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人多余的感情都不放在身邊認識的人身上,哪會有小三。
看過《暗算》,狂迷柳云龍。領導不解,批,離譜,你30大幾了作迷戀狀,幼稚得不合時宜。就是因為我30大幾,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才懂得迷戀不相干人的好處。迷戀,是內心活動,能天天保持“轉千灣轉千灘……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仍愿翻百千浪”。我幼稚的年月只會喜歡身邊的人,那是種非常傷腦筋的喜歡──不敢虛張聲勢翻“百千浪”,一點小漣小漪把自己搞得夜不能寐茶飯不香,太易現實也同樣容易失去,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樣,不過是“愛多一次痛多一次”。只有在冥想世界里,才有“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才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喜歡捷克動畫《奇幻星球》中外星男女每天都有冥想時段,他們的能量和繁殖的動力在飄蕩的靈魂翩翩起舞中產生。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倒是可以拿來解釋愛情關系:男女相吸引力大小與他們各自的學識長相財富等成正比,與他們物理距離成反比,如常見的分手原因之一有聚少離多。“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所以屎殼郎專找癩蛤蟆,癩蛤蟆光想吃天鵝肉。只要對上眼,就能發上力。愛情關系,不過是吸引與被吸引的關系,問題在于“連心線方向”的不可控——你想吸引到的和你能吸引來的總是南轅北轍,俗稱,“我愛的人,他不愛我,愛我的人,我不愛他。”
既然“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不存在辯證關系,那么不追究,“我愛的人,管他愛不愛我;愛我的人,隨我愛不愛他。”敢作敢為的愛情是古人講的,“心悅君兮君不知”,其實是不想要君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張愛玲說,戀愛中的女人是最樸素的。愛情到樸素的階段,僅是次高級階段。樸素,那是經歷內心深處的激情駭動,不再需要腮紅唇艷也可以容光煥發的一種情緒,是所謂簡約,細微處見高下,是鄉野小食,只追求窩心暖胃。但,這還不是頂級的。
頂級的愛情是有欲無求,是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巖井俊二的《情書》,暗爽至內傷,愛你至死,就是不告訴你,在感情生涯里做絕對的主宰。千萬不要禁欲,學習《霍亂時期的愛情》情圣,在等待的53年里,從未放棄身體之歡愉,獵艷623次后,說著“愛情不過是個幻覺。”等到了與她同床共枕。愛情到了這種境界,叫信仰。
信仰,至高無上,只要你信,就存在。巴黎頂級的時裝設計師說,他的衣服都是給《飄》里的郝思嘉設計的。只有虛擬的人物,能負擔得起“頂級”,因為在想象的空間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郝思嘉。頂級的東西都是非賣品,有市無價,頂級的愛情就是場永不兌現的戀愛,活在腦海里,可自娛自樂,隨時隨地。
所以我一直贊同人要有一個值得喜歡的人,在那個人身上投入自己的全部理想。只是,那個人不在現實里。說到底,愛那個人是因愛而愛,最終是愛自己。而且這種投入也是有限的,不會對生活造成任何影響,相反,對個人的心性是一種提升。如果每個人多余的感情都不放在身邊認識的人身上,哪還會有小三?
下一篇:炮灰女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