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亨安德森
1917年羅伯·安德森生于芝加哥。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個有名的銀行家,其家族是來自瑞典的移民。安德森從小在鄰近大學區的肯伍德地區長大。在濃郁的知識文化氛圍中,他被送往新設的一所實驗學校讀書;18歲時,考入著名的芝加哥大學。他的成長深受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校長哈金斯的影響,哲學與古典文學作品是他最愛讀的書。他不習慣于城市生活,而向往野外生活。每到夏日假期,他都是在懷俄明州及蒙大拿州度過。那時,他已決定將來要到西部某處的小城去居住。
1939年他大學畢業,獲經濟學士學位。他第一份工作是在芝加哥的礦物酒精公司,不過他很快就厭倦了這項工作。一年多以后,他攜新婚的妻子搬到偏遠的新墨西哥州去開始新的生活。1941年他獨自嘗試辦廠。他讓父親替他從親友處借來5萬美元貸款,買下一家靠近新墨西哥州阿特夏市已破產的煤油廠,并開始從事“野貓式探油”,即偷偷在他入土地上探油,發現油藏后便不動聲色地以低價買下這塊土地。二次大戰爆發后,石油及汽油的需求量激增,安德森的煤油廠的利潤也隨之上升。他成為麥可煤油公司的總裁,不久又將這家公司改名為“杭多石油瓦斯公司”,并通過一系列的吞并及收購,使其壯大起來,從而邁出了他石油生涯的第一步。
到了1963年,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杭多石油瓦斯公司已變得十分強大。他讓公司與大西洋提煉公司合并,組建成大西洋沃野公司。他由此擁有價值3500萬美元的50萬股大西洋股票,占全部股權的5%。第二年,安德森擔任了該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1965年,該公司董事長蘇卜理心臟病突發而死,于是他開始任公司董事長,時年48歲。
這時,他已擁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完全可以提前退休,在自己的大牧場里安閑地生活,也可以到亞斯本人文研究所任所長。但是安德森打消了提早從石油業退休的計劃,因為他發現公司內部營運方面有不少問題,作為公司董事長,他有責任對公司的管理實行改革,把公司辦成一流的現代化企業。
在他主持的首次董事會上,安德森不動聲色,并很快發揮其強大的影響力。對這位講話愛拖長尾音、頭戴牛仔帽的新老板,在座的董事不少都持懷疑的態度,但他們心里有一點是清楚的,從安德森以往的作為看,他一向有能力打敗競爭者而獲得有利可圖的合約,并使企業有效地經營。在今天的會議上,新老板似乎有點靦腆,說話很客氣。但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們終于領教了安德森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大將作風。安德森迅即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加強內部組織系統化,斷然裁掉最無利潤的加油站,并下令進行巨大的現代化計劃。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上,他與新任命的總裁桑頓舉行了即席會議。他為大西洋公司的未來發展目標擬出了綱要,他在一張辦公紙上列出以下幾點:使煤油產量與原油供應量平衡;避免從事不穩定的國外投資;發展石油化工業;多角化經營其它天然資源;通過兼并使公司更為壯大。這些目標在后來的幾年里都一一實現了。
安德森似乎總是具有那種“見樹知村”的預見能力。在用人問題上,他物色的總裁桑頓在以后的15年中都一直是他的好搭檔。在事業上,他的預見大都也是對的。1968年,他將公司總部從洛杉磯遷往紐約。他認為公司要想成為一流公司,就應該遷到一個“企業氣氛更為活躍的地方,要跟其它的大石油公司更為接近一點,紐約就是這個合適的地方。”果然,在紐約這個金融、貿易、工業和信息中心,大西洋公司如魚得水,在十幾年后果真成了美國十大石油公司之一。
大西洋公司發現大油田的消息,使它的競爭對手之一、海灣西方石油公司慌了手腳,他們不久便向辛克萊石油公司提議,要收購這家公司。安德森在風聞這一消息后,認為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必須搶先一步采取行動。他立刻親自前往辛克萊公司,與其總裁路易斯面談,陳述兼并對兩家公司的種種好處。路易斯對他的提議深感滿意,兩人在晚餐席上達成了大致的協議。翌日安德森將去西部度假,臨行前他特地留下一些指示給談判人員,以備萬一他不在而需要簽約時能靈活掌握,他一再強調要盡量爭取談判成功。同時,他又與大銀行聯系,爭取到一筆銀行循環貸款,以便用來收購辛克萊的股票。
數日后,這項收購終于大獲成功。兩家公司的兼并使大西洋公司的規模擴大了3倍,增加了阿拉斯加古巴路克油田、一座位于休斯敦的煤油廠、一個長達數百公里的油管系統、一家大型石化企業以及美國大陸中部的一些石油行銷機構等。
隨著阿拉斯加大油田開采量日增,數以億萬計的美金紛紛涌入大西洋沃野公司的金庫。公司的股價瘋漲,股利猛增,新投資的項目一個接一個。大西洋建造了一支超級油輪船隊,往返于阿拉斯加油管終點與美國西海岸煉油廠之間;新鋪設了一條數百公里長的石油管道,大大加快了原油傳送速度;在洛杉磯市中心區建造了兩幢摩天大廈,公司的總部又從紐約搬回來。安德森的辦公套房就設在大廈的最高層,從那里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其競爭者的辦公室和他們的屋頂花園。
安德森本人的財富也因大油田的發現而迅速增加,他把這些財富逐次投資購買德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牧場,其面積總共超過100萬英畝,使他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擁有者。他為這些牧場起了一些美妙如畫的名字,如鉆石牧場、拉提戈、階梯、女人谷等。每到休假日,他都喜歡獨自一人在牧場騎馬,有時他會停下來跟他的雇員閑聊肉牛飼養計劃。
當然,安德森并不是所有的投資都能如他所愿獲得成功,他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他曾在伊朗投資參與一個農牧計劃,但伊朗國王一被推翻,他的資金全部泡湯了。他也參加過巴西的一項農業投資計劃,但由于官僚作風、管理不善,以及油價低落,最終血本無歸。
此外,安德森還做過一樁不賺錢又不虧本的大買賣,那便是轟動世界的收購倫敦《觀察家報》之舉。1976年,安德森以1000萬美元收購了這家瀕臨倒閉的英國影響最大的報紙。他之所以肯花這筆巨款,是為了重新建立跟英國的關系,以便擴大他的石油業務。然而,5年后他又把該報以原價轉售給別人,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這一買一賣兩樁交易都具有他的典型作風——秘密、果斷而又順利。至于為什么他又秘密地將該報轉賣出去,他解釋道,因為英國報業管理法規和艦隊街的做法過于僵硬,使得報社無法將其工廠和設備現代化,經過努力依然看不出該報會有什么前途。而出售報紙是一種非常敏感的事,不可以到處宣傳,也不可能事先告訴報社的任何人,因為報社內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如果報紙將要出售的打算一經透露,其破壞力比秘密賣掉要大得多。盡管這樁買賣沒有賺錢,但他從未后悔買過這張有名的報紙,畢竟經他努力這家報紙沒有倒閉。
僅僅一年,大酉洋沃野公司就已渡過難關,各項業務蒸蒸日上。它不僅穩穩地保持著美國第七大石油公司地位,而且向其它領域拓展,成為美國第十大工業公司。它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設備制造廠,其太陽能電池也行銷世界。它還設立了“國際環境及發展研究所”、“亞斯本人文研究所”,每年的贊助費高達數百萬美元。
1986年初,年近70的羅伯·安德森宣布從大西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不過他依然是一名董事,他的全部股份和牧場也都保留著。人們都相信,這位神秘的石油大亨仍將是他所創辦的這家公司幕后的主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