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的離婚,比白玲更讓我吃驚。白玲談戀愛時發生的每一件事,在我看來都是愛情樣板。可她離婚了,因為婆媳不合。
白玲的丈夫是個善良的好人,跟母親關系和睦,對白玲也溫順體貼。但當母親和太太住在一個屋檐下,他不知道誰更重要。壓垮白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丈夫勸她跟自己母親搞好關系時,說“我是為你好,我離婚了好找,你一個人帶個孩子怎么辦”。
2017年中國離婚人口數據分析顯示,婆媳不合是僅次于外遇、家暴的第三大婚姻殺手。能否正確看待小家庭和大家庭的關系,及時斷奶,是決定一個男人適不適婚的重要標準之一。
不要天真地以為,他跟父母關系很好,原生家庭幸福,就一定適合結婚。
王其結婚第三年,才學會好好說話。她跟阿斌是大學同學,婚前心有靈犀,婚后有了孩子,兩人的狀態成了話不投機半句多。
一次,王其跟同事通電話,解釋工作中的誤會。阿斌問:“為什么你可以跟不重要的人好好說話,卻不能跟我談談你的想法?”那是他們婚后最長的一次聊天。最后兩人達成共識,在床上把彼此當愛人,下了床,大家就是合伙人,要像同事一樣溝通。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現在的王其覺得終于找到了一點結婚過日子的感覺,就是有話好好說,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月明嫁給愛情卻輸給了面包。她不看重錢,但結婚后,尤其當媽以后,她越來越愛錢了。生孩子,她住的是六人間病房,整夜被吵得睡不著;為了省錢,沒請專業月嫂,催奶太猛,得了乳腺炎,疼得昏過去。孩子出生以后的種種,讓她覺得窮才是最難治的病。
月明的丈夫浪漫體貼卻不思進取,還像談戀愛時那樣黏人,不想加班也不接受外派,一言不合就換工作。月明覺得丈夫沒成長,丈夫責怪月明越活越俗氣。月明只好自己努力,家庭事業兩手抓,每天累得半死,還要面對丈夫“性冷淡”的指控。結婚第五年,月明已經不愛丈夫了。
演員趙又廷說,回家之前,先扇自己兩個耳光,以真實的自己面對家人。在走入婚姻之前,也要扇自己兩個耳光,暫時忘掉愛情,以普通人的身份,做一次關于婚姻的交流:怎樣處理小家庭與大家庭的關系,有沒有勇氣脫離父母,真正長大;你認為自己最適合婚姻的品質是什么,兩人都寫一寫,討論一下;生氣時,能不能明確表述自己為什么生氣,以真誠的態度與對方討論;問問自己,如果去掉愛情濾鏡,他有哪些品質對婚姻不利,是不是可以克服;評價你自己的責任感,再確定自己是否嫁給了一個有責任感的成熟男性。
臺灣導演沈可尚為解決自己對婚姻的疑惑,用七年時間跟拍了八對夫妻。最后發現,婚前愛得死去活來,并不是婚姻幸福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好的婚姻里,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愛情,而是相信。婚姻是兩個人的負重登山,只有共同努力,彼此信任,勇于承擔責任,才能順利登頂。
而爭取信任的最好方式是交流。在婚姻里,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說話,遠遠比說“我愛你”重要。
上一篇:電話輕輕在心頭響三下
下一篇:疼惜路旁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