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2句】:【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諺)誤了農時只是一季沒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誤了,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頭等大事,千萬不能含糊。 也作“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
【第3句】:【豐年珠玉,儉年谷粟】(諺)儉年:五谷歉收的年景。豐收年里,人們珍愛的是珠寶玉石;遭災年景,人們關心的是口糧。指供玩賞的是珠寶,關民命的是糧食。
【第4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諺)指住在山旁,就靠山里的資源生活;住在水邊,就靠水里的資源生活。泛指入哪一行,就靠干哪一行的營生來謀生存。 也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在山靠山,在水靠水。
【第5句】:壁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第6句】:扁擔兩頭掛籮筐——成雙成對
【第7句】:屬蚊子的——專吸人血
【第8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9句】:【 前有車,后有轍】轍,輪跡。謂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 榜樣!”
【第10句】:【 三人拾不過理字去】凡事得講理,人多也沒有用。清代 《紅樓夢》:“二姐笑道:‘可是撒謊,這么一個夜叉,怎么反怕 屋里人呢?’興兒道:‘就是俗話說的:三人抬不過理字去 了。”’
【第11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12句】:伯父下崗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爸爸整天為他擔憂。爺爺說:“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沒田耕。”(河南·內鄉)
【第13句】:【年糕】“年糕”是春節必備食品,進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14句】:【半夜里不見了槍頭子——攮到賊肚里】(歇)攮:用刀槍刺,諧“囔”(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本指槍頭子刺到賊肚子里,轉指東西被吃到賊肚子里。用于責罵人。
【第15句】:【 逼著啞巴說話】忍無可忍,引起憤慨。逼著,也說:急得、 惹得。浩然《艷陽天》:“我這樣的話還多著哪,再這么逼著 啞巴說話,我全都給你們抖落出來!”
【第16句】:飛機上吹大號——高調
【第17句】:【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釋義:比喻在哪里丟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這個老唱凈的又叫成班,說:“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我想府上還寄著我的箱籠,領去還弄出戲罷。”
【第18句】:【蒸了鍋里的氣,跑了甑里的氣】(慣)蒸氣:“爭氣”的諧音,指發憤圖強,爭取光榮。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爭得了榮譽,卻在另一方面丟了面子。
【第19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20句】:【家窮有口鍋,人窮不離窩】(諺)家里窮到只有一口做飯的鍋,也還是不肯離開自己的家。指人總是留戀故土,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肯遠走他鄉。
【第21句】:【前有車,后有轍】釋義:借指前人做過的事,后人可以學著做。例句:“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們的榜樣!”
【第22句】:【圣人面前賣字畫】釋義:比喻在內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23句】:【夜長夢多】(諺)夜眠的時間過長,往往做的夢就多。指問題不及早解決,時間拖長,事態容易發生不利的變化。 也作夜長夢多,日久生變。 夜長夢多,好事多磨。
【第24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25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諺)干了的臭屎,無法抹到別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為端正,則任憑邪惡小人惡言中傷,栽贓陷害,都不能損壞其名譽。
【第26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27句】:盲人敲鼓——瞎打一氣
【第28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29句】:【纏麻頭,續麻尾】(慣)麻:這里指麻類植物的纖維,是紡織麻類織物的原料。比喻說話東拉西扯繞彎子,不直截了當。
【第30句】:黃連樹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第31句】:孕婦騎馬——身負二人(任)
【第32句】:【~白遮九丑】(諺)九:多的約數。只要面皮白凈,其他生理上的丑點都能遮掩過。指人臉面白凈,就顯得英俊、秀氣。
【第33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34句】:【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諺)方寸:心。指人把良心放正,不做傷天理、損陰德的事,并讓子孫后代依家風正道直行,比留給子孫萬貫家財更有用。
【第35句】:【好樹結好桃,好葫蘆開好瓢】(諺)瓢:葫蘆從正中剖開而成的舀水用的工具。指桃樹好,結出的桃子就好;葫蘆端正,開出的瓢就端正。常比喻有良好的環境,就能熏陶出好的人才。 也作“好種出好苗,好葫蘆鋸好瓢”。
【第36句】:人上一百,五顏六色;人上一千,樣樣都全。
【第37句】:猴子看果園——監守自盜;越看越少
【第38句】:【蝎子的尾巴——有點毒水也不多】(歇)毒水:本指蝎子身上的毒液,轉指能危害人的行動。指即使有點危害,也有限。
【第39句】:城隍老爺獻計一出鬼點子
【第40句】:【舅舅面前說姥姥,姥姥面前說舅舅】背后議論別人。尤鳳 偉《中國一九五七》:“可不是這樣,他是在舅舅面前說姥姥, 在姥姥面前說舅舅。”
【第41句】:饞貓見了腥味——沒有不沾的
【第42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43句】:【狗仗人勢】釋義:比喻依仗主子的勢力欺負人。“人”又作“狼”。例句: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子,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第44句】:【提哪把壺哪把壺不開】(慣)形容事事不順利。
【第45句】:高明的謊言——算卦
【第46句】:【陰一句陽一句】(慣)形容說話陰陽怪氣。
【第47句】:犬守夜,雞司晨——各盡其能
【第48句】:【傻瓜】人們把愚蠢的人稱為“傻瓜”,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瓜本沒有傻與智,此“瓜”非彼“瓜”,要溯本探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范宣子對晉國國君說:“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吾祖離于瓜州。”意思是說,姜戎氏的祖先吾離被秦軍趕到瓜州。瓜州在今秦嶺一帶。后來人們把聚居在瓜州的這些姓姜的人稱為“瓜子族”。這一族人非常誠實講信用,也很能吃苦耐勞,每當受雇于人時,他們總是不聲不響地埋頭苦干,從不偷懶。這樣人們便誤認為他們愚蠢呆傻,又因他們是“瓜子族”,所以稱他們是“傻瓜”或“瓜子”。清代《仁恕堂筆記》有記載:“甘州(今甘肅)人謂不慧子曰瓜子。”于是“傻瓜”就這樣產生了。
【第49句】:一天,老師對我們說:“不怕腦子笨,就怕不勤奮。只要人有恒,萬事都可成。”(河南·羅山)
【第50句】:【只見得娶媳婦,見不得出喪】(慣)出喪:出殯。比喻只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
【第51句】:【媒妁之言】現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絡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52句】:【死了王屠,連毛吃豬】見“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53句】:【破車之馬,可致千里】(諺)指有狂力能把車拉破的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領。比喻有魄力沖破舊規矩的年輕人,往往有異乎尋常的能力。
【第54句】:【看人要看心,聽話要聽音】(諺)看人要看到他的內心,聽話要聽出他的話外之音。指看人或聽話不要停留在表面現象上。 也作“看人看心,聽話聽音”。
【第55句】:【一手穿針,一手引線】多方設法聯系。成語:穿針引線。 李英儒《還我河山》:“光剩我這沒經過大陣仗的小卒子,一 手穿針,一手引線,帶著雙方重要人物,請出來,送進去。”
【第56句】:【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諺)饒:盡管。任憑你怎樣奸猾,還是把人家的洗腳水當湯喝了。指陰謀計劃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難免上當受騙。 也作饒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腳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第57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58句】:【鉆錢眼】(慣)錢眼:舊時銅錢當中的方形小孔。比喻人過于貪財,千方百計在錢上打主意。
【第59句】:張果老騎毛驢——背道而馳;往后看
【第60句】:【 今日有酒今日醉】只顧眼前一時的痛快,不顧其他。原 為唐人羅隱的詩句。日,也說:朝、天、夕。成語:及時行樂。 王安憶《文革軼事》:“她們都是很能抓住機會的孩子,并且 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61句】:回家看見爺爺正在劈柴,我試著劈了一根,結果累得滿頭大汗也沒有劈開。爺爺拿過來,手起刀落,一下劈成了兩半,然后,他笑瞇瞇地對我說:“砍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河南·淅川)
【第62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諺)和尚跑得了,和尚廟卻跑不了。指當事人可以跑掉,但產業還在,有干系的人還在。比喻暫時的應急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也作跑了和尚有廟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觀。觀:道教的廟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第63句】:【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釋義:富貴:指有錢有勢。人富貴了,應當回故鄉看一看。例句:羽搖首道:“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何人知曉?我已決計東歸哩!”
【第64句】:【二而一,一而二】(慣)指看似是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回事。
【第65句】:【有賣的,有買的】謂互相需要,事情總能辦成。或說:有 丟的,有拾的/有丟的,有揀的。王統照《山雨》:“你真是個 雛子,有賣的就有買的,沒有銷路我自己還吸得下?”
【第66句】:春苗得雨——正逢時
【第67句】:【朝內無奸,干戈不動】(諺)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爭。 朝廷內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生戰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
【第68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69句】:北風刮蒺藜——又風又刺(又諷又刺)
【第70句】:爸爸經常辦事還沒成功就瞎嚷嚷,媽媽說:“爸爸是屎沒出來屁一大串。”(新疆·庫爾勒)
【第71句】:【長蟲鉆竹簡——死不轉彎】(歇)本指蛇鉆進竹筒后身體不能轉彎,轉以形容人固執,死不改變主意。
【第72句】:【牙齒上刮下來的】(慣)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來的。
【第73句】:【肚子里裝著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撓心】(歇)百爪:二十五只耗子共一百個爪子。形容人心煩意亂,心神不定。
【第74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75句】:獅子張嘴——大開口
【第76句】:【一身槍眼兒】成為射擊的目標、攻擊的對象。成語:眾矢 之的。《小說月報》(1980,2):“說得有道理。我看還不夠,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槍眼兒,仇人多。”
【第77句】:雷婆找龍王談心——天涯海角覓知音
【第78句】:【冷身子碰熱炮彈】指軍旅生涯。傳記圖書:“至少也是弄 冷身子碰熱炮彈出身的人,不是十年也得二十年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得到 少將的肩章戴一戴。”
【第79句】:【地上跑的數狗,天上飛的數斑鳩】(諺)斑鳩:鳥名,身體灰褐色,頸后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故名。指狗肉和斑鳩肉最細嫩美味。
【第80句】:驢子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
【第81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釋義:褶:指包子頂部折皺的面皮。比喻錢財或優點不露在表面。例句:掌柜的,你別瞧我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顧,財神爺來了。
【第82句】:【有錢使得鬼動,無錢喚不得人來】(諺)有錢的,連鬼也使得動;沒錢的,連人都叫不來。舊指金錢萬能,有錢沒有辦不到的事,無錢一事無成。
【第83句】:【老和尚不撞鐘——得不的一聲】(歇)撞鐘:打鐘。得不的:巴不得。指好不容易盼望到一句話,正合自己的心意。
【第84句】:【三百六十行】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對各種行業的通稱。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業呢?三百六十行是從“三十六行”中衍生出來的。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記載。宋代周輝《清波雜志》中,記有肉肆行、海味行、鮮魚行、酒行、米行、醬料行、宮粉行、花果行、茶行、湯店行、院肆行、成衣行、絲綢行、顧繡行、針線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舊行、仵作行、綱罟行、鼓樂行、雜耍行、彩輿行、珠寶行、玉石行、紙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驛傳行、鐵器行、花紗行、巫行。后來怎么會變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行業成倍增加,改稱為七十二行,成為流行市語。至元代,人們又把七十二行擴為一百二十行。大約到了明代變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稱,首見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書中日:“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據此,明代以來,以“三百六十行”俗稱各種職業。其實,三百六十行是個約數,各行各業的總稱。此俗語一直沿用至今。各種行業增加無數,約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卻固定不變。
【第85句】:七月天的雷雨——說下就下,說晴就睛
【第86句】:【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諺)制造器物或施工建筑,三分靠匠工的技巧,七分靠主人的安排。指匠工制作要服從主家的意愿。也泛指協助者要遵從主事人的指使。
【第87句】:【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的鳥中之王,據說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比喻沒有必要的條件,就招引不來人才。 也作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 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
【第88句】:水中撈月——場空
【第89句】:【發橫財】(慣)橫(heng)財:指意外得來的錢財。指一下子得到了許多錢財(多指不義之財)。
【第90句】:【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釋義:謂近鄰的評判和街談巷議像秤一樣準,鏡子一樣清楚。例句:這三個老叟,負暄閑談,正是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都說紹聞是個老實人。
【第91句】:媽媽去洛陽給我買了一件款式不錯的短袖襯衫,我急忙穿上讓奶奶看。奶奶看著我笑得合不攏嘴:“人稱衣裳,馬靠鞍;一是長相,二是穿。我孫子穿上這件衣服,真是越看越帥氣!”(河南·盂津)
【第92句】:生鐵犁頭——寧折不彎
【第93句】:【鄉有鄉規,民有民俗】(諺)鄉里有鄉里的規程,地方有地方的風俗,不可忽視,也不可混同。指進入一個新的地域環境,必須順從地方風俗民情。
【第94句】:半空云里伸出個巴掌——高手
【第95句】:【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慣)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會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96句】:菖蒲花兒——難見面
【第97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謂生活中如意的事情 不多。類似的:天下事難盡如人意。明代《醒世恒言》:“旁 人問其緣故,黃生哽咽不能答一語。正是:不如意事常八 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第98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諺)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來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須提早作好準備。
【第99句】:鄰家的一個女孩愛偷拿別家的東西,好多次被抓住,可總也不改。奶奶嘆息說:“人要臉,樹要皮,土墻還要抹層泥。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要面子?”(內蒙古·準格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