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的拼搏
劉芳
在吐魯番小住時,整天生活在綠色之中。頭上是晶瑩透明的葡萄,身旁是緋紅艷麗的美人蕉,路上是喜色匆匆的行人,一種昂揚的生活活力在到處突奔……
其實這綠洲并不大,像是一塊小小的玉盤突兀在沙漠里。在這稀疏的綠色對面,就是沸沸揚揚滾滾而來的沙浪,其勢如摧枯拉朽,銳不可當。但這些微弱的綠色沒有被埋沒,仍簇生著葳蕤,似在向著死亡世界莊嚴宣告:世上只有生命在,地球絕不會變成沙的汪洋!
這時,我見一座高聳的沙丘上,正有一個小小的黑色在移動,那是一位戴著太陽帽、捂著大風鏡的人正趴在沙丘上用鋼尺量著一株小樹的高度。他叫潘伯榮,是吐魯番治沙站的站長。
“瞧見了吧?這就是治沙英雄——胡楊樹。”他用手撫摸了地面只有一米多高的枝頭說,“你一定以為它長得很矮小吧?其實它的樹干比這座沙丘還要高,不幸的是都被黃沙埋在地下了。現只剩下一個樹梢梢。”他像母親一樣伸出溫柔的手,使勁地在樹梢處挖了個坑,露出一節被埋掉的樹干,心疼地說:“這種樹極為頑強,無論風沙怎么吹打,也不肯倒下,于是,便展開了生命的搏斗。黃沙天天來圍攻它,它就在沙堆中天天生長,這就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結果黃沙不但沒有埋掉胡楊,相反,這樹卻阻擋了風沙的前進速度。”
驀地一下,我的心靈猛然間被震撼了。現在一些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很難,想不到自然界中,還有更頑強的生命在與死神抗戰。
老潘蹲下身,指著斑駁的樹杈叫我看:“瞧,那上面連一絲樹皮都沒有了,幾乎全被流沙所剝光,但它不屈服,不氣餒,繼續生長。”說著,他用指甲蓋在傷痕累累的樹干上使勁地刮了一下,幾滴橡膠水一樣濃濃地汁液粘在指甲上。
“這就叫胡楊淚。它是在極為痛苦中流出的。”我用同樣的方法也取一滴舔了舔,真的像眼淚一樣苦咸。為了保護我們這個星球不遭破壞,連胡楊那樣弱小的植物都在同邪惡抗爭,而我們這個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類,至今還無動于衷,難怪胡楊都在流淚了……
說到這兒,他似乎動了感情。他從1973年建站就來到這里,如今已在風沙中度過了幾十個春秋。吐魯番是個有名的風沙口,豆粒大的沙礫在每秒40米以上的風速吹打下,像子彈一樣把臉打得紅腫。白天在野外作業實在受不了,就用破皮襖、工作服把頭包上,繼續在沙漠中育苗。
“你看到前邊那道像墻一樣的大壩了嗎?其實那是我們在1978年栽下的一排沙拐棗。在這些樹的樹梢上,結滿白花花的堿疙瘩。它們吃的是堿,吐出的也是堿,留給人類的卻是一片綠色。”老潘動情地訴說著。
在歲月的滾滾紅塵前,有多少人就像胡楊,他們默默地屹立著,執著地奉獻著,歲月挾帶著歷史走遠了,但他們的名字卻依舊在明亮地閃爍著,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銘刻著、懷念著。做人就要像一棵胡楊樹,不向風暴屈服,不向霜雪俯首,用盡生命去拼搏,才能被心靈所深深銘記。(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