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奪嫡又叫九子奪嫡,指的是發(fā)生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最寵愛的兒子胤礽被廢除太子之位。其余成年皇子看見機會,為了爭奪皇位紛紛行動起來。當時有12個成年皇子,只有9個參與其中,其余四個選擇了放棄。
胤裪在康熙眾多兒子中排位十二,九龍奪嫡之時,也是成年皇子之一,但是他選擇了放棄。
胤裪之所以選擇放棄皇位,一是因為自己本身在眾多皇子中并不占優(yōu)勢,二是因為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孝莊太后的貼身婢女蘇麻喇姑。
胤裪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其生母是定妃。胤裪出生的時候,孝莊太后已經(jīng)73歲,蘇麻喇姑也年屆古稀。
蘇麻喇姑陪伴孝莊幾十年,深宮寂寞,而蘇麻喇姑的陪伴給予孝莊一定程度上的安慰。對于康熙,她也是一位非常好的長者。
康熙年幼患天花,正是她多次往返于后宮和康熙的避痘場所,為康熙進行施教。忘說了,蘇麻喇姑算是康熙的啟蒙老師之一。
蘇麻喇姑對于孝莊不可獲缺,對于康熙也有恩情。為了照顧蘇麻喇姑,使得蘇麻喇姑有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孝莊去世之后,康熙下令將十二子胤裪養(yǎng)在蘇麻喇姑膝下。
雖然和小皇子年紀相差很遠,但是蘇麻喇姑對他用心照拂,細心教導(dǎo),不似生母而勝似生母。胤裪也親切的稱呼蘇麻喇姑為阿扎姑,阿扎,滿語,與額涅含義相同,即母親、額娘。后面加一個姑字,變成了母姑。阿扎姑,算是胤裪對蘇麻喇姑的獨特稱呼。
蘇麻喇姑是一位聰慧而忠心的女人,在她的精心教導(dǎo)之下,胤裪的品德和才干都很不錯。年長之后,康熙每每囑托他辦的差事,都能完美的完成,令康熙贊不絕口。
九龍奪嫡,諸子都為了未來的皇位而在朝堂興起風(fēng)雨之時,胤裪卻穩(wěn)坐不動,沒有被權(quán)利迷花眼,仍就本本分分的當差。
胤裪在諸皇子中并不占優(yōu)勢,但更多的是蘇麻喇姑的教導(dǎo),使得胤裪選擇了在權(quán)利的漩渦中避讓。
也正是因為他沒有參加這場動亂,雍正繼位后他被晉為履郡王。雖然后來又被雍正找借口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的貝子,但卻保證了性命。
乾隆即位后他又被晉封為履親王,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留下六子六女,享年七十八歲,成康熙最長壽的皇子。
如果胤裪當初參加了九龍奪嫡,那么他的下場可能就和八阿哥這些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