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先生不僅是一個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師,在為人處世、尊重藝術、識才、重才方面也堪稱楷模。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從國外學成歸來、已在中國畫壇上成就大名的徐悲鴻,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年長他31歲的齊白石,不顧當時美術界對木匠出身的齊白石的歧視和貶抑,公開站出來對齊白石的畫大加贊賞,稱齊白石的畫“妙造自然,渾然天成”。在一次畫展上,齊白石的作品《蝦趣》受到冷落,被安排在一個不被人注意角落里。徐悲鴻先生來到展廳時看到《蝦趣》后,認為是幅好作品,馬上叫來展廳負責人,將《蝦趣》放到了展廳的正中,與自己的作品《奔馬》并列在一齊。自己的《奔馬》標價70元,卻將《蝦趣》的原標價8元親自改為80元。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徐悲鴻先生還在《蝦取》的標價說明欄里注明:“徐悲鴻標價”五個字。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美術界開始對齊白石刮目相看。徐悲鴻的學生孫其峰走出校門后,生活困難,徐悲鴻就出錢買下了孫其峰的畫,解了孫其峰的燃眉之急。
徐悲鴻在重慶中央大學美術系任教時,有一個學生叫卓啟俊,是個高材生。在卓啟俊他們畢業時,系里舉辦了“畢業生作品展覽會”,展覽會上展出了卓啟俊的畢業創作《蛾眉煙云》。徐悲鴻在觀看畫展時,對卓啟俊的《蛾眉煙云》非常欣賞,當場就把卓啟俊叫到跟前,指著他的畫說他非常欣賞這幅畫,問卓啟俊展覽完后能不能把這幅畫送給他。學生的作品能被當代著名的畫家、校長、系主任、老師的徐悲鴻的欣賞,就是給了很大的面子,如果作品能被徐悲鴻先生收藏,更是一個學生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卓啟俊覺得把畫就這樣白白的送給先生,實在舍不得。于是卓啟俊撒了一個謊,說是這幅作品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想自我收藏,不想送人。徐悲鴻看卓啟俊不愿意送,就說你若不愿白送,那么能不能出個價錢賣給我。卓啟俊說,“學生的作品賣給先生會讓人笑話的。如果先生真的喜歡我的畫,先生就拿您的畫換我的,我就把它換給先生您。”卓啟俊本來是信口開河說著玩兒的,他想,作為馳名中外的大畫家徐悲鴻先生,怎么會拿他的畫去換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的畫呢?!讓卓啟俊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話音剛落,徐悲鴻先生爽快地答應,“行!我就拿我的畫來換你這幅畫。”卓啟俊一看不換是不行了,卻又認為徐悲鴻先生答應得太爽快了。學生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的性格:只要是他欣賞的作品,一旦看好了,不論多大的代價,他都會花。卓啟俊想試試自己的那幅作品在徐悲鴻先生眼里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就又提出了條件,說“先生拿一幅作品換我的我不換,要是您拿兩幅畫來換我的這一幅,我才換給您。”話一出口,當時在場的人都認為卓啟俊太狂了,太不自量力了。都認為徐悲鴻先生不會答應的,因為徐悲鴻先生聽了卓啟俊的話再也沒有言語,繼續往前看畫展。卓啟俊話說出口后也后悔極了,悔不該說出那樣的話來,不但連徐悲鴻先生的一幅畫也得不到,還在徐悲鴻先生眼里落個自高自大的壞印象,在同學們面前也落個輕狂的壞名聲。但話已經說出去了,又收不回來,只好臉紅一陣白一陣的跟在后面,頭也不敢抬,當然,看得什么內容,自己什么也記不住了。就在徐悲鴻先生看完展覽就要走出展廳的時候,又把卓啟俊叫住。卓啟俊心想這下準要挨先生的訓了,那知徐悲鴻先生說,“卓啟俊,咱倆一言為定,我用我的兩幅畫,來換你的畢業創作。”卓啟俊這才放下心來。
在看完展覽的第二天,徐悲鴻先生就拿著自己的兩幅畫親自送到了卓啟俊手里。卓啟俊的名聲也因此名揚美術界。1946年,徐悲鴻先生在上海的《大公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又提到,卓啟俊是他在重慶中央大學培養的一個很有才華的學生,是他的得意門生。1954年,卓啟俊到山東濟南工作,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畫家,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山東省第一個國畫專業的畫家,遺憾的是文革中被錯判為“現行反革命”罪(文革后平反),在濟南被殘殺他的生命和藝術之路戛然而止在那個慘烈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