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教案中班篇一
1、理解詩歌,體會詩歌中愛媽媽的情感,并會背誦詩歌。
2、能夠正確認讀生字,并會說話運用。
:字卡、小獎品、課件制作
1、討論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是怎樣長大的?(讓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現在我們就來看一幅圖畫,誰能說一說這幅畫上都有誰?媽媽在干什么?(喂奶)噢,媽媽用奶把我喂大!我們再看一幅,媽媽在干什么?(抱我)媽媽用手把我抱大!把我喂大了,抱大了,我也伸出小手,抱著媽媽,親親她!
2、學習詩歌:
(1)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兒歌《親親她》。小朋友來聽一聽詩歌里是怎樣說的?(老師指讀,幼兒聽)
(2)這首詩歌表達了小朋友對媽媽的熱愛。你也伸出小手來和我一起指讀吧。(幼兒跟著老師手空中指讀)(幼兒拿書指讀……)
(3)用節奏和聲勢動作念兒歌。
3、學習生字:
媽:小時候誰把我們喂大?是媽媽。(出示“媽”字卡)
小朋友看一下左邊是什么?(女)右邊是馬,合起來是媽媽的媽。誰能用英語來說媽媽?
她:詩歌的名字是親親她。小朋友看這是“她”字。左邊也是“女”,這個她指的是誰?(媽媽)因為媽媽是女的,所以她表示女的她,如果把"她"換成"他",表示男的他。
媽和她的相同點:讓幼兒自由回答。
媽媽把我們養大很不容易,我們唱首歌給她聽吧。可以拍手隨音樂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抱:小時候我們還不能走路,媽媽就用手抱著我們。(出示抱)左邊是提手,右邊是書包的包合起來是抱。你能用抱說句話嗎?
把:(先出示字卡“巴”)小朋友這是什么?(巴)現在我要變把戲,左邊給他添上一把小梳子,看成什么了?
用:直接出示用字。(讓幼兒用這個字組詞說話)
親:動作演示法。(出示親字)親字上是立下面是木。
伸:現在小朋友聽老師口令做動作,把手伸開,把腿伸開……(出示伸)你怎么把它記住?(左邊是。.。.。.右邊是……)
我:先出示找,我們給它戴上一頂小帽子,變成什么了?(我)
4、鞏固練習:
(1)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字寶寶,每個字寶寶都有名字,它叫什么?(老師和幼兒共同復習一遍)我們給它們找伙伴吧,和它找一樣的小伙伴。(從詩歌中找出和字寶寶一樣的字)
(2)摸字:字寶寶都有了伙伴它們很高興,要和我們做游戲,你們愿意嗎?那我們開始吧。
(3)送字寶寶回家:字寶寶很累了,我們送他們回家好嗎?這些字寶寶很調皮,你要叫著他的名字才肯回去。(將字卡送到樂園里)
活動結束:好了,字寶寶都回家了,我們用英語和它說再見。小朋友別忘了,要時常來看看它們,好嗎?
幼兒園教案中班篇二
這是開學初的一次區角活動,孩子們高興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張思遠、胡思琦來到了小書房里,看到了一塊中國地圖的磁性拼圖,胡思琦對張思遠說:“我們來拼這個拼圖吧!”胡思琦說:“好的。”于是兩個人拿出了拼圖拼了起來。
他們兩個先看了看完整的拼圖,然后再把拼圖拆了拼,可是由于他們是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對中國地圖不了解,于是他們怎么也拼不完整。
這次我在區域中貼了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這次張思遠和吳琳嬌來到了小書房游戲,吳琳嬌看著墻面上的中國地圖說:“這個像大公雞的地圖是不是中國地圖?”張思遠聽到了說:“是啊,你看這里還有一個中國地圖的拼圖。”于是她拿出了磁性中國地圖的拼圖,于是吳琳嬌開始拼起了拼圖。她從拼塊中找出了一塊,看了半天想不出這是哪里的一塊,但是她沒有放棄,吳琳嬌轉身來到墻面的中國地圖前,對照地圖找拼塊的位置,一會她好像是找到了,又來到了拼圖前把這塊拼塊放到了拼圖的一處,又找起了下一塊拼塊。
可是由于她對照的時間比較長,在區域活動中吳琳嬌沒有能完成。
這次來玩中國地圖拼圖的時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這次好像是有備而來的,他拿出了拼圖,先看了墻面的大中國地圖,然后再拼圖中找出了比較大塊的拼塊,先把比較明顯的拼塊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時把臺灣和海南島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塊地嘗試,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來他是準備過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圖的行列中來了,兩個人一個找一個拼在區域活動結束前把拼圖完成了。
第一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中國地圖,他們對地圖的構造不清楚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們對于拼圖游戲不時最有耐心;第二次游戲中吳琳嬌是在動了腦筋后能嘗試來拼拼圖,而且她也動了腦筋――根據墻面上的中國地圖來尋找線索;而第三次游戲也是相對比較成功的游戲,胡思琦在首次嘗試失敗后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過中國地圖,而且也買了中國地圖的拼圖來練習過,所以他在最后一次的游戲中才能成功。
在墻面上布置中國地圖,方便幼兒拼中國地圖。
幼兒園教案中班篇三
動物是自然界的精靈,他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同我們的生存有著密切的關系,孩子們對動物也很感興趣,所以我班開展了可愛的小動物的主題活動,主題進行活動中的一個早晨,小朋友們正在做操,有一只小鳥在旁邊的空地上跳來跳去,這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有些孩子停止了作操,在觀察它,有些孩子在高興地竊竊私語,也有的隨手撿起了地上的小石子去砸它。
在以后的幾天內小鳥經常飛來,孩子們也依舊如此,對于小班的孩子想跟他單純地講道理,很難讓他們理解,即使理解這種行為不是來源于自身的情感推動,而是外在的約束也很難持久。
由此我想到了這首兒歌,這首兒歌充滿著童趣,也體現著小朋友與小鳥之間朋友似地親密地感情。
加之4月底到5月初正逢一年一度的愛鳥周的活動,這正是一個讓孩子了解鳥類,建立愛護、保護鳥類的好的教育機會。
所以我以這首兒歌為藍本自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體會詩歌中小鳥和“我”之間的親密關系,明白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
2、能在圖示的提醒下,學習朗誦兒歌。
3、能根據主角的變換,做出相應的動作,進行游戲。
小鳥紙偶、圖示一副。
1、出示紙偶,引起幼兒興趣“小鳥你好!歡迎你,你有什么事嗎”(傾聽的樣貌)“哦!小鳥說它今日早上在學我們做操,并且他把它畫了下來,請小朋友們看,他都學了些什么”(自評:小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個紙偶,一個虛構的主角都會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所以在那里我將小鳥從兒歌中提出作為整個活動的主角,引起下文)
1、出示圖示,分句學習。
“哎呀!畫的真好,誰來說說小鳥學了那些動作,它是怎樣學的”分句說說。
(幼兒回答)
2、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我把你們的話和在一齊編了一首兒歌,就叫做小鳥學做操,念給你們聽一聽”。
(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我念得好不好小鳥親了我一下,我真得意。
你想讓小鳥親親你嗎此刻請你在下頭看著圖示自我說說”
3、幼兒自我看圖示嘗試朗誦。
(自評: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圖示來幫忙幼兒記憶兒歌,因為在這之前我上過兩節兒歌學習的課,一節是《牽牛花爬高樓》一節是《春天》,同樣都是兒歌學習,且兒歌的難易程度差不多,為什么幼兒掌握情景卻相差很多,前者采用的是簡單的提示,而后者是一副完整且構圖優美的畫,可是幼兒掌握卻不好,我反思后想是不是因為前者提示有必須的順序性,而后者因為構圖的需要,出現的景物沒有順序,一會看左,一會看右,一會下,一會上,因為視線不停的轉移而分散了幼兒對兒歌資料的關注,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在這節課中采用了圖示的提示,讓孩子經過有序的場景排列,重點部分紅顏色的強調來幫忙幼兒自我學習。)
“小鳥為什么喜歡跟我們做朋友呢”(幼兒回答)
小結幼兒的話:因為我們愛護小鳥所以小鳥才愿意和我們一齊游戲。
(自評:這節課的主題內涵―就是讓幼兒體會兒歌中小朋友與小鳥之間親密的伙伴關系,經過問題的提出讓幼兒思考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同小鳥相處,經過自我講述和傾聽同伴講述讓幼兒相互了解保護鳥類的好辦法,進而了解要保護鳥類同鳥類成為好伙伴。)
游戲:“小鳥學作操,你們來做小鳥,我來當這個小朋友,一齊游戲。”師生分主角游戲。
結束:小鳥飛吧飛吧飛到外面去吧!
(自評:小班孩子喜歡給自我賦予必須的主角,并且主角意識很強,在游戲中賦予什么主角,他就會執著地認為自我就是這個主角,并且孩子對動作的表現力要大于語言和表情這兩種表現方式,所以最終設置這個游戲一個讓幼兒體驗兒歌中親近友好的情感,一個滿足幼兒動作表現地需要。)
幼兒園教案中班篇四
1、通過操作活動,知道有封閉小孔的材料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2、嘗試用聰明棒制作泡泡器,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對科學活動有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1、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材料準備:ppt,多種有孔的玩具、聰明棒,泡泡水,擦手毛巾。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玩過吹泡泡嗎?你是用什么工具來吹泡泡的?
二、提供材料,探索發現。
1、出示玩具,猜測結果。
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材料,請你們猜一猜,它們能不能吹出泡泡?
2、實際操作,驗證猜測。
請你們把每一種玩具都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它們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
3、分享發現,幫忙記錄。
寶貝們,你們每一個都試過了嗎?請你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發現。
(1)單孔積木:能吹出泡泡。
(2)多孔玩具:每一個孔都能吹出泡泡。
(3)正方形聰明棒: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圓的。
(4)一頭開口的玩具:一頭能吹出泡泡,另一頭不能吹出來。
(5)一根聰明棒:不能吹出泡泡。
小結:沒有封閉小孔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只有那些有封閉小孔的玩具才能吹出泡泡。
1、鼓勵幼兒先用聰明棒來制作泡泡器,然后試著吹泡泡。
一根聰明棒沒有辦法吹出泡泡,如果我們有許多聰明棒,你們能不能玩一玩、變一變,變出一個聰明棒泡泡器,讓它們也能吹出泡泡呢?
2、分享自己發明的泡泡器。
你發明的泡泡器是什么樣的?請你來介紹一下。
老師也發明了一個泡泡器,它是一個立體泡泡器,可以吹出更厲害的泡泡,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園教案中班篇五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數,了解不同數數方法的區別。
2、大膽參與數數游戲,能在操作活動中找出幾種簡便的數數方法。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數數的興趣。
人手1份數數材料,操作卡一份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數:請幼兒數數盆子里的豆豆有多少,想象怎樣數又快又對。
2、交流數數方法: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數出來的。針對幾種不同方法評價。
3、練習用多種方法數數。
1、畫一畫,看看自己變出了什么小動物,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填空:在空格里印上合適的數字。橫著數數,豎著數數。
表揚活動中大膽嘗試各種方法數數的孩子。
在數學區提供豆豆等數數材料,讓幼兒練習方法。
小百科:數數兼具動詞和名詞詞性,指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計算詳細的數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為較普遍且較普通的一種數學行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