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一
性別:男
所屬地區: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
簡介:這位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少年,從小飽受生活的磨難,內心的堅強與成熟超過許多同齡人,生活讓他變成苦難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漢”。10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頭莊村,采訪王澤盼孝老愛親的故事。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兩個小時的車程,記者來到頭莊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豐收后的頭莊村充滿生機,山坡上的樹木蔥郁。記者一行在公路邊上下了車,走進王澤盼的家。
王澤盼感冒還未痊愈,在家休養身體。他的母親朱明鳳見有人來,客氣地招呼大家進屋。王澤盼顯得有些羞澀,面對記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話題轉向他的姐姐王婭梅,詢問王婭梅的相關情況。
朱明鳳說,王婭梅患有先天性殘疾,背駝不能走路,今年15歲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婭梅出生后,家里變賣了值錢的東西,帶著女兒四處求醫,但病情不見好轉。從此,王婭梅離不開背帶,連上廁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連夜雨,災難再次降臨在這個不幸的家庭。王婭梅8歲那年,父親幫人接電線時,遭遇電擊意外身亡。從此,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原本貧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朱明鳳一個人的肩上。
朱明鳳平時除了照顧女兒,還要干農活養家糊口,有時甚至把王婭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澤盼的繼父王方品告訴記者,看過王澤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詞語來形容他家的悲慘。
看著母親含辛茹苦,當時年僅6歲的王澤盼毅然接過母親的背帶,肩負起照顧姐姐的重任。母親上山干活時,王澤盼就在家里做飯,照顧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婭梅回憶說,弟弟5歲時,就開始背著她到處去玩。6歲時,弟弟就接過母親的背帶,負責照顧她了。后來,弟弟上學了,她就一個人呆在家里,每天看電視打發時間,等弟弟放學回家陪她玩。
在王婭梅的心里,王澤盼是個聽話的孩子。“無論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會照著去做。有時背帶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說。”王婭梅說。
在王澤盼的悉心照顧下,姐姐變得越來越堅強,性格也變得樂觀起來。記者在采訪時,王澤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開導和鼓勵他,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
王婭梅由于不能走路,沒有辦法去上學。她看著同齡人都背著書包去學校,心里只有羨慕。
王澤盼讀三年級時,背著姐姐去學校玩。“第一次看見學校這么漂亮,心里高興得不得了!”王婭梅回憶說。
在王婭梅的記憶里,她走得最遠的,就是離家2公里遠的頭莊小學。
20xx年的一天,王婭梅把想去上學的秘密悄悄告訴王澤盼。為了幫助姐姐實現愿望,王澤盼決定自己背著姐姐去上學。
朱明鳳找到學校,得到學校的支持,王婭梅如愿以償地上了學。但是,學校離家有2公里,每天兩個來回,就是8公里。因此,農閑時,王婭梅由母親背著去上學;農忙時,王婭梅就由弟弟背著去上學。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澤盼用柔弱稚嫩的雙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學的責任。每天早上7時,王澤盼早早就起床,給姐姐穿衣服、洗臉、刷牙后,用背帶背起姐姐去上學。放學后,王澤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婭梅上三年級時的班主任翁梅告訴記者,王澤盼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姐姐,盡管生活艱辛,但王澤盼從沒讓姐姐落下一門功課。
在王澤盼家的墻上,記者看到了一張張獎狀:“20xx年秋季學期期末統考成績全級第一名”“20xx年秋季學期期末統考成績全級第一名”……
“我不能放棄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學,她就沒有機會上大學了。”王澤盼告訴記者。
“只要你想讀書,我一直會背著你上學,陪你上大學!”聽了弟弟王澤盼的話,王婭梅感動得流下淚來。
20xx年11月,王澤盼被畢節市教育局評為“美德少年”。
此后,王澤盼的事跡在畢節迅速傳播,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微博、貴州電視臺等媒體廣泛關注,大家紛紛以電話、短信、微博等多種方式了解王澤盼姐弟的感人故事和家庭情況。
今年1月,畢節市殘聯為王婭梅送來了輪椅,七星關區殘聯為王婭梅送來了1000元慰問金。從此,王澤盼用輪椅代替背帶,推著姐姐去上學。
今年5月,王澤盼被評為“最美七星關人”。這位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少年,成為了阿市鄉的“名人”。王澤盼的事跡在阿市鄉廣為傳頌。
今年9月,頭莊學校的中學部被并到阿市中學。王澤盼轉學到阿市中學上學。從此,王婭梅由母親接送上學。
“弟弟剛轉學的那段時間,我都哭了,這些年習慣依靠他,突然轉學了,心里空落落的……”王婭梅說。
王方品告訴記者,因為王婭梅需要照顧,朱明鳳只好在家,平時接送王婭梅上學,其他時間就去地里干農活。
王澤盼平日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他回家后,就照顧姐姐,陪姐姐玩耍和聊天。王婭梅因此也知道了他在學校里的事情。
王澤盼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省吃儉用。每個周末,家里給他車費讓他坐車回來,但他還是走路回來,舍不得花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家里,無論是家務活還是照顧姐姐,王澤盼都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用勤勞的雙手去擁抱生活,用堅強的臂膀去體驗生活。
“既是男兒當自強,昂步挺胸大家做棟梁。”這位靦腆的山村少年,在桀驁不馴的大山里,在風吹雨打中,必將早日成長為參天大樹。
下午1時30分,記者離開頭莊小學時,王澤盼用有力的雙手,抱著姐姐向教室走去,臉上終于露出久違的笑容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二
蘭芳,女,20xx年5月生,20xx年榮獲廈門市思明區“文明學生”稱號,20xx年12月被授予“廈門市自立自強美德少年提名獎”,20xx年被授予“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現就讀于廈門市云頂學校七年四班。
蘭芳, 20xx年9月剛剛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開心地玩耍,蘭芳卻在家里剪線頭。長時間機械重復動作讓蘭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還是貼上創口貼再剪,只為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爸爸受傷,媽媽要照顧,這個話不多的靦腆女孩就擔起家中重任。
20xx年,蘭芳讀五年級時,她的爸爸在碼頭工作時,被集裝箱砸傷,雙手雙腳不能動彈,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塌。媽媽必須在醫院照顧爸爸。姐姐上高中,學習壓力大,弟弟小,才剛上小學,蘭芳毫不猶豫的擔起家中的重任。
從那以后,蘭芳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做早飯、送弟弟上學、自己上學、放學接弟弟、做午飯、下午上課、放學接弟弟、買菜、做晚飯、洗衣服、做作業,蘭芳的一天忙得團團轉,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下午有時會打瞌睡。
一開始,蘭芳對家務并不熟悉,鍋沒燒干就放油,油花濺起燙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燒焦了。她只能一點一點摸索。為了省錢,蘭芳貨比三家;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譜。此外,蘭芳還要周末到醫院幫忙照顧爸爸。
蘭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光線昏暗,連白天都要開燈。外屋的上鋪是姐姐的床,下鋪是蘭芳的,爸爸媽媽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張小方桌,是蘭芳和弟弟的書桌兼飯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學習。陽臺除了晾衣服,還是廚房,蘭芳就在那里做飯。
爸爸出院回家后,還要在輪椅上休養一年。假期里,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但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蘭芳就跟著媽媽到殿前的工廠拿回手工活。蘭芳給玩偶縫眼睛,一不小心會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沒縫好還得返工。縫一雙眼睛能賺5分錢,母女倆在一個暑假里賺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剩下的給姐姐交學費和貼補家用。
媽媽捧著蘭芳的手,心疼地說:“手指都有些變形了。”蘭芳右手中指的第一個關節有些腫,像結了一個繭。蘭芳把手藏起來說:“家里條件不好,媽媽也很辛苦,要上班還要照顧家里。”蘭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
蘭芳不僅在家里細心地照顧家人,在學校也很關照同學,熱心公益。在讀小學期間,蘭芳班上來了一個隨班跟讀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開始,總有些調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屜里,每次蘭芳都站出來幫小露說話,“你們不能把垃圾放在這里”。小露不怎么和別人交流,蘭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說話,盡管一開始,小露對蘭芳不理不睬。但蘭芳沒有放棄,慢慢地她會對蘭芳笑了,下課還愿意和蘭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覺得好的東西給蘭芳。3年過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學,在蘭芳的影響下,身邊的同學變得愿意親近小露了。雖然沒有和小露在一個班級,但每天蘭芳都會在課間找小露聊天,放學的時候主動留下幫助小露學習。
20xx年3月7日,云頂學校舉行第二屆“云頂學校學生志愿服務團”開團儀式。七年四班的蘭芳作為小義工志愿服務團團長,帶領145名小義工宣誓。這些小義工都曾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因此,他們將回饋社會,為班級、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知道蘭芳的家庭困境后,為她申請了補助金,她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學校同時又為她申請獎學金。蘭芳的媽媽說,蘭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錢,學校的獎學金夠蘭芳的花銷,還能買些書。
這就是蘭芳,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她常說:“其實我真的沒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雙手,為自己,為家人,為身邊的人多做些事。”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三
姓名:周劍
性別:男
所屬地區:四川渠縣
簡介:今年16歲的周劍家住四川渠縣,從小身患殘疾,但他一直堅持著學走路,學文化。他說:“只要自己自強不息,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孝心故事】
小周劍3歲時患了腦癱,漸漸地右手和右腳也開始變形,本來都已經滿地亂跑的周劍,卻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周劍媽媽 曾金萍:我心里也很難受,后來,我就跟他說,兒子,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媽媽也很愛你。
可小周劍漸漸地躺不下去了,他不想就這樣成為大家的負擔。6歲開始,小周劍吵著要重新學習走路。
周劍: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一點兒都不好掌握平衡,尤其是這兩只腳,走路的時候光這樣絞到一起。
記者:那你摔倒過嗎?
周劍:成天摔,可以說是走一步摔一下,那個時候,身上到處是傷,沒有一塊好的皮膚。邁上一步就摔上一跤,爬起來接著走,再接著摔。
記者:怎么沒想到去扶他一下呢?
曾金萍:想到去扶他呀,他不讓我們去扶。
經過一年多的苦練,周劍終于可以借助棍子走路了。可接下來,周劍就想著要進學校,可自己家距離學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爸爸媽媽平時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上學的一段路成了不小的難題。可周劍不怕,他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走到學校。
就這樣,他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兩年。可就在周劍要上三年級時,病魔又找了上來,他的手腳經常突然出現嚴重痙攣,不要說上學了,就連正常生活也無法進行。
為了不苦一輩子,現在,周劍每周末都堅持到縣里的電子商務中心去學習電腦美工知識,他打算今后自己在縣城里開家門店,用自己的手藝來撐起這個家。
周劍:學好之后,我要去報答爸媽,要報答爺爺奶奶,還要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要自食其力,自己掙錢來養活自己,我覺得自強自立,對我來說,應該就是最大的孝。
周劍:那個時候啥子都沒有去想,只想到這樣能把這個病治好,只要能把這個病治好,再痛再難我都能堅持下去。
三年艱難地治療,周劍的病情終于漸漸地穩定了。這時,他向爸爸媽媽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給自己買部手機。有了手機,周劍就有了自己的課堂。
周劍:我在家里面學的時候,會遇到不懂的字呀、或者是不懂的詞呀,我一般是用手機百度或者是舟舟文學。
他用八個月時間在手機上,完成了其他孩子四年的學業。“手機男孩兒”也從村里傳開了。今年周劍參加了小升初的考試,所有成績都在90分以上。?
周劍:一定要自食其力,我要用知識來撐起明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吃苦,因為怕吃苦的人會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只會苦一陣子。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四
姓名:楊海龍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廣元市民盟燭光中學
簡介:楊海龍在學校勤奮努力,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家孝敬長輩,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小小的身軀里面,卻擁有無窮的力量,突如其來的意外他沒有退縮,為了父親,自己卻落得殘疾,但他沒有責怪,簡單的一句“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哭”溫暖人心。他的勇敢和堅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楊海龍,男,漢族,生于20xx年6月8日,家住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光華村二組,現就讀于廣元市民盟燭光初級中學。
楊海龍同學非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勤奮努力;在家里,他是家人的貼心棉襖,搶著幫助父母做家務。20xx年10月19日,他跟隨父母上山耕地,在陡坡處,耕地機突然不聽使喚,強大的力量甩著爸爸失去重心,就在緊要關頭,楊海龍沖上去拼命控制住了機器,爸爸沒事了,他的雙腿卻被卷進機器,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右腿肌腱被割斷。手術室前,在父母撕心裂肺嘚呼喊聲中醒來的海龍還安慰父母:“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治療,他雙腿保下來了,但卻完全變形,行動艱難,可他還是忍住劇痛積極做康復訓練。
這就是一個14歲少年,用他的勇敢和堅強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用他至善的孝心和質樸的愛心抒寫著無悔的青春。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五
姓名:游柘楠
性別:女
年齡:10歲
地區:湖南
在湖南長沙雨花區新星社區的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屋里住著,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時手臂神經斷裂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媽媽又在三年前去世,為了養家爸爸經常起早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歲的游柘楠是大姐,雖然楠楠已經十歲了,但和同齡人比起來,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點,7歲的妹妹都會和她一起在社區里賣報紙。楠楠說如果運氣好,一早上可以賣出30多份報紙,能有15元的收入。
自從媽媽去世后,楠楠就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擔子。楠楠說媽媽剛走的時候,小弟和妹妹經常會睡覺的時候起來哭著找媽媽,那時候她也哭,三個人一起哭到天亮。但是現在的楠楠已經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齡人少有的堅強。現在楠楠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身邊。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雖然身有殘疾但為了養家再累再苦的活都會接。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況反應給社區。最終社區幫助爸爸楠楠家附近開一家店,這樣既能照顧三個孩子又能有穩定的收入。只有十歲的楠楠照顧著弟弟妹妹,幫助爸爸創業。在生活上楠楠沒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六
捐髓救母的東營中考少年高明杰,在媽媽住進無菌隔離病房后,就開始等待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手術在6月1日進行,在此之前,高明杰作為供者要完成骨穿檢查、抽備血、打動員劑等一系列環節。和打針比起來,抽600毫升備血,讓明杰感到更難受。
高明杰告訴記者:“這個抽血是抽的很不舒服,在床上躺幾分鐘站起來,得靠墻扶一扶,走幾米就依靠墻扶30秒,相當于暈了一會兒,馬上醒了,進來就找床再躺一會兒,是真不舒服。”
自己難受,高明杰沒有對任何人說,卻先跑到無菌倉外給媽媽打氣。
捐髓救母的東營中考少年高明杰,在媽媽住進無菌隔離病房后,就開始等待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手術在6月1日進行,在此之前,高明杰作為供者要完成骨穿檢查、抽備血、打動員劑等一系列環節。和打針比起來,抽600毫升備血,讓明杰感到更難受。
高明杰告訴記者:“這個抽血是抽的很不舒服,在床上躺幾分鐘站起來,得靠墻扶一扶,走幾米就依靠墻扶30秒,相當于暈了一會兒,馬上醒了,進來就找床再躺一會兒,是真不舒服。”
自己難受,高明杰沒有對任何人說,卻先跑到無菌倉外給媽媽打氣。
從醫院回到出租屋,明杰躺在床上復習功課。他說在媽媽為得病之前,自己的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20名。只要媽媽坐他旁邊,他感覺他的注意力能120%的集中。媽媽是嚴厲又慈愛,明杰非常想跟媽媽在一塊兒。媽媽一去半年,明杰老是惦記著她,自己的學習名次,就一名一名地往下掉。最近開始回升了,結果媽媽媽又不好了。
高明杰所在的初中是四年制,中考分別在初三和初四分兩次完成。馬上,他們要迎來生物和地理兩門功課的考試。不過,這次過來北京給媽媽捐獻骨髓,明杰又落下了不少功課。
從醫院回到出租屋,明杰躺在床上復習功課。他說在媽媽為得病之前,自己的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20名。只要媽媽坐他旁邊,他感覺他的注意力能120%的集中。媽媽是嚴厲又慈愛,明杰非常想跟媽媽在一塊兒。媽媽一去半年,明杰老是惦記著她,自己的學習名次,就一名一名地往下掉。最近開始回升了,結果媽媽媽又不好了。
高明杰所在的初中是四年制,中考分別在初三和初四分兩次完成。馬上,他們要迎來生物和地理兩門功課的考試。不過,這次過來北京給媽媽捐獻骨髓,明杰又落下了不少功課。
雖然每天一有時間,明杰都會抓緊復習,但卻常常力不從心。但對考試和媽媽哪個重要的問題,明杰毫不猶豫地選擇是媽媽更重要。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七
姓名:王桂芝
性別:女
所屬地區:會澤縣迤車鎮梨園小學
簡介:王桂芝,會澤縣迤車鎮梨園小學五年級三班班長。她出生即被父母遺棄,現在的父母是她養父母,父親雙目失明,母親是個駝背。面對生活的艱辛,她從不抱怨,而是盡其所能地減輕父母的負擔,用自己稚嫩的雙肩,背負生活的重壓。
【孝心故事】
從懂事開始,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別人家不一樣,她早早地當起了家,幫父母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洗衣、做飯、喂豬、放牛、挖地、背柴……所有農家活,她都慢慢學會了,并且做得很嫻熟。小小的一個人,說的話卻像個大人:爸媽身體不好,我多做一點,他們就少累一點。在家里,王桂芝從不像別的孩子問父母要這要那,她知道父母的收入微薄,總是不哭不鬧,沒新衣服,就把舊衣服洗得干干凈凈;沒玩具,就看電視;沒零食,就每頓飯都吃得飽飽的。周末的時候,做完作業,別的伙伴都叫她去玩跳皮筋、丟沙包,或者去學校打乒乓球,王桂芝卻想著媽媽,媽媽的背是駝的不能背重物,她就讓媽媽把包谷桿、煙桿等農作物秸稈小捆小捆地捆好,她一捆一捆往家里背,媽媽看她汗水濕透雙頰,心疼地讓她休息,她依然笑著對媽媽說:“媽媽別擔心,不重,我背得動。”
媽媽身體不好,時不時就病倒,爸爸眼睛看不見,每當這時,總是王桂芝用稚嫩的雙肩來承擔,摸黑去買藥,帶媽媽去醫院。
王桂芝不僅幫助自己的父母,對于村里其它老人,她也總是盡上自己的孝心。村里有位老人,兒女不在身邊,病了的時候連水都不能從吊井里打出來喝,王桂芝就經常抽空去幫助這位老人,星期天要去上學了,還要去打兩桶水放著。對周圍的鄰居王桂芝也經常伸出自己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和鄰居們對她贊不絕口,王桂芝卻很平靜,她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刻苦學習,認真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大膽發言,學習成績優異,一直是校級優秀學生,多次被評為鎮級優秀學生干部和縣級優秀學生。王桂芝熱愛學習,有不會的問題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從不逞能裝聰明,自以為是。她熱心幫助同學,同學有不懂的問題,她總是能詳細地為他們講明白,直到弄懂為止。她熱愛運動,學校的操場上總是能出現她的身影。她特別喜愛唱歌,曾在學校的元旦文藝表演中獲獎。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于困難同學,總是樂于伸出援助的手,助人為樂,真誠奉獻,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知道后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在學習上她主動要求和后進生同桌,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她還熱心公益事業,她雖然家境貧寒,當她聽說鎮里一名小學生身患白血病時,她毅然從自己撿廢品補貼家用的錢中省出10元捐款,當她了解到一些地方無生活用水時,她為愛心水窖捐款5元等,小小心靈裝滿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在學校里她力爭成為老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服務員。她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當選為班長,自當上班長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一份責任。老師不在的時候,她總是自覺管好紀律,帶領同學們朗讀、聽寫,主動幫助學困生。夏天,教室里沒窗簾,很熱,王桂芝帶領同學們用報紙糊窗簾,為同學們遮擋太陽;冬天,門邊特別冷,一進一出總有寒風吹,王桂芝就和同學換座位,自己去坐門邊,毫無怨言。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班級贏得了很多的榮譽。因為她是班長,勞動時她總是搶著干最臟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拿出班長的架子只指揮別人干,下課后同學們休息她卻還在忙著收發作業本。有同學不守紀律了,她會及時給同學們指出來。周末排路隊回家,她總是能起表率作用,帶領同學們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安全文明回家。
當看到低年級的小同學提不動水的時候,她會主動上前幫忙;看到有人往地上丟垃圾,她會毫不猶豫地上前督促他把垃圾撿起;看到有人亂踩草坪,她會委婉地勸說;同學生病的時候,她會主動陪同去醫院看病。
面對生活的苦難,始終微笑,從不怨天尤人,面對命運的捉弄,她就像貝多芬一樣“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堅強樂觀的心態,去迎接生活中一個又一個未知數。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八
姓名:夏臨鋒
性別:男
所屬地區:成都市蒲江縣壽安鎮五星九年制學校
簡介:夏臨鋒,一位可愛的20xx年成都市自強美德少年,面對家庭的突然變故,他依然樂觀面對生活,自信自強,保持陽光心態,積極向上。每天放學回家,總是幫助爺爺分擔家務活,堅持幫助奶奶做康復訓練。面對患有罕見腦膜炎留下后遺癥的媽媽,他心里承受著同齡孩子沒有的痛苦,高興地給媽媽講述學校里的新鮮事。
夏臨峰同學出生在普通的農村家庭,20xx年因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原本不富裕的家里陷入困境。奶奶因半邊中風手腳都不同程度致殘;媽媽因腦部感染入住華西醫院,在生死邊緣徘徊8個月,至今眼睛留下了殘疾。爺爺和爸爸每天忙于照顧奶奶和媽媽,家里從此沒有了經濟來源。小小的夏臨峰面對家庭突然而來的災難,勇敢面對,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保持陽光心態,積極向上。
在家庭陷入困境后,夏臨峰變得更加懂事。他從不亂花錢,也不和同學攀比,自覺負責自己的學習生活。每天放學回家,夏臨鋒總是幫助爺爺分擔家務活,洗衣、做飯,樣樣不賴。每天堅持給奶奶做按摩,幫助奶奶做康復訓練,給奶奶講笑話,鼓勵奶奶堅持做鍛煉。他每個禮拜還要去華西幫助爸爸照顧媽媽。媽媽生的病是一種很罕見的腦膜炎。治療的時間很長,花費的錢也很龐大。腦部的感染對全身的影響都很大,特別是腸胃,經常吃不下東西,吃什么吐什么。夏臨峰看著日漸消瘦的媽媽,心里承受著同齡孩子沒有的痛苦,雖然心里痛苦,但他從不表現出來,每次都高興地給媽媽講述學校里的新鮮事,講故事,講笑話,快樂地和媽媽做游戲,讓媽媽堅強起來。給媽媽按摩,接屎接尿,一點都不怕臟,不怕累。
盡管家庭條件艱苦,夏臨峰卻沒有表現在學校里,在校依然團結同學,幫助老師批閱作業,輔助同學的功課,堅持完成老師布置的功課,班上的同學出現困難時,總能看到他熱情的雙手。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九
姓名:李明珠
性別:女
所屬地區:于洪小學
簡介:有這樣一個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自立自強,樂觀向上的好孩子,她就是來自于洪小學六年二班的學生——李明珠!
【孝心故事】
春風中綻放的小雛菊
今年12歲的李明珠本該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可是生活的重擔卻過早地壓在了她單薄的肩上。
母親身患類風濕、股骨頭壞死等多種疾病,全身關節變形嚴重,手指、腳趾、肩部不能活動,長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靠藥物維持生命,至今已經10多個年頭了。在她4歲那年,母親病情加重,四處求醫問藥致使家里債臺高筑,不堪生活困擾的父親狠心的拋棄了她們母女,不知所蹤。只剩母女倆相依為命,靠低保金維持生計,日常生活由70多歲患有多種疾病的姥姥幫忙照料。
為了籌錢給媽媽買藥,每逢春夏之季姥姥都要回農村去種地伺弄園子。這樣一來,照顧媽媽的重擔就完全落在小明珠一個人身上,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媽媽的起居飲食。媽媽臥病在床,大小便都得在床上,小明珠不抱怨、不嫌棄,小心翼翼的把這些打理得干干凈凈,并且只要有空就會為媽媽揉手、捏肩、捶腿,避免媽媽身體肌肉萎縮得更嚴重。
然而不幸卻并為此而止步,去年2月26日明珠母親子宮大出血,必須要做右側卵巢囊腫切除手術,窮徒四壁的他們向所有的親友求助,才湊夠了三萬元的手術費。福無雙至,禍不單行,3月21日晚母親突然呼吸困難,經確診為極為罕見的雙聲帶麻痹癥,為了保住性命又做了氣管切開手術。這種病得經過二次手術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但是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再也背負不起任何治療費用,無奈之下只好離開醫院回家調養。現在明珠母親只能借助插的管子呼吸,也許今后說話都會成問題。兩次手術對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艱難了,無助的小明珠偷偷的流淚,她不知道未來還會有怎樣的風雨,也不知道媽媽還能陪伴她多久……
生活的苦難過早的磨礪了年幼的李明珠,這也讓她越發成熟懂事了。每逢春節,小伙伴們都會換上嶄新的漂亮衣服在樓下玩耍炫耀,而她卻只能換上別人家孩子的舊衣服。怕姥姥和媽媽難過,小明珠把雖然破舊但是卻干凈整潔的衣服套在身上,興奮地蹦來跳去,還說,“快看,我的新衣服多合身。”看著乖巧懂事的孩子,姥姥和媽媽眼里噙滿了淚花。
在媽媽出院后,小明珠又成了她的專職“護理員”了,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給媽媽洗管,煮管,上藥,剪紗布……媽媽怕影響孩子的學習總是心疼不已,李明珠卻說:“媽媽冒著生命危險生下我,養育我。如今我長大了,侍候媽媽是應該的,放心吧!媽媽,我會照顧您一輩子!” 繁雜的家務占去了大部分時間,但這些并沒有影響李明珠的學習,她努力刻苦,成績優異。起初英語成績不理想,又沒有條件補習,她就抓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努力記住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課后拿出的更多的時間復習。功夫不負苦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成績由原來的80分提升到100分,今年的期末考試又考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績。
明珠性格開朗,積極樂觀,她喜歡參加社會活動,興趣愛好廣泛。她愛畫畫字漂亮文筆又好,學校和班級的墻報是她施展才華的場所,有征文的機會也從不錯過,并多次獲獎。本學期末,在繁忙的學習之余明珠還和同學們趕拍了一部心理劇《友誼》,榮獲得了區一等獎的好成績。
茶葉之所以幽香,是因為有沸水;人生之所以輝煌,是因為有苦難。不向命運低頭,在逆境中奮斗,李明珠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令人欽佩。我們堅信,這個堅強樂觀的小姑娘,今后的人生道路一定會充滿陽光!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十
李**,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于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樸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樸實少年背后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樸,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頂梁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擔。
由于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還必須承擔起家里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總是白天干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后,李**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后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后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后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里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后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里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里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里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后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里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里的農活只能落在小云寬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云寬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后,小云寬卻先后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蝎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云寬卻是為家里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藥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藥。捉蝎子難免被蝎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云寬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蝎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并沒有阻擋云寬為父親買藥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云寬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于是村里人把小云寬當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幸福也許是心里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蝎子這件事時,小云寬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云寬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云寬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云寬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云寬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于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云寬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云寬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藥。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云寬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云寬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云寬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云寬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云寬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云寬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云寬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么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十一
向父母感恩,需要孝心;向朋友感恩,需要誠心;向愛人感恩,需要真心;向生命感恩,需要愛心。感恩節,我把感謝的心和最美的祝福獻給你,愿你快樂。
周蕊的家庭比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時候,在外公外婆的庇護下,雖然家庭生活貧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長,她的父母因為感情不合而離婚。剛離婚時,媽媽不愿意接受這種事實,天天愁眉苦臉,始終走不出離婚的陰影,看著母親每天頹廢的樣子,小蕊那時便懂得了母親的苦,含淚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歲的她,每天早上輕聲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后便把母親那份溫熱在鍋里,然后便悄悄地去學校,每天下午一放學便飛奔回家。母親總是癱坐在沙發上,周圍也是一團糟。小蕊看著這雜亂不堪的房間,什么也不說,默默地整理。晚飯后,小蕊總會撒著嬌讓母親答應她去河邊散散步,小蕊總是會在散步時告訴母親自己心里的真實感受,希望母親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務和懂事的行為告訴媽媽不要傷心、不要難過,她已經長大了,可以同媽媽一道撐起這個家,沒有爸爸也依然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媽媽看著女兒如此懂事可愛、孝順體貼,慢慢地,臉上多了幾許笑容。
正當母親剛剛走出悲痛的陰影時,天有不測風云,不久后,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他行動不便,說話也不清不楚。開始發現這病時,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無頭緒。那時的小舅舅還十分年輕而且十分好強,根本不能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擊。于是,小蕊天天陪著小舅舅,每天把學校里發的小面包等帶回家,給小舅舅吃,鼓勵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愛他。在小舅舅28歲生日那天,家里人給他過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夠戰勝病魔,小蕊對小舅舅說:“舅舅你知道嗎?我好想天天都能夠呆在你身邊,天天都能夠給你講我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樣,讓我有了大山一樣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堅強,我也愿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熱淚盈眶,用盡力氣對小蕊說了一句:“蕊兒,我會好起來的”,不久后,小舅舅答應媽媽去治療。在其他舅舅們的幫助下,媽媽帶著小舅舅到全國各地去尋醫,可是尋醫無成。母親帶著小舅舅在郫縣租了一間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為了給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費用,母親便到外地謀生,家里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難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長。在那段時間里,小蕊一邊讀書一邊還得承擔給小舅舅買菜、做飯、洗衣等任務,還得做各種雜七雜八的家務事。每天清晨天剛剛亮時,小蕊便會叫小舅舅起床,帶著他一同出門鍛煉,耐心地扶著小舅舅一步一步地上下樓梯,剛開始,舅舅總是摔跤,看著小舅舅摔倒在地沮喪的樣子,小蕊忍著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棄。鍛煉完后,小蕊便會去到菜市場把當天需要的菜買好凍在冰箱里,做完早餐后趕忙去上學,傍晚回家后,小蕊總會定時給舅舅按摩,雖然并不能給小舅舅帶來什么好轉,而且結束后總會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堅持,不肯放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小舅舅病情卻日漸加重,直至談吐不清。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幾個朋友,她自愿擔當了翻譯。小蕊把媽媽每月寄來的零花錢一點一點的存起來,給小舅舅買了一臺電腦,通過電腦,小蕊給小舅舅找到了一個專為“漸凍人”提供幫助的平臺,在那里,小舅舅結識了許多和他一樣的身殘志堅的人們,此時,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單,變得越來越樂觀。
雖然媽媽常年不在身邊,但小蕊知道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她和小舅舅著想,從小就失去父愛的她,有了男子漢一樣的堅韌性格,從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學校里她也總像個開心果,時常逗別人開心、為別人解憂,卻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隱藏起來。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可因為心里承受的巨大壓力,成績總是跌宕起伏,每當想到母親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還強顏歡笑的樣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動力。雖然有時候感覺力不從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夠因為她的陪伴而綻露笑容,母親能夠因為她的成績而感到欣慰,她就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遲凱琳,14歲,遼寧省營口蓋州市梁屯學校八年四班學生。她,沉默寡語,一雙不大的眼睛總是閃著堅毅的光芒;她,身體瘦弱,卻有著一顆火熱、善良、堅強的心;她,年紀雖小,卻在人生的花季譜寫了一支支動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為先。提起凱琳的懂事、孝順,上下村沒有人不知道的。20xx年,凱琳的爸爸和媽媽出了車禍,媽媽當場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終于醒來,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左腿肌肉嚴重萎縮,比右腿細很多。這巨大的不幸將年僅七歲的小凱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媽媽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媽媽,令在場所有的人無不落淚。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剛出院不久,爺爺小腦萎縮加重,癱在了炕上;視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這個家該怎樣維持下去啊?小凱琳的爸爸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萬念俱灰,拒絕吃藥,拒絕吃飯,最后,是凱琳的一番話讓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她哭著說:“爸,我已經沒有媽了,不能再沒有爸呀,你要是沒有了,這個家也就完了,你別害怕,我現在長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豬,我能給爺爺洗腳……”爸爸再也聽不下去了,一把將女兒摟在懷里,眼淚奪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軀還能不如一個七歲的孩子嗎?從此,小凱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婦”。
每天放學后,放下書包,她就幫奶奶做飯、喂豬,那豬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時桶底碰到石頭,豬食就噴灑她一身。吃完飯,她讓奶奶歇著,她撿碗,刷碗,收拾好,再寫作業,寫完作業,給爸爸和爺爺洗腳、按摩。每天早晨,當其他小朋友還在夢鄉時,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幫奶奶做飯,扶爸爸出去鍛煉,給爺爺擦臉。每逢親戚、鄰居給送好吃的,小凱琳從不動口,她說她不吃這些,也能長大,爺爺、奶奶、爸爸身體不好,需要補營養。看著她小小年紀如此懂事、勞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凱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幫繼母做農活,給繼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繼母的喜愛。
助人為樂。一個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聽到鄰居顧奶奶喊道:“不好了,來雨了,我的苞米還沒裝到倉子里”。凱琳趕忙跑了過去,拿起土籃子就幫忙裝苞米,苞米裝完了,她全身也淋濕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邊涮拖布,看見河邊的石頭上放了一部手機和一百幾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誰忘在這兒的,就挨家去問,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動得去小賣店給她買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樣沒舍得吃,都拿回家給了小弟弟。
品學兼優。在學校,她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從不荒廢點滴時間,因此,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學習,她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尊敬老師,關愛同學,經常主動幫老師、同學做些事情;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從不買零食,從不亂扔紙張等等。
這,就是遲凱琳,一個小小年紀就閃爍著道德光環的好孩子。茫茫蒼穹多風雨,雛鷹展翅任翱翔。
在陜西的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生活著張釗一家,在這個只有爺爺、奶奶和張釗的三口之家里,他們相互照顧,相互依靠,過著簡單質樸卻幸福甜蜜的生活。
張釗,今年13歲,他出生前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他出生后不久母親也離家出走,而奶奶因為失去兒子悲痛過度精神恍惚。
張釗在爺爺的悉心撫養下慢慢長大。艱苦的生活環境從小磨礪了張釗的堅強個性,樸素樂觀的生活態度給了張釗陽光開朗的性格和積極上進的心態。由于張釗家所在的村子地處深山,隨著近年來爺爺年歲漸漸老了,家里沒有勞力,收入自然每況愈下。除了能領到政府的低保資助外,生活上的開銷總顯得捉襟見肘。
農忙的閑暇,張釗幫爺爺干完地里的活,他開始學村里的人去采草藥補貼家用。剛開始他就在家門口采一些便宜的藥材,后來漸漸走得越來越遠,周圍的山上他幾乎都跑遍了。什么地方適合哪種藥材生長、哪個季節采什么藥他心里都非常清楚,金銀花、蒼術、半夏、何首烏、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采到的藥材,在他看來這漫山遍野都是寶。為了能采到更多值錢的藥材,有時張釗要到遠一點的山上去。天剛放亮,他就帶著鐮刀、镢頭、口袋之類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20xx年爺爺查出患有冠心病,因為家里缺錢,他就想自己常常采藥,不知道有沒有什么草藥能治療爺爺的病。這樣想著,他就去找村里一位從鎮醫院退休的爺爺請教。那位醫生爺爺告訴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參就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藥時,張釗高興極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參,給爺爺煮水喝。后來張釗還陸續跟著醫生爺爺學會了很多治療和保健的方法。什么艾灸、酒火治療關節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簡單操作。
這個暑假張釗還跟醫生爺爺學會了拔火罐,他說山里濕氣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濕氣,讓經絡通暢,這樣爺爺奶奶哪里疼,一拔就好了。這些方法既省錢又能治病特別好!他要再跟著醫生爺爺多學習一些。
張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品學兼優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他還榮獲了“自強自立”明星學生稱號。在20xx年陜西省美德少年評選中,張釗榮獲全省“美德少年”稱號。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0字篇十二
有智者曾說,“生性樂觀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發現快樂,在逆境中找到光明。”
包頭市蒙古族學校六年一班男孩12歲的鋼寶立德似乎就是這樣的人,他永遠面帶淡淡的微笑,即便是他的爸爸媽媽都聽不見,他依然笑著說,“別怕,我就是你們的耳朵。”
鋼寶立德的爸爸天生聾啞,母親8歲的時候,因生病打針失聰。也許是上天有意眷顧這個無聲的家庭,十二年前,健康的鋼寶立德和雙胞胎弟弟降生了。
從小就懂事的鋼寶立德,細心觀察父母對話時打的手語,根據母親偶爾蹦出簡單物品的發音,加上自己的用心揣摩,學會了手語,成為了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小翻譯。
然而,姥姥李景蘭卻深知鋼寶立德的不易。“這么多年了,雙胞胎弟弟一點啞語都不會,即使是我也只會‘吃飯’、‘喝水’這樣的簡單手語,復雜一點的就不會了,可小鋼寶小小年紀,硬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手語。”當姥姥和媽媽溝通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就會著急發火,每次都是鋼寶立德來化解母親的怨氣,幫著交流。他還勸媽媽說,“姥姥照顧我們很辛苦,不要和姥姥生氣。”
而當爸爸媽媽生病時,鋼寶立德更是成為必不可少的小幫手。有一次媽媽因為患子宮肌瘤住院治療,他幫著媽媽向醫生介紹病情,又把醫生的治療方案告訴媽媽,解除了媽媽心里的疑慮。
因為全家只有鋼寶立德能夠流利地用手語和父母溝通,在他媽媽住院期間,為了能讓母親安心養病,讓姥姥晚上能睡個安穩覺,他白天晚上都在醫院陪護媽媽。媽媽的病好了,鋼寶立德也瘦了整整一圈。
鋼寶立德家離學校特別遠。從小學一年級入學的第二天,他和弟弟就開始獨立在托管班生活,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過周末。
在弟弟的眼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托管班,哥哥都像大人一樣呵護他。
托管班的老師把弟弟安排在靠窗戶的床位,鋼寶立德不知從哪里聽說,這樣容易中風,急忙要求老師把他的床和弟弟的床換一下。老師好奇地問,“難道你不怕中風嗎?”他憨厚地笑著說,“我不怕,只要弟弟沒事就好。”
在姥姥的心里,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鋼寶立德儼然已經成為了家里的小男子漢。每個周末回來,他都幫著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打掃衛生、洗衣服、洗碗,他樣樣都干,出去買東西,他搶著拎,看著他被塑料帶勒紅的小手,姥姥心疼不已。
提起鋼寶立德,姥姥李景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辦事,我放心。”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鋼寶立德干得細致入微,就連一些常常是大人做的事,他也辦得讓姥姥特別滿意。對于鋼寶立德這樣一個父母吃低保的家庭,姥姥每個月20xx多的退休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筆收入,每個開支的日子,鋼寶立德都領著弟弟去銀行取錢,然后小心翼翼,一分不差地帶回家。人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慢慢長大中,鋼寶立德正在用他那稚嫩的肩膀不斷分擔著家庭的重擔。
鋼寶立德從來沒有聽過自己的父母叫自己,曾經年幼的他也曾質問過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他們是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人。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先給姥姥、爸爸、媽媽塞到嘴里,讓他們先品嘗。當別的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時候,鋼寶立德卻知足地跟姥姥說,“帶瓶熱水,就挺好。”鋼寶立德特別愛惜東西,即使是平時帶的水瓶,他都用繩系在書包上,生怕丟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個水瓶蓋打碎了,放學見到姥姥和小姨,他都特別難為情。
在生活中,他更是節儉,從來不攀比、不亂花一分錢,每次買菜剩下的錢,他都如數交給姥姥。每周去上學,姥姥給他帶2元錢,周末回來,他把這2元錢,又交到姥姥手,一分沒花。
說起自己的父母,鋼寶立德也和其他孩子一樣覺得驕傲,“我的爸爸很帥氣,媽媽很漂亮。我是爸爸媽媽的耳朵,爸爸媽媽是我的全部。我們雖然沒錢,但是有爸爸媽媽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