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黑龍江鶴崗的一位加油站工人,一位單親媽媽。她的幸福在25歲那年戛然而止:孩子被查出腦積水,而身為醫生的愛人深知這樣的病即使華佗再世也無藥可醫,在一個明媚的午后決絕而去。
她的天空從此沒了陽光。
那天,她牽著孩子的手在街上跌跌撞撞地行走,一個女士的話引起了她的極大興致。那人說,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學鋼琴能開發智力。像一劑針,興奮著她的神經。她的心豁然明亮,牽著孩子興奮地趕到鋼琴培訓班報名。不料,老師知道學琴的是這個目光呆滯的孩子時,無情地拒絕了她。
她不信,偌大的城市就沒有一個肯教孩子學琴的老師!于是一家接一家問詢。迎接她的無一例外都是鄙夷的目光和厭惡的表情。她心碎了,抱著兒子淚水橫流。
沒人教,自己來教!她取出了全部的積蓄買了一架鋼琴。
她的業余時間,有了新的事情。那就是坐在電腦前學琴,再把學到的教給兒子。但是,事情遠沒她想的那樣簡單:對于音樂一竅不通的她來說,琴譜猶如天書。雖然視頻中有老師的講解,但是她的手指,也因為從未觸摸過琴鍵而粗硬難馴。使得原本悅耳的音符,從她的手下流出后變成了刺耳的噪音。而她的兒子,在她手把手教時,不是胡亂地撥弄就是呆滯地無動于衷,更令她心傷不已。
即使這樣,每天她還是要強迫兒子坐下來彈一會兒。漸漸她發現對琴無動于衷的兒子開始學她的樣子在琴鍵上跳躍敲擊。她心下一喜,篤信兒子對音樂是有感應的。于是,無論多累,都要教兒子彈上一陣。她隨即又發現,兒子練琴時神情專注,是做別的事情時所不曾見到的,而且琴聲也比她的聽來悅耳。并且自從兒子對琴有了興致起,教他別的東西學得也比以前快了許多,這讓她更有了教下去的動力。
但是還有一個愿望,折磨得她寢食難安。那個愿望是:聽兒子叫聲媽媽!
兒子已經9歲,學會了很多事情,可是還不會說話,她還沒聽到兒子叫媽媽!
那天,她如往常一樣陪兒子練琴,突然聽見一聲含糊的“媽媽”自身后傳出。她以為是錯覺,沒予理睬。接著又傳來一聲。她回頭,只見兒子嘴唇翕動,又一聲媽媽隨口而出。她一把摟過兒子,哽咽聲聲。這一聲“媽媽”,她等了多年,她盼了多年。今天,終于讓她等到了!
令她更加快慰的是,自從會叫媽媽,孩子像聰明懂事了不少。到10歲的時候,基本能夠自理。她果斷地把孩子送到了學校。
今年,孩子15歲,讀五年級。彈琴仍是兩人的必修課。她喜歡和兒子合奏,那種感覺美好而溫暖。而醫生的話,把這份溫暖升華成喜悅——醫生說,孩子的智力水平已經接近正常孩子。這從病理上說,簡直是不可能的。是她用音樂喚醒了孩子沉睡的思維,創造了醫學的奇跡。
她聽完喜極而泣,這是對她最大的褒獎。為了這一天,她自學音樂10年。10年的真情守候,10年的傾情付出,為的是孩子的一聲媽媽,為的是孩子與常人無異!她做到了!
《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上,她告訴兒子:就是全世界都放棄你,媽媽絕不會放棄,因為,你是我親愛的小孩,我是你親愛的媽媽!
她叫鄭亞波,一個普通的單親媽媽——2012年感動人心的最美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