得。 也作“一面打墻兩面光”。
【第93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有指望
【第94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chǎn)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95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yōu)劣真?zhèn)危詈玫蔫b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jīng)過比較,自然優(yōu)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96句】:小明受到媽媽的批評后不高興,奶奶勸他:“草不鋤苗莠,枝不修樹荒。小孩子不受批評怎能長大成材呢?”(河南·南陽)
【第97句】:【官不大,僚不小】(慣)形容人職位雖不高,卻裝腔作勢,官氣十足。 也作“官兒不大,架子不小”。
【第98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99句】:【話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諺)話不說清,別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鉆孔,就不能穿透底層。指和人說話,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