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借債經營
改革開放初那些年,聰明伶俐的張清做了兩個小生意,攢了點積蓄,可后來把原來的三間平房翻造成樓房后,積蓄就用完了。這時他已不再滿足于街頭的小打小鬧了,還想辦一個公司,或開一家工廠。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許多朋友。
一天,有位朋友專程來告訴他一個信息,本地的盛源商業信托公司屬下有一家游樂廳,內有大型游戲機、碰碰車、酒吧等資產,價值400萬元,現因管理不善,盈利甚微,而信托公司想轉向投資開辦有高額利潤的保險公司,因此準備把這家游樂廳賣掉。張清得到消息后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就立即前去洽談,以380萬元的價格成交。合同訂下后允許一年內分三期付清款項。第一次先要付220萬元。
“天啊!這么多的錢到哪兒去借。”張清的妻子聽了大叫起來,因為她清楚,自家的全部財產,包括房子算在內也不過十幾萬元而已,這220萬元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可張清卻沉著地說:“有辦法!”
張清找了一家關系較好的銀行,他用買下的游樂廳為抵押品,貸到220萬元資金。對這家銀行來講,有價值380萬元財產作抵押,又能得到220萬元業務的貸款利息,也是一樁好的生意,所以很順利地就把款貸給了張清。
張清貸款買下游樂廳后,由于經營得法,夫妻兩個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精打細算,游樂廳辦得很興隆。兩年后,他付清了全部欠款。四年后他成了百萬富翁。可見,貸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經營不得法,可怕的就是經營者沒有舉債的膽量。
現實生活中,籌措資金的方法有多種,借貸是籌借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總是有許多經營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貸,不愿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機會。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們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要勇于借貸嗎?
只想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生意而不敢借貸,往往在商場上成不了什么氣候。而大膽地前進一步,勇敢地向銀行貸款、舉債,則往往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