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一
上帝的兒子耶穌降生在馬槽里,之后就像別的孩子一樣成長。當祂三十歲的時候,挑選了十二個學生,開始傳道工作。三年半中,祂醫病、傳道、趕鬼,幫助各樣有需要的人,將天國的道理說給人聽。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時候到了,耶穌就被自己的門徒出賣、被官兵捉拿、被無理審問、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放在墳墓里。
耶穌的死,讓許多曾經跟隨祂的人非常憂傷、絕望。他們所愛、所盼望的拯救者居然死了,而且死得如此悲慘。他們的希望破滅了。他們忘記耶穌曾說過:祂死后第三天要復活。
在第三天清晨,有一群愛耶穌的婦女帶著香膏到墳墓邊。他們在那里找不到耶穌的尸體,卻遇見了天使。天使告訴他們:「祂不在這里,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
耶穌復活之后,和愛祂的人共處了四十天,和他們談論天國的事,之后才升到天上。有一次,耶穌甚至出現在五百多人聚集的場合中。因此,祂的復活是證據確鑿的事實。
耶穌的復活,代表祂勝過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祂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遠和耶穌在一起。因為,耶穌現在仍然活著,所以祂聽得見我們向祂的禱告,會看顧我們每天的生活,賜力量給我們,讓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所以,復活節,是慶賀耶穌為我們復活,而且現在仍然活著,天天與我們在一起!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二
中秋節來歷簡介
中秋節為什么叫中秋節
中秋節,即農歷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為什么叫中秋節呢?這是因為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習慣由來已久。
農民春天撒下的種子,經過夏鏟夏等辛勤的.田園管理,到了中秋節,五谷雜糧相繼成熟。舉目一片金黃,就要開鐮收割大田作物了。人們為了喜慶豐收,能改善生活而祝賀。所以,中秋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外出辦事和遠離家鄉的人,有條件的都要趕回家中團聚。所以,這天晚上,人們在浩月從東方升起時,家家戶戶都把西瓜、月餅等最圓的果品、食物,放在院中的桌子上供月,也叫圓月。為了吉利,人們在供月后都要吃點月餅,慶祝團圓。
有的人還在八月十五之夜,用紙剪成兔子形狀,排放在院子里,將沒有成熟的大豆,即青豆或叫毛豆,放在兔子跟前。因為月中有個玉兔,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是自由的。玉兔喜歡吃毛豆,人們就以此來饗它了,這也表達人們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從習俗上看,過去中秋節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現在送禮更興旺。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三
一、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3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并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3項目標。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鑒于“六·六”教師節是教師自發組織設立的,國民黨政府沒有承認,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另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并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并一起作為我國教師節。由于種種原因,教師節實際上并未實行。
為了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高教師地位,1985年1月21日,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國務院關于建立老師節的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的教師節。從此以后,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在第一個教師節,當時的國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國教師發出慰問信祝賀節日,同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團中央、全國教育工會等單位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慶祝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萬里在會上發表講話,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向全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熱烈祝賀節日。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二、教師節簡介
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后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為教師節。1951年,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曾宣布“五一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執行的結果是教師節沒有了。“”中,教師被貶為“臭老九”,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從1980年起,全國教育工會開展“慶教齡”、“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等一系列尊師重教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政治、社會地位。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提案指出,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并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同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
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1984年10月,萬里、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對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的請示圈閱。
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
1985年1月,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出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從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著名人文學者李漢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他認為:傳統節日是世代相傳,我們已無權擇日;而重新設定的節日是由我們自己擇日的,就應當考慮這日子是否有歷史文化內涵、如何接續歷史傳統。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該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是非常合適的。經權威部門研究測算,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陽歷),這個日子也恰當其時:新學年開始時的繁忙已經過去,可以有時間籌辦教師節和國慶節。
三、教師節習俗
臺灣于每年9月28日慶祝教師節,此日亦為中國古代教育先驅孔子的誕辰。教師節最早由國立中央大學在1931年發起建立,日期為6月6日,1932年被國民政府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教師節;1939年教育部改定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后來經歷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國歷應為9月28日;故于1952年由國民政府行政院提請總統明令:孔子誕辰及教師節改為9月28日,以紀念至圣先師,并慰勞教師們的辛勞。
香港于主權移交前,教師節跟隨中華民國的習慣定于每年的9月28日;主權移交后則跟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為每年的9月10日。
阿爾巴尼亞的教師節是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母親節的前一天。在教師節這天,阿爾巴尼亞放假一天。
捷克教師節是一個假日,定于3月28日,這一天是janámoskomensky(comenius)的生日。學童們會在教師節這天送花給他們的老師。
印度的教師節是9月5日,并紀念印度第二位總統sarvepalliradhakrishnan,他也是一位教育家。在傳統上,印度教師節的這天,學校教書的工作是交給較高年級的學生負責,讓老師們能夠休假。
拉丁美洲的教師節為9月11日,這個節日是在1943年巴拿馬所舉行的泛美教育會議(interamericanconferenceoneducation)上所制定的。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faustinosarmiento的逝世紀念日。
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也會根據自己的國家的歷史,設立教師節,在巴西。教師節是每年的10月15日;墨西哥的教師節始于19的9月,由國家議會頒布5月15日為教師節,并于19首次慶祝。
美國的教師節是5月的第1個星期二,是個放假的節日。
韓國的教師節是5月15日,在這天,學生們會送給老師們康乃馨,并和學生一起渡過歡愉的一天。
新加坡的教師節是9月1日。這天新加坡所有的學校放假一天。
委內瑞拉——每年1月15日定為教師節。這天除慶祝大會外,還有向教師獻花等敬師活動。
泰國——每年1月16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全國學校放假,隆重慶祝。各地的慶祝儀式上,向當年退休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頒發獎狀并獻花。
蘇丹——從1971年2月24日起,全國實行教育改革,將這天定為教師節。中、小學一律放假一天,以示慶祝和紀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前后的一周之內,全國廣泛而隆重地舉行尊師重教活動。國家向優秀教師頒發勛章或授予榮譽稱號等。
德國——每年6月12日定為教師節。各地開展尊師敬師活動。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一個周一定為教師節。節前,國家要召開教師代表大會,表彰和命名一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還頒以重獎。
朝鮮——為紀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發表《社會主義教育提綱》,將這天定為教師節。
印度——每年9月5日定為教師節,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兒童節同時定為印度兒童教育工作者的節日。
前蘇聯——每年10月的第一個周日定為教師節。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四
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只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 —— 松蘇內吉
我知道什麼是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爾基
要工作,要勤勞: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 ——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勞動之中,人就要靠勞動而生存。 —— 蘇霍姆林斯基
在重視勞動和尊重勞動者的基礎上,我們有可能來創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勞動和科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種力量。 —— 高爾基
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 —— 馬卡連柯
熱愛勞動吧。沒有一種力量能象勞動,既集體、友愛、自由的勞動的力量那樣使人成為偉大和聰明的人。 —— 高爾基
我只相信一條:靈感是在勞動時候產生的。……勞動,這是一切鈍感的最好的醫生。 —— 奧斯特洛夫斯基
只有人的勞動才是神圣的。 —— 高爾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紳
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 李大釗
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 陶鑄
所有現存的好東西都是創造的果實。 —— 米爾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訓練。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盧梭
勞動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 —— 盧梭
完善的新人應該是在勞動之中和為了勞動而培養起來的。 —— 歐文
體力勞動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 —— 馬克思
勞動卻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 —— 拉·喬乃尼奧里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 威廉·配第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五
中秋節起源于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的中秋節大家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團聚。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姐姐、姑姑、媽媽都在我家過中秋節。這中秋節還有一個由來呢!
從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后羿射死了玉皇大帝的九個兒子,被罰下凡間,在凡間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進來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巧遇到了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第二天,逄蒙趁后羿出門打獵時,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辦法只好吞下不死藥升天了。百姓們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料,祈求平安。
現在也有很多人會在月下擺設香料。在中秋節最重要的就是賞月了,中秋節的晚上大家都要打開窗戶,仰望天空賞月,那月亮又大又圓,可惜這次中秋節下雨,月亮沒有出來,我們全家邊吃月餅邊看中秋晚會。
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能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過中秋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最著名的春節、元宵節,還有令人快樂的端午節、兒童節當然,肯定少不了與春運并齊的秋運——中秋節。
中秋節時,傳說有一個工匠,他覺得月亮很圓﹑很美。于是他便照月亮的形狀做了一張厚厚的大餅,并在大餅上雕出好看的花紋來。這樣一來,大餅就變得十分美麗。工匠就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月餅”。官府得知后,便把制作月餅的那天叫做中秋節。
今天我要去我的叔叔家。我們一起吃團圓飯,吃得好開心!叔叔和爸爸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我在一旁安靜的吃飯,我們老師說過—食不言嘛,下一句是什么來著?不管它。我吃完飯后就吃月餅,把我撐死了!撐死了哪有時間賞月亮啊!我干脆看電視上的月亮!等我好點了,再去看看真月亮吧!
聽說9月9日南京晨報上有一張“月報”。我便把它放在暗房里,呀!還真有大月亮呢!又圓又大,又厚又香哎哎哎,那不成月餅了嗎?我是一只小饞貓。我可惡的小老弟笑我是大豬,我懶得理他。可最后,我們吵起來了,還吵得“不亦樂乎”。他講我一句“大豬”,我講他一句“大狗”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六
19世紀,資本主義高速發展,資本家為追逐利潤,普遍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以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工人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以美國為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無產者的巨大憤怒。為了爭取基本的生存條件,工人們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與資本家作斗爭。當時提出的罷工口號,就是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
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8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集會,決定于1886年5月1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8小時工作制。5月1日,美國各地同時爆發了罷工運動和__,20多萬工人參加了斗爭。僅芝加哥一個城市,就有4.5萬名工人涌上街頭,致使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處于癱瘓狀態。
罷工運動所表現的革命力量使政府_和資本家極為恐慌,但他們不甘心接受工人的條件,5月3日,芝加哥政府_用暴力鎮壓工人。他們組織破壞分子在警察的保護下混進罷工隊伍,故意制造混亂,以此為借口,當場開槍打死打傷4名工人。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極大憤慨,第二天,上千名工人為死難工友舉行追悼會,聲討政府_的暴行。在大會即將結束的時候,近百名警察沖進會場,掄起棍子,朝工人頭上、身上打去。偽裝在工人隊伍中的資本家走狗,向人群投擲炸彈,當場有幾名工人倒在血泊之中,幾名警察也被炸死炸傷。這是資本家故意制造的事端,為政府_大規模鎮壓工人提供了借口。政府立即調動大批軍警,瘋狂向工人隊伍開槍,有多名工人被打死打傷,更多的工人被逮捕,其中包括8名工人領袖被交付法院。8月20日,法院判處7人絞刑,一人徒刑。工人們不服,向州法院上訴,裁決是維持原判。后又向聯邦法院上訴,但他們根本就不受理此案。這激起了美國各地工人群眾的強烈_,工人們聯合起來,紛紛舉行_集會。但政府_仍然于次年11月殺害了其中4名工人領袖,3人改判無期徒刑。一名則死于獄中。美國芝加哥工人的鮮血,燃起了全國工人斗爭的烈火,并迅速蔓延到歐洲和其他大洲。全世界的工人階級紛紛舉行罷工運動,與資本家斗爭。
在世界進步輿論的廣泛支持下,在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堅持斗爭下,美國政府終于在一個月后,宣布實施8小時工作制,美國工人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為紀念美國工人的罷工運動,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成立大會,會上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共同節日———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__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_,以示慶祝。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將“勞工權利”、“勞工尊嚴”、“勞工神圣”等全新的觀念引入中國,為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積淀了心理基礎。19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_集會,爭取8小時工作日,主題就是“勞工神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勞動人民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國家的主人。每年的五一勞動節,黨和政府都要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目的
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于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所以,人們才這么注重勞動節。
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文明,勞動者是一切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勞動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總結了體力勞動的經驗,體力勞動者實現了腦力勞動者的設想。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應該讓人民認識到這一點。尤其腦力勞動者更應該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歷,體力勞動者【即無產者】用生命和鮮血與腦力勞動者【即資產占有者】的斗爭的意義,兩者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人類的私欲制造了無數的矛盾,結下了窮與福的恩怨,如今,腦力勞動者【即資產占有者】應該為體力勞動者【即無產者】服務,體力勞動者創造的財富應與大家共享。兩者是一個整體,離開誰都無法發展人類文明。勞動的光榮在于科學的認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根本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的結果。
每年五一節是勞動者的節日,五一節不是那些靠掠奪勞動者的智慧和物質財富而發家的強盜的節日。
五一黃金周
9月18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了1949年12月23日中國政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每年春節、五一和國慶節法定節日加上調休,全國放假7天,形成了3個黃金周。
12月14日,中國國務院第二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春節的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由7天調整為3天,減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法定節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黃金周也將成為歷史。起,五一黃金周變為五一3天小長假。
政府表彰勞模
五一期間無論是央視晚會的大型表彰,還是各個政府機構、社會團體等,都會對優秀工作者進行表彰。
商家促銷
無論是網絡電商還是線下實體店,都會舉行大型促銷活動,刺激消費。
旅游休閑
對于工作者來說,想休假旅游的機會很少,五一勞動節的3天小長假,不少人選擇出游。
短信祝福
經常的忙碌狀態不利健康,五一期間不少人會選擇短信問候,提醒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世界各國五一勞動節習俗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節日,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并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泰國----在五一全國統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不過規模一般都不會太大。今年泰國1日放假,2日補休。
日本----日本是一個節日比較多的國家,5月1日前后的節日就很多,如4月29日植樹節、5月3日憲法紀念日、4日國民假日、5日兒童節,這些假日連起來,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時間,最長的甚至達11天。
美國---恰逢周末,美國30日、1日都休假,但以往都只在1日休假一天,沒什么慶祝活動。
俄羅斯---5月1-3日全國放假,屆時各政黨都會齊聚紅場進行演講等,普通市民會舉行_。
德國---1日放假一天,今年周末和五一節重合,但德國也只休一天,并不會補休。據悉,每年德國很多人都會借五一這個機會_,_政府,要求減稅。今年也不例外,從30日就有_亂發生持續到1日,很多超市被搶,汽車被砸、燒。
意大利---意大利盡管承認五一國際勞動節,政府也表示尊重勞工,但一般人并不舉行專門的慶祝活動,也沒有全國性的五一假期。
墨西哥----今年5月1日也是墨西哥的兒童節,但墨西哥沒有全國性的休假。以前有過在五一這天工人罷工或_等活動,但今年沒有。
秘魯----1日放假,2日補休。沒有什么慶祝活動。
波蘭----1日放假,由于3日是波蘭國慶節,有的單位會從1日休到3日。5月1日時,波蘭全國工會協議會、民主左派聯盟黨、社會民主黨、勞動聯盟等左派團體和政黨舉行了慶祝五一群眾_活動,_隊伍打著8小時工作日等標語。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七
三八婦女節的來歷簡介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于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19,美國社會黨人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克拉拉。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余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但未規定確切的日期;19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
192月的最后一個周日,俄羅斯婦女以舉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示威游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19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戰示威游行;193月8日(俄歷2月23日),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
可以說,正是20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的女權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而不是人們想當然的“國際婦女節”只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遺產。
現代變遷
中國首度公開、正式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在1924年3月的廣州,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蜜月期。從1924年中國人第一次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以來,該節日己經成為了國共兩黨領導中國婦運的重要場域。“三八”國際婦女節代表革命傳統及其作為中國百年婦運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后來在我國,每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還有展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評選活動的傳統,活動將評選并表彰中國婦女在各行各業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貢獻。
婦女節年齡范圍是什么
《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婦女”一詞的含意,僅指“成年女子”并無其他特殊意指。
已婚女子被稱作“婦人”。在官方辭典中,婦女的定義是成年女子的通稱。在司法解釋中,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在現實生活中,婦女通常指有孩子的女性。
也就是說成年女子只要是年滿十八歲,就屬于是“婦女”的范疇,并不是專指結了婚的女性!
它是屬于所有年滿十八歲周歲以上女性的。三八婦女節18歲以上的所有成年女性的節日。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于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美國社會黨人在1909年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1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余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但未規定確切的日期;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1913年2月的最后一個周日,俄羅斯婦女以舉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示威游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1914年3月8日,歐洲多國婦女舉行反戰示威游行;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可以說,正是上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的女權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而不是人們想當然的“國際婦女節”只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遺產。
每逢“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各國婦女組織和女權活動家努力推動婦女權利進入國家、區域和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議程,提示國際或國家關于對婦女議題的性別盲點。她們鼓勵和組織婦女們分享個人的經歷,討論色情文化、托兒所、性騷擾、強奸、家庭暴力(如毆打妻子、虐待兒童)等問題,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網站反映婦女生活與工作狀況的調查與報告文件,采取制定相關政策。
婦女節的習俗
三八婦女節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還有許多專屬女性的節日,而且幾乎是每個月都有。
掌權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里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號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眾群起攻之。
少女節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節”。
媽媽節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歷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著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涌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后,便在神像前大唱贊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繽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內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節”、母親要帶著孩子參加游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勞動節來歷及簡介200字篇八
年夜飯的來歷簡介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時家庭成員要盡可能地齊全,許多遠在外地的家庭成員也總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中,因此這頓年夜飯又稱“團年”。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于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只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內容要求較高,飯菜要盡可能豐富,一是為了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著來年的豐衣足食。
關于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于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伙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
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里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涂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覺,在家里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里,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么不易得來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年夜飯的意義:吉祥、發財、圓滿、團圓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炮仗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除夕
上一篇:最新招商引資年終工作總結匯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