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權謀——投資別忘記注意心理素質
故事精粹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卻深得太子李治的歡心。但唐太宗在臨死之際,讓武則天到感業寺做了尼姑。唐太宗死后三年,王皇后與蕭淑妃爭風吃醋,王皇后想借武則天的魅力扳倒蕭淑妃,便勸唐高宗李治把武則天接回宮里。
王皇后接武則天回宮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她與蕭淑妃誰也不肯與對方合作,以至于到了必須要把一方扳倒的局面,此時的武則天成了王皇后博弈的一顆棋子。武則天既然參加游戲,以她的個性,絕不居于人下。武則天開始代替蕭淑妃成了這場宮廷博弈的局中人之一。
武則天聰明伶俐,對王皇后謙卑有禮,對唐高宗百般逢迎,不久被封為昭儀。王皇后想擠掉蕭淑妃的意圖很快就實現了。但是,武則天既已扳倒了一個蕭淑妃,接下來的目標便是扳倒王皇后了。為了扳倒王皇后,武則天可謂費盡心機,最后竟以自己親生女兒的性命做賭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王皇后性情暴躁,對宮女們要求嚴厲。其母親柳氏因貴為皇后之母,出入后宮毫不顧及禮節,因此宮女們多有怨言。武則天總是乘機籠絡王皇后的侍者,使這些侍者向自己靠攏。宮人甘做武氏耳目爪牙,王皇后的一舉一動,便都在武則天的掌握之中了。無奈不論武則天怎樣巧舌如簧,夸大王皇后的過錯,勸高宗廢掉王皇后,唐高宗始終不肯聽從。因為唐高宗雖不喜歡王皇后,但絕無廢后念頭。機敏的武則天開始明白,勸說高宗廢后是不明智的,必須讓他親自作出決定。
公元六五四年,武昭儀懷胎十月,希望生個兒子好繼承大統,不料生下的竟是個女兒。大失所望后,武昭儀想出了一個讓唐高宗自己推斷、下決心廢掉王皇后的計策。
一日,武昭儀在宮中閑坐,忽報皇后駕到。武氏便叫過宮女密囑數語,自己閃入側室躲著。王皇后見武氏不在,便坐下等候,驀地聽床上嬰兒啼哭,就抱起來哄了一陣,待嬰兒又睡著后才放回床上,離宮回到自己住處。
武則天見皇后已回,就從側室出來,偷偷走到床前,咬牙將女兒掐死。唐高宗每日退朝,必至武氏處談情。不一會兒,即有使者來報皇帝駕臨。武氏與平日一樣,采花恭迎,談笑獻媚。過了一會兒,唐高宗對著床問武氏:“女兒還在熟睡?”武氏故意回答說:“熟睡已多時,現在該讓她醒過來了。”便令侍女去抱起來。
那侍女掀被一瞧,嚇得半晌說不出話來。武氏故意催促:“莫非還是熟睡?趕快抱起便醒了!”那侍女才說了個“不”字,武氏故意裝作不解,自己前去抱孩子,手還未碰及女嬰,口中卻已號哭起來。
唐高宗被弄得莫名其妙,走近床去仔細察看,才知道寶貝女兒已死,高宗難過得淚流滿面。
武氏故意哭著問侍女:“我往御花園采花,不過片刻工夫,好好的一個孩子,怎會被悶死?莫非你們與我有仇,害死我女兒嗎?”
眾侍女慌忙跪下,齊稱不敢。
武氏又道:“你等若都是好人,難道有鬼來謀命嗎?”
眾侍女這才恍然大悟,說:“只有皇后娘娘到此來過,嬰兒啼哭時她還抱起來哄逗了一會兒。小孩沒聲息時她才走。”
武氏頓時哭得淚人一般,慨嘆自己命苦。唐高宗卻已堅信王皇后下毒手謀殺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決定要廢去王皇后。這時,武氏又故意說:“廢后是件大事,陛下不可隨便決定,須與大臣們好好商議。王皇后只是對妾不滿,寧可逐妾也不能廢后呀!”
然而,唐高宗自己推斷的事,哪是他人可勸回的呢?他對武氏說:“朕意已決,卿勿再言!”
武氏表面一片茫然,內心卻通明剔透,無比高興……
智慧點撥
中國是一個最重視倫理道德的國家,儒家一貫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甚至還擴展到政治領域,便是“忠”。歷史上統治者大多標榜以孝治國,有的皇帝謚號前總要加個“孝”字,如孝武帝等。可是,這種道德說教,在利益面前,總顯得蒼白無力。
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利益本是無情物,化作利劍不認親。利益驅使著每一個局中人沒有任何親情,只是一心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尤其是武則天,她可以說是一個理性的經濟人。
開始的時候,武則天在宮廷斗爭中只是一顆被別人利用的棋子,可是后來王皇后卻成了她手中的棋子。武則天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扳倒了王皇后。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表現出了絕好的心理素質,她善于等待時機、抓住時機。
心理素質的提高勝過任何技巧,當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他們受益的何止是投資理財方面?所以投資者要隨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下一篇:吉爾博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