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另一半不再送花,取而代之的是更實用的物品表達浪漫?我曾經失落,但直到那天,我對“浪漫”有了新的想法……
偶爾有人問我:“跟詩人結婚,生活是不是比較浪漫?”我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實,我不懂男人如何看待浪漫這件事,但是我自己年輕時就不是浪漫的人,對浪漫的體會僅限于表面的行為層面,浪漫的情懷也常常被理性所掩蓋。每當聽到有人討論:“面包重要?還是愛情重要?”我就嗤之以鼻。
我和丈夫認識時,我們都是窮學生。窮,并不是有上頓沒下頓的窮,只是收入有限,所以必須量入為出,任何額外的開銷都得三思而后行。元旦認識,到情人節,我收到生平第一次“情人花”———一打長梗的玫瑰花。看著美麗的、大紅大紅的玫瑰花在我的房門口,我打心里的高興,卻很快地被一股現實怒氣蓋過。這束玫瑰花花了不少錢吧?生活費拿來買花,有點不實際吧?尤其在情人節買玫瑰花一定被敲詐了吧?我有點責備地告訴他:“哎呀,你發神經病,干嘛送我花?花雖然漂亮,可是枯掉了價值就沒有了,真是浪費錢!”他沒說什么。事后,我有點后悔如此不解風情,買都買了,我為什么不假裝很感激的樣子?他會不會從此不敢送我什么東西了。
第二年的情人節,他送了我一個杯子,一邊交給我還一邊解釋:“杯子不會枯掉,可以用很久。”我沒說什么,只是想到我可能已經扼殺了情人的浪漫細胞。
第三年的情人節,我們已經分手,他沒送我東西,倒是給我打了個電話,我心中甚是悵然,雖然沒有情人了,但想到交往期間因為不懂真愛,傷害他那么深,只好罵自己活該。
又過了一年,我們“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復合時他送我一只手表,比杯子更實用,我不知道我的“消費作用”算是成功?還是失敗?總之,他不再給我送花了。
我想人都是有“再教育”的潛能,來日方長,我應該可以將他復原成送花的男人吧?婚后,我常提醒他:“小城的花又多又美麗,而且比廣州便宜多了,但是他毫無開竅跡象,我只好放下自尊心,直接問他:“你為什么不再送花給我了?”
他說:“你不是說花會枯死,不實用嗎?”
我咬牙切齒地說:“我以前是舍不得你花那些錢啊!現在不一樣了!送花才有浪漫的情調。”過了幾天的傍晚,他回到家,興沖沖的遞給我一個濕淋淋的塑料袋,我看到里頭有三小束花,頓時目瞪口呆、瞠目結舌,還來不及反應,他立即得意洋洋地說:“我在劉邦廣場的旁邊買的,三束五毛錢。”我哭笑不得,心里有些失落感,看來要寄望先生來打理送花事宜是緣木求魚了……
直到丈夫做了一件令我驚訝的事,我才有機會重新思考浪漫的事。那是四年多以前吧?一天他去海南參加一個創作會,回家時小心翼翼地從背包里拿出一張畫,原來他看到一位攤位是給小朋友當場在那兒做卡通畫的,他看到有櫻桃小丸子的圖案,想到我那陣子很愛看櫻桃小丸子的卡通,就要了一張,然后花了三個小時蹲在小椅子上,完成這幅“美勞”作品。
我很慎重地將那張卡通畫掛了起來,我不知道旁人看到一位形銷骨立、弱不禁風的“眼鏡”滿頭大汗地混在一群小孩中間會怎么想,但是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問題:
“你為什么費這么大力氣畫這張卡通呢?”
“因為我想你會喜歡啊!”
“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嗎?”
“有些部份太細,我手笨做不來,負責攤位的小姐幫了一點忙。”
“她有沒有問你為什么要畫卡通畫?”
“有啊,我就說太太喜歡,我要太太高興啊!”
“其他人有沒有注意你?”
“當然有,他們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就跟他們微笑。”
在問答間,為什么忽然覺得好浪漫?眼前沒有花,只有一張色彩有點不太協調的卡通畫;沒有曼妙的音樂,只有一個看來疲憊的男人;沒有甜言蜜語,只有一份“管他人怎么想”的自信。這是浪漫嗎?這不是浪漫嗎?
往后的日子里,我再也不吵著要花了,良人依舊浪漫,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浪漫的訊息要有浪漫情意的人才能接收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