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之父——保羅·高爾文
財富檔案
保羅·高爾文是世界著名企業摩托羅拉的締造者,曾生產出世界上第一種簡易車用收音機,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帶領摩托羅拉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對無線通訊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企業類型
通信業。
成長記錄
摩托羅拉,一個多么響亮的品牌。作為手機、尋呼機以及其他無線通訊設備的大哥大,它的市場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有了它,才有了第一部對講機,第一部可佩帶手機,第一部全中文手機,而今天人類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和快樂時,應該感謝這個改寫了通訊歷史的人——保羅·高爾文,正是在他的辛苦努力之下,才有了摩托羅拉的雛形和壯大,才有了今日我們的方便和便捷。
創業多艱難
1895年6月29日,保羅·高爾文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一個叫哈佛的小鎮上。年幼的高爾文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渴望和憧憬,整天想著去闖蕩,因此,看上去,他比同齡人要早熟很多。
自1856年芝加哥和西北鐵路建成后,哈佛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給這個閉塞的小鎮注入了活力,孩子們為了賺錢,開始在火車上做起了爆米花生意。早熟的高爾文自然也投入這場競爭中,憑借自己的敏捷和聰明,還賺了一些錢。
因為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人到鐵路上賣些小玩意,但高爾文意識到,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便在大賺了一筆之后,果斷地退出了這個行當。果然不久之后,車站就貼出告示,禁止隨便買賣。從這里,高爾文學會了對市場動向的把握是多么重要!
18歲時,高爾文上了大學,但因為家境不是很好,大二就退學了,他找了幾分零工來做。正在這時,一戰爆發,高爾文便加入軍隊,3年之后,光榮退役。軍隊生活是艱苦的,但鍛煉了高爾文的體魄和意志,為他以后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戰后的美國經濟正處與一個大發展的時期,新興工業十分蓬勃,高爾文感受到了這種時代氣息。他在等待時機大干一場。1921年,朋友斯圖爾特向高爾文提議在馬什菲爾德市辦一個蓄電池廠,由他出主要資金。高爾文覺察到無線電領域是大有作為的,便答應了。1921年7月15日,斯圖爾特電池公司成立了。
剛開始的時候,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公司的效益不斷提高,一度成為當地最大的工廠,但好景不長,由于忽然到來的經濟不景氣,公司很快也陷入了困境。雖然高爾文到處想辦法,但還是無法挽救頹勢。幾天后高爾文回到了故鄉,此時身上的錢連吃飯都不夠,偏偏這時總統去世了,一瞬間,他覺得無比空虛,好像整個世界都完結了。
可是高爾文不甘心,自己的第一次失敗了,難道就一輩子呆在這個小地方過完一生嗎?不,兒時的愿望不能就這樣放棄。他向父親借了40美元,來到了芝加哥,來到親戚一家公司做事。但是斯圖爾特又一次來到了高爾文身邊,給他帶來了一個希望——就是在芝加哥重組公司,于是兩人開始第二次合作。
當時無線電行情看漲,但與此相關的干電池卻笨拙烏黑,用不了多久就得更換,高爾文注意到這個缺口,便開發一種叫B-整流器的產品來取代原有的干電池,最初新產品銷路很好,但正因為是新的產品,不就又出現了很多故障,為此,行政局再度查封了公司,并拍賣公司所有物品。
這次的高爾文認準了整流器的市場價值,他堅信這種事物改進之后,絕對會大賣,為此,他來到了拍賣場,用750美元的高價買下了這種不為人看好的新玩意。
1928年9月25日,高爾文制造公司誕生了,盡管在成立之初,僅有565美元和5名員工,第一個星期的工資總額也僅為63美元。但他畢竟是高爾文獨立創業的開始,從這里,他要征服整個世界。
摩托羅拉的誕生
20年代,隨著汽車的風靡一時,收音機的大行其道,這兩種新型產品的相輔相成自然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但是,由于安裝過程復雜、音質不良、價格昂貴,同時最重要的是因為如果要收聽廣播,司機必須把引擎停下來,因此直到1930年很多人都還是拒絕安裝收音機。
高爾文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擴大公司影響的一個絕佳良機。他向他的員工提出挑戰,去設計一個價格低廉并可安裝在大多數汽車內的簡易車用收音機。這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為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進去,期間經過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高爾文公司差點倒閉,不僅如此,在那段時間,高爾文相繼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母親,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使他幾乎都麻木了。
失敗,失敗,為什么失敗總是如影隨形,但高爾文和公司的員工互相鼓勵著,走過了這段最難熬的日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嘗試和失敗,1930年6月,他們終于生產出一臺樣機。高爾文帶著這個辛苦的結果去收音機制造商協會,雖然沒錢在會場租一個展位,但他機智地將汽車停在會場外,把這個樣機安裝在車內,以便參觀者在入場前就能看到他們的收音機。這一成功的戰略為公司帶來了足夠的訂單,使他對車用收音機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為了強調是行動中的收音機,高爾文將他已頗有名氣的收音機取名為摩托羅拉——“摩托”是汽車的引擎,“羅拉”則是形容汽車收音機里傳送出的歡快而悅耳的聲音。這個名字既醒目又有趣,很快受到了熱烈歡迎。第一代商用車用收音機就這樣誕生了。
但是,盡管如此,難題依然存在,汽車收音機的安裝程序過于繁瑣,為此遭到了不少客戶的投訴。高爾文連忙召開緊急會議,最后決定建立一個“公認的摩托羅拉安裝站”,來克服這個難題。幾年之后,全國范圍內發展了一支熟練的安裝隊伍,摩托羅拉在市場上獨領風騷。
不斷創新的征途
1936年,戰爭的烏云籠罩著整個世界。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家報紙編輯告訴高爾文,由于缺少無線電通訊,軍隊里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用這樣的裝備去打仗,結果可想而知。后來高爾文說:“我能看見一塊無人占領的市場中的一個需求。”于是他決定進入警用無線電市場,組織公司的工程師們開始生產。樣機很快生產出來,能夠保證大約1英里的通話質量。但大部分人對這個小玩意都十分懷疑,能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嗎?但事實證明了他們的疑惑是不成立的,在戰爭中它大放光彩!贏得了許多戰時訂單,并為美軍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接著,他們又為美國陸軍通訊部研制了FM便攜式無線電電話收發機,在戰爭期間共生產了5萬臺。而參與開發的主力科研人員諾布爾為此被陸軍授予“功勛證書”。后來他成為摩托羅拉的科研主管。
戰爭期間,高爾文被選為無線電業制造商協會主席,并領導組織無線電工業界支持戰爭的行動,他堅決反對牟取暴利,這段時期他的公司贏得了富有創造力和有效力的聲譽。高爾文制造公司也改變了,1941年它還是一個僅有大約1000名員工銷售額約1000萬美元的小型無線電公司,1941年到1945年間,它與軍方的合同總金額近2.5億美元,這段期間員工總數增長三倍,年銷售額也增到超出8000萬美元。確定了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
當戰爭的風煙還在彌漫的時候,高爾文已經在考慮戰后的建設問題了。僅僅靠軍事生產是不行的,必須再生產新的東西,他看到了市場對新的民間工業及消費產品的需用及渴望。為此,高爾文制造公司在1946年撥出1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并指定240多位工程師專門發展新科技、產品和生產過程。1947年高爾文制造公司為了尊重這個新紀元,同時也為了將公司的產品明確標明已相當有名氣的摩托羅拉注冊商標,高爾文制造公司改名為“摩托羅拉公司”。
摩托羅拉開始將戰時手機的經驗用于商用無線電通訊事業,并開始開創新穎別致的產品,當它的無線電尋呼機問世后,盡管產品離完美差得很遠,可是試用過的人卻再也不愿放棄。
二戰后電視機正式問世,摩托羅拉便是電視機行業的創始者之一,并推出了第一臺售價低于200美元的電視機,高爾文的員工無法確定以如此低的價格銷售電視機是否會賺錢,一些人也懷疑這個新電視生產線能否配合預測的需求量,但高爾文卻信心十足,而電視機業成為了摩托羅拉和這個工業最大、并且最快的銷售生產線。
60年代,摩托羅拉開始擴展海外市場。自從半導體變成了工業和商業用基本的電子零件以來,摩托羅拉大大擴大了它的基本客戶范圍,包括全世界各種新工業、新用途和產品,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加速了這個擴大的范圍。
這些進步影響到摩托羅拉在消費、通訊和汽車市場的各種產品,再一次使摩托羅拉發生變化。二戰后,摩托羅拉已在軍用最尖端電子技術的項目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1958年美國發射探險者一號無人駕駛人造地球衛星,摩托羅拉提供了無線通訊設備;1969年,摩托羅拉的裝置讓全世界的人耳聞目睹了“阿波羅”太空人登月。
從當初的成立到今天的巨人,摩托羅拉創造了無數個第一:1940年,摩托羅拉為美軍士兵制造了第一部手持式無線對講機,1944年,高爾文制造公司在出租汽車上安裝了第一套無線電對講機系統,1947年,摩托羅拉推出了第一個車載雙向調度無線電,1948年,摩托羅拉推出了第一部商用對講機,1973年,展示了第一部可行的便攜式電話機原形,1982年,第一部車用免提電話,1984年,推出了第一部蜂窩折疊手機,1992年,第一部可佩帶手機,1996年,第一部全中文手機……
但是后來的成就高爾文是看不到了,因為他在1959年11月5日就因白血病離開了人世,作為他的繼承人,兒子鮑勃·高爾文繼續了他未完成的夢想和路程,把這個家族企業發展得更好更完美。
之所以被稱為“摩托羅拉之父”,是因為高爾文為摩托羅拉規劃了很好的發展方向,創立了一個完美的開始,雖然他幾經破產,但都堅強地走了過來。這其中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耐心和韌力,也靠的是人心和愛心。
高爾文的辦公室有一個特點,除了墻角放著一張辦公桌以外,其余的地方沿墻擺了一大圈沙發。他認為辦公室代表了一種權威,坐在后面的人居于領導者和命令者的地位,這會對站在前面的人產生心理壓力,而他寧愿他的部下把他看作同事或是朋友,而不是老板。所以與部屬商討業務時,他們總是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在一種比較輕松的氣氛中進行。高爾文曾多次語重心長地說:“要知道,摩托羅拉一無所有,它所擁有的就是人的力量。”
正是憑借著人的力量,摩托羅拉從無到有,一舉成為世界企業界的巨人,年銷售量達到2.5億美元。對于高爾文來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母就是P和L。P和L的意義不僅是“利潤”(Profit)和“損失”(Loss),它們同時也代表著“人”(people)和“愛”(love)。正是P和L的力量使他的企業直上云霄。
成功秘訣
初步商界后屢戰屢敗的經歷造就了百毒不侵的意志。
“二戰”提供了發達契機。
一生信守“愛”與“利潤”。
上一篇:在游戲中致富——諾蘭·布什內爾
下一篇:汽車帝王——亨利·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