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上小學二年級。當時特別流行一句順口溜:“一九八三年,我學會了迷蹤拳,打死了霍元甲,娶走了趙倩南。”當時看電視比現在趕廟會的人還多,一個村只有一臺電視機,幾千人聚在一起,等待看電視,是每一個人最快樂的事兒。
放學回家,嘴里哼著霍元甲的主題曲,去完成父親交給的任務。比如說:“春天打一筐豬草回家。夏天在公路邊,賣西瓜的那里撿西瓜籽。秋天掃柳樹葉,曬干草。到了冬天,垮上土籃,在公路邊撿煤渣。”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兒。
最為難堪的事兒,就是整理茅廁。那時為了多積肥,在公路邊,父親蓋的茅廁,從蓋好后,我便成了管理員。三天不清理,就會有人無意告狀。“老李啊!你家那茅廁進不去啦。”為了不看到父親那嚴厲的目光,我只有強忍著惡臭,用鐵鍬崴出,在掂上新土。
時間一長,難免被同學看到,傳到學校,自然成了笑柄。雖然有句話兒叫“勞動最光榮。”那只不過是一句口號。當被同學譏笑時,恨不能找一地縫鉆進去。雖然說那時農村的孩子干活早,但是在同齡人里面,清理茅廁還是首例。也許當時我的難堪樣子滑咭,被反復譏笑。不過急了,會用拳頭去理論。
當時的數學老師,總是不分青紅皂白,把我強行修理一頓。那時家里窮的學生,基本都是被攻擊的對像。軟弱的默不作聲,而我過于剛強,用我老姑的話說:“寧折不屈的料。”
吃了虧的我總是搞一些惡作劇,不論對與錯,眾怒難犯。總之,被冤枉的多,成年后,經常打我的老師知道真相,向我道歉。
最讓我后悔的事兒,是沒有完成學業,上小學二年級時,便嚴重偏科。除了語文,其它的課程基本不學。說來起源于父親的那幾本書,“金陵春夢,西游記,鐵道游擊隊。”書是繁體版的那種,為了能看懂,字典都被我翻爛好幾本。直到現在,對繁體版書籍相當感興趣。和朋友在一起,問起我的文化成度,對我的坦言遭到置疑,可是被永遠定格在小學四年級。
一晃多年過去,一直翻字典,查詞海學習。從當兵入伍,到后來參加工作,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放棄過。
總是在夢中又背起書包上學了,而且很認真的學習,午夜夢回,有一些失落在心頭緩緩升起,假如人生在從來一次,我一定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