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膽的投資
趙恒的皇后郭氏,賢惠淑德,執(zhí)掌后宮,善待嬪妃及宮女內(nèi)侍。郭皇后生性節(jié)儉,反對侈靡,同趙恒裝神弄鬼、揮霍無度的作為形成鮮明的對比。她不僅自己厲行節(jié)約,就是族人進(jìn)宮探望她,服飾穿得稍微華麗些,她都要嚴(yán)詞戒勖。娘家人常在她面前嘀咕,想謀個一官半職,她也從來不答應(yīng)。正是由于這樣,趙恒非常敬重她,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從來沒有紅過臉。
景德四年(1007年),她跟從趙恒到西京洛陽拜祭諸陵,途中偶染風(fēng)寒,回京后竟一病不起,雖經(jīng)太醫(yī)診治,沒有任何好轉(zhuǎn),猝然而逝。謚稱章穆皇后。
郭皇后去世后,宮中還有數(shù)名嬪妃,最得趙恒寵眷的屬劉德妃,次為楊淑妃。
劉德妃就是后來有名的劉皇后。說起這個劉皇后,頗有些傳奇色彩。
劉德妃原來是一個花鼓女,一個偶然的機(jī)會,使她當(dāng)上了嬪妃,此后的一生與宋朝的政治緊密相連,甚至對北宋政局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
劉氏本名劉娥,太原人,后遷移到四川。父親劉通為虎捷都節(jié)度使、嘉州刺史。隨太宗皇帝出征太原,死在途中,劉家自此衰落。其母夢見月亮入懷而懷孕。父親死在軍中時,劉娥還在襁褓之中,被寄養(yǎng)在外婆家,后母親又病亡。開始,還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門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為生活發(fā)愁,劉娥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生活上的累贅。因為無依無靠,劉娥幾次想自盡,離開這個苦難的世界。少年貧寒的滋味,使這個本來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尋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欲望和心機(jī)。
一天,游鄉(xiāng)銀匠龔美在劉娥的家門前擺攤,劉娥閑來無事,便在旁邊看熱鬧。
游鄉(xiāng)的工匠見多識廣,見人能說人話,見鬼能說鬼話,不管是什么人,都能搭上腔,邊干活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同你神侃,活干完了,拍屁股走人,下次有幸碰上了,那就是熟人。
銀匠龔美看見劉娥后,一下子被小姑娘的姣容吸引住了。心里想,我游鄉(xiāng)串巷走遍了四川,閱人無數(shù),從未見誰比眼前這個小姑娘漂亮,按說書人的說法,真的是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是一個任何男子見了都要引起一番沖動的女人。因此,他不由得對劉娥多看了幾眼。劉娥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沒好氣地問道:你干活呀!怎么老看我?
龔美說:我并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貴。我閱人無數(shù),從未遇見過像你這樣貌美而大貴之相。
劉娥以為龔美是在調(diào)侃自己,有些落寞地說:我是一個很窮的人,吃了上頓沒下頓,連生活都沒有著落,談什么大貴啊!
像你這樣一個美人,還愁沒衣穿、沒飯吃嗎?龔美反問道。
劉娥回答說:你怎么還這樣說話,何必要取笑我呢?
我也一樣是個窮小子,怎樣好笑話你?龔美辯解道。
那你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呢?
龔美見眼前這個小姑娘說得天真率直,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個小美人身上投資,賭一把,說不定能賺大錢。
龔美雖是一個小生意人,卻有獨到的眼光,他想在這個小姑娘身上投資,做一筆似乎很難得到回報的投資。
龔美是個聰明的投資人,他在做一筆瘋狂的投資,投資對象:美女;期望值:美女變貴妃。
由于有了投資的想法,他便對劉娥講,說他有一個辦法,能使劉娥今后大富大貴,吃不完、穿不盡。
劉娥以為龔美騙人,不想搭理他了。
我說的是真的。龔美認(rèn)真地說,只要你能夠聽我的話,暫時忍受屈辱,吃點苦,我保你今后一定能享受榮華富貴。
劉娥見龔美不像是開玩笑,也有所心動,心里想,從來做人都要能屈才能伸,吃得苦中苦,才為人上人。如果真的能有好日子過,暫時吃些苦、受些罪算不了什么。但她不知道龔美怎樣給她帶來榮華富貴,半真半假地問道:你說說看,怎樣才能得到榮華富貴?
龔美知道劉娥心有所動,便對劉娥說出了他的計劃,他叫劉娥隨他學(xué)習(xí)鼗鼓,然后一同上京城闖天下,憑她的美貌和自己教給她的技藝,如果能得到哪位王子皇孫的賞識,說不定就可一步登天,榮華富貴也就纏上她了。
劉娥低頭想想,覺得自己已是窮困潦倒,呆在這窮山溝里,永無出頭之日,出去闖一闖,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只是益州離京城,遠(yuǎn)隔千山萬水,自己一個弱女子,身無分文,怎么去呢?
龔美似乎看穿了劉娥的心事,便說只要她愿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辦法。劉娥說道:我同你非親非故,你憑什么要幫助我?
我雖是一個銀匠,也頗通相術(shù)。龔美說,你有后妃之相,將來一定能大富大貴。
我現(xiàn)在是個窮光蛋。劉娥仍然不放心地說,沒有什么報答你。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馬上報答我。龔美認(rèn)真地說,只要你日后有了出頭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當(dāng)我有困難的時候,接濟(jì)我一二即可。
劉娥本是一個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鄉(xiāng)間,一日三餐都有問題,那種富貴的生活,是她連想都不敢想的。聽龔美說得認(rèn)真,不像是開玩笑,便提議與龔美結(jié)拜為兄妹,日后有了出頭之日,一定不忘龔美的大恩大德。
龔美當(dāng)然是求之不得,兩人真的焚香對拜,結(jié)為異姓兄妹。然后,兩人結(jié)伴,一同前往京師。
這趟京師之行,對于劉娥,是走出窮鄉(xiāng)僻壤,到京城去碰運氣,對于龔美,則是一項投資的開始,投資項目:美人。
2. 美人進(jìn)京
在赴京城途中,龔美教了劉娥一項技藝打鼗鼓,鼗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zhí)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原本是小商販用來招徠顧客的道具,配上鼓聲唱著曲子,就成了一種說唱藝術(shù)。
原來,龔美小時本是個玩鼗鼓的,后來才改行做銀匠。他的鼓詞鼓術(shù),都是在傳統(tǒng)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改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fēng)味,格外地新穎別致。劉娥天生麗質(zhì),聰穎絕倫,加之心靈手巧,鼗鼓的敲擊方法一點即通,教唱的曲兒一學(xué)即會,更兼珠喉婉轉(zhuǎn),唱起曲兒格外動聽。有時,她覺得龔美教的詞調(diào)有不完善的地方,還要自行修改,故她的擊打方法和唱的曲調(diào)是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賣唱,后來又買了一面小銅鑼,每當(dāng)演出的時候,龔美敲銅鑼,劉娥打鼗鼓唱曲,居然創(chuàng)造出一種男女合演的花鼓戲。這在當(dāng)時可是新鮮事兒,二人逢州過縣,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觀眾,甚至還在不少地方引起轟動,不但吃住的問題解決了,而且還略有結(jié)余,兩人分外高興。
兩人到了京師,在最繁華的地段找了家客棧住下。第二天,便在鬧市區(qū)找一塊空場子,打起鼗鼓,敲響銅鑼,擺地攤賣唱。
打鼗鼓的技藝,在京城是一件新玩意兒,以前從沒有人這樣玩過。京城的特點是人多,而且閑人特多,閑人都喜歡瞧新鮮、湊熱鬧。他們突然看見一位絕色美人,敲著新奇的鼗鼓,唱著動聽的曲兒,一下子就圍了過來。劉娥見圍的人多了,表演起來格外賣力,有節(jié)奏的鼗鼓聲,銀鈴般的歌聲,加上苗條的身段,更有賣弄風(fēng)騷的表演,使圍觀者如醉如癡,三五日間,便轟動了汴梁城。人們爭相前來觀看,劉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兩人賺得個缽滿盆滿。
趙恒此時年方十四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冊立為太子。他早就聽說蜀中出美人,欲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聽說京城來了個唱鼗鼓戲的川妹子,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但長得漂亮,曲兒也唱得動聽,便動了好奇之心,欲前往一睹為快。帶了幾個近侍,微服去看劉娥的表演。
劉娥雖然年紀(jì)不大,但頗通人情世故,見一個氣度不凡的公子,帶著幾個隨從擠進(jìn)來觀看,知道定是非常人,便拿出渾身的絕活兒,表演起來格外賣力,甚至有時抽個空兒向這位公子哥飛個媚眼。
趙恒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初見劉娥的花容玉貌,已經(jīng)被她的美色弄得目眩神迷,再加上劉娥有意地目挑眉語,暗中傳情,更惹得他意馬心猿、渾身發(fā)燒,恨不得沖上前去將這位美人摟在懷里,狠狠地親上幾口,怎奈在大庭廣眾之下,由不得自己的性子。回到府邸,他立即命人去把打鼗鼓的女子召進(jìn)襄王府。
問起劉娥的身世,她說自己姓劉,名娥,山西太原人氏,后來流落到益州,祖名延慶,曾在晉、漢時代做過右驍衛(wèi)大將軍。父名通,在太宗朝做過虎捷都指揮使,隨同太宗出征太原,中途病逝。母親不久也病逝,她是由外婆家撫養(yǎng)長大的。后舅家人相繼去世,就與表兄龔美游走四方,以賣唱糊口。前不久才來到京城討生活。說到傷心處,兩眼含淚,一副凄切之態(tài),使人越覺得楚楚可憐。
趙恒是越看越愛,越愛越看,當(dāng)即決定,將劉娥留在襄王府做侍女。
劉娥隨同龔美進(jìn)京的目的,就是要投身公子王孫,謀求榮華富貴,進(jìn)京不久,就有此奇遇,一步登天進(jìn)了襄王府,當(dāng)然是求之不得。
龔美的投資項目,第一步已經(jīng)成功了。劉娥也如愿以償,進(jìn)了富貴官宦人家。
龔美的投資,能夠收到回報了,他在等。
3. 美人進(jìn)宮
趙恒貪戀劉娥的美色,才將她收入王府。劉娥進(jìn)入襄王府后,名義上是侍女,實際上享受著遠(yuǎn)遠(yuǎn)超過侍女的待遇。
劉娥進(jìn)京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公子王孫,過上那榮華富貴的日子。進(jìn)了襄王府,同襄王趙恒,一個有情,一個有意,一個是含情脈脈,憐香惜玉,一個是移篙近舵,投懷送抱。真是洛皋解珮,幸遇陳思,神女行云,巧逢楚主。兩人相憐相愛,如膠似漆,掉進(jìn)了溫柔鄉(xiāng),熔成了鸞鳳交。
趙恒的乳母泰國夫人,對來歷不明且出身低賤的劉娥十分不滿,要求趙恒將劉娥驅(qū)逐出襄王府。趙恒正當(dāng)少年,遇到劉娥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情投意合,如何能輕易舍棄。乳母見趙恒不聽話,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宗皇帝。
太宗聽說兒子小小年紀(jì)便沉溺于女色,勃然大怒,勒令趙恒立即將劉娥逐出襄王府。
乳母的話可以不聽,父皇之命卻是難違,萬般無奈之下,趙恒只好將劉娥送出宮,表面上是將她送回四川老家,暗地里卻將她送到親信幕僚張耆(原名張旻)的家里。張耆悄悄安排家人悉心照顧劉娥,為了避嫌,他自己每天都睡在襄王府中。
趙恒送走劉娥之后,奉太宗之命,娶了名將潘美第八個女兒為妻,潘氏成了他第一位正妻。趙恒雖然娶了潘氏,但一有機(jī)會,就悄悄溜到張耆家與劉娥私會,張耆的家變成了他金屋藏嬌之地。
劉娥的處境雖然不那么名正言順,一般的女子,可能會厭倦這種偷偷摸摸的生活,但劉娥不是尋常女子,此時的她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借這個機(jī)會,在張耆家里博覽群書,遍讀史經(jīng),研習(xí)琴棋書畫。
趙恒見劉娥如此善解人意,更是對她另眼相看,從心里真正地愛上了這個女人。劉娥是趙恒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而且這份愛情終身不變。
投資人龔美在等,他在等投資的最終回報,劉娥在等,她要等那出頭之日。資源共享是長遠(yuǎn)的,等待是漫長的,兩人這一等,等了十五年。
十五年后,太宗皇帝駕崩,趙恒即位做了大宋第三代皇帝。趙恒做了皇帝后,立即派人把劉娥接進(jìn)宮,劉娥終于撥開烏云見太陽,重見天日了。
劉娥進(jìn)宮之后,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榮升為德妃。按宋宮制度,皇后以下的命婦主要有妃、嬪兩等。妃有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四等,嬪的等級則多達(dá)十七等,其下又有婕妤為一等,美人為一等,才人和貴人為一等。當(dāng)時趙恒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已死,第二任妻子郭氏封為皇后。
劉娥生性機(jī)敏,為人機(jī)巧多變,對郭皇后十分殷勤,與其他嬪妃相處得也很好,算得上是八面玲瓏。由于她很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宮中嬪妃沒有人不喜歡她,包括宮女在內(nèi),無人不稱她賢德。
時隔不久,劉娥進(jìn)位修儀,不久,又冊封為德妃,地位不斷攀升。
劉德妃得寵之后,稱龔美為兄,命他改姓劉,然后請求趙恒賜給一個官職。這個聰明的投資人,果然收到了回報。
4. 趙禎的身世之謎
郭皇后去世后,宮中還有數(shù)名嬪妃,最得寵者當(dāng)屬劉德妃,次為楊淑妃。
此時,趙恒尚無子嗣,故去的郭后雖然生過三個兒子,但個個短命,沒有一個活下來;楊淑妃也生了兩個兒子,也都先后夭折。劉德妃很想生個兒子,好向趙恒要求繼承皇后之位。無奈肚皮不爭氣,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也沒有懷上龍種。這時候的劉德妃,已經(jīng)是三十七歲的女人了。看來,她是一只不生蛋的母雞,命中注定不能生兒子了。
趙恒望子心切,又選納前宰相沈義倫的孫女沈氏進(jìn)宮為才人。此時的沈氏只有十四歲,又是名門之后,這個女人進(jìn)宮,對劉德妃在宮中的地位帶來了巨大威脅。朝中群臣一直贊成立沈才人為新皇后,趙恒卻遲遲不表態(tài),顯然,他心里還有個劉德妃。
劉德妃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郭皇后在世的時候,她沒有非分之想,當(dāng)郭皇后沒了的時候,她對中宮之位實在是有些心動。但她知道,自己肚皮不爭氣,不能生兒,如果有兒子,就有了競爭皇后的資本。經(jīng)過一番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個移花接木,也就是借腹生子之計。
劉德妃先用自己的侍女李氏的美色去打動趙恒,讓李侍女去做趙恒的司寢。司寢的職責(zé),就是給趙恒鋪床疊被,當(dāng)然,只要趙恒高興,她隨時可以在那個床上陪主人睡覺。
劉德妃的目的很明確,自己生不出兒子,就讓李侍女去替她生,等她懷了龍種、生了兒子之后,抱過來據(jù)為己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是她借腹生子的全盤計劃。
李氏是杭州人。父親李仁德在吳越王時曾任左班殿值,母親早年去世。吳越歸順于宋廷后,李仁德在遷徙汴梁的途中染病身亡。繼母攜所生子改嫁,只剩下李氏孤零零的一個人,無以為生,只好削發(fā)為尼,在尼姑庵討一口飯吃。
有一次,劉德妃到尼姑庵拜佛,見李氏相貌嬌美、舉止從容,料定她是一位大家閨秀,便與她交談起來。李氏像是遇到了知己,對劉德妃說起了自己的身世。劉德妃頓起同病相憐之感,將李氏帶出尼姑庵,收為自己的侍女。李氏文文靜靜,沉默寡言,深得劉娥信任。
李氏年輕,人也長得漂亮,而且性情溫和、善解人意。
趙恒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新來的司寢,不需要李氏主動提出要求,趙恒就臨幸了她,由司寢變?yōu)槭虒嫞瑤锥仍朴辏钍虄汗粦焉狭她埛N。
一次,身懷有孕的李氏隨趙恒出游,不小心碰掉了頭上的玉釵,玉釵掉落在地。趙恒暗自祈禱:玉釵若完好無損,當(dāng)生下男孩。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這雖是一個傳說,但既從側(cè)面反映了趙恒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情,也是趙恒無奈之余求助神靈降子的真實寫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果然是個兒子。
趙恒中年得子,大喜過望,給這個新生嬰兒取名受益;并晉封李侍兒為才人。這個受益,后來改名趙禎,就是宋仁宗。
劉德妃沒有將這個孩子留在李才人的身邊,而是抱過來據(jù)為己有,這就是她設(shè)想的移花接木之計。劉德妃把李才人生的兒子抱過來后,對楊淑妃說,由她們兩人共同撫養(yǎng)這個孩子,楊淑妃為人隨和,一口答應(yīng)了。為了防止真相外泄,劉德妃嚴(yán)厲地告誡宮中的宮女太監(jiān),就說孩子是她生的,誰要是說漏了嘴,后果自負(fù)。
劉德妃所說的后果是什么,這些宮人清楚得很,除了死,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從此,趙受益的身世成了宮中的一等機(jī)密,誰也不敢提這件事。
想到嚴(yán)重的后果,誰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呢?
李才人做人向來很溫和,眼看自己的兒子被劉德妃抱走,心里雖然不高興,但懾于劉德妃的權(quán)勢,也不敢流露任何不滿的情緒,否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zāi)難,可能還會危及兒子的安全。
趙恒寵愛劉德妃,也默許了她抱養(yǎng)李才人之子這件事。
從此,趙受益的起居就由劉德妃和楊淑妃照料,趙受益呼劉德妃為大娘娘,呼楊淑妃為小娘娘。
劉德妃終于如愿以償了,自己生不出兒子,卻堂而皇之地當(dāng)上了皇子趙受益的生母。
劉德妃以色得幸,專寵后宮,這是私欲所致,幸虧劉德妃雖有心計,卻未為惡,事郭后恭敬有加,待楊妃也以和為貴,雖然將宮中侍兒所生之子據(jù)為己有,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她上不敢欺罔趙恒,下也未加害李氏,只不過借此以攫皇后之位,貪圖尊寵而已,雖然有些狡詐,但也無大惡。
后世之人不齒劉娥的行為,將這段故事演繹成匪夷所思的貍貓換太子,至有貍奴換主之訛傳,并說這件事是宦官郭槐一手操辦的,包拯三審郭槐,致使仁宗皇帝寒窯認(rèn)母。這都是捕風(fēng)捉影、荒唐之談,都是文人杜撰出來的,描寫雖然風(fēng)趣,但卻歪曲了歷史。
5. 后宮有了新主人
后宮無主,時間長了不行,趙恒不準(zhǔn)備再拖了,他決定要立新皇后。
當(dāng)時的皇后候選人有三個,劉德妃、楊淑妃、沈才人,其中,劉德妃的要求最迫切,而且她還在背后給趙恒吹了不少的枕頭風(fēng)。
冊立皇后是件大事,趙恒當(dāng)然要與大臣們商議一下,不過,他的態(tài)度很明朗,就是要冊封最寵愛的劉德妃為后,誰知他的話剛出口,就引來了激烈的反對聲,翰林學(xué)士李迪認(rèn)為,劉德妃出身寒微,不足已母儀天下,旗幟鮮明地反對立劉德妃為后。
趙恒聞聲臉色大變,反駁道:劉德妃祖父劉延慶在晉、漢的時候做過右驍衛(wèi)大將軍,父親劉通在太宗皇帝駕前,官至虎捷都指揮,世代將門,怎么能說是出身寒微呢?
參知政事趙安仁出班啟奏,他說沈才人是宰相沈倫的孫女,出自相門,更合適當(dāng)皇后。
這就是說,沈才人出身名門,歷史清白。
看來,大家都不認(rèn)同劉德妃,對她的履歷壓根就持懷疑態(tài)度,什么祖父是右驍衛(wèi)大將軍,父親曾任都指揮使,可能都是造假,不足取信。因為這些都是她自己說的,誰也不能證明她的身份。
趙恒見幾臣群起反對,蠻橫地說:劉德妃入宮在前,沈才人入宮在后,不能亂了次序。
堂堂的一國之君,竟然說出了如此荒唐的話,封皇后也要論資排輩,講究個先來后到。群臣見皇上發(fā)了脾氣,誰也不敢出聲了。
趙恒見大家安靜了,放緩了口氣說:朕曾在宮里宣諭,無論哪一個嬪妃,誰先生得兒子,即立誰為后,現(xiàn)在劉德妃生下的皇子已經(jīng)三歲,君無戲言,朕怎么能自食其言,失信于德妃呢?
其實,這個兒子到底是誰生的,他自己清楚得很。他為了能使自己心愛的人順利地登上中宮之主的位子,竟對文武百官撒了個彌天大謊。
群臣聽了,再也沒有人多言。既然她生了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即將立為儲君,母憑子貴,皇上力排眾議,誰還敢再說什么呢?
趙恒見反對的人閉嘴了,便命丁謂傳諭學(xué)士楊億起草詔書。
楊億為人很正直,他以為這事終不妥,不肯奉旨。丁謂勸道:學(xué)士勉強(qiáng)作了此詔,不愁不富貴啊!
楊億搖搖頭說:像這樣的富貴,不要也罷,你還是讓別人去享受這個榮華富貴吧!
丁謂見楊億拒不奉詔,不好強(qiáng)求,只好命令其他學(xué)士起草這份立后詔書。
6. 皇后的野心
劉氏原本是益州窮鄉(xiāng)僻壤的一個小女子,由于碰上了一個眼光獨到的投資人,才走上了飛黃騰達(dá)之路。進(jìn)京之后,憑姿色取寵于趙恒,進(jìn)宮之后,從美人、修儀、德妃,一直攀升到后宮的最高地位中宮之主。她的命運,極富傳奇色彩。
劉氏當(dāng)上了皇后,并沒有忘記她的投資人兼合伙人龔美,除了命他改姓劉,還給他謀了官爵。這樣做:劉后有了宗族,劉美成了國戚。
龔美的投資,終于得到了回報。
龔美改為劉美,成了皇后宗室,既成了皇親國戚,又得了高官厚爵,身份立即就尊貴起來,不但不像做銀匠時被人輕視,反而還有人來巴結(jié)他。翰林學(xué)士錢惟演得知劉美尚無妻室,立即托人保媒,將自己的妹子嫁與他,做個間接的皇親國戚。
李才人呢?劉后見她只是恭順,又由趙恒加恩授為婉儀,不久,進(jìn)位順容。
劉娥是該報恩的報恩了,該安撫的安撫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正宮娘娘。
劉娥由一個江湖女子,一躍而成為皇后,是什么吸引了趙恒,鐵了心要立她為后,使她在眾多嬪妃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呢?這不是僅憑臉蛋長得漂亮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因為趙恒立她為皇后的時候,她已經(jīng)是四十三歲的老女人了,無論怎么保養(yǎng),容顏絕對比不上才十多歲的沈才人。她能夠成為中宮之主,得益于她的聰慧和才干。她不僅將后宮事務(wù)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在朝政方面給予趙恒很大的幫助。
劉娥住在張耆府中等了十五年,苦讀了十五年,雖說不上通古博今,但確實是一個多才而有心計的女子。同時,她還有一項特長,就是過目不忘,一篇文章,只需看一遍便能背誦。繼位中宮后,更留心時事,博覽經(jīng)史,每當(dāng)趙恒退朝,批閱天下奏章到深夜,她總是陪伴在身邊,看到趙恒對奏章的處理,她都一一牢記于心。趙恒有所疑問,她即引經(jīng)據(jù)典,滔滔不絕,給趙恒提供幫助。這便是史書所記載的:后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趙恒退朝,聞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預(yù)聞宮闔事,有問輒博引,故實以對。
正因為如此,趙恒更加看重劉皇后。
從這個時候起,皇后的心里萌發(fā)出一種強(qiáng)烈的欲望,這就是,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同樣也能做到。唐朝的武則天不是在皇帝的御座上也坐了好些年嗎?她要讓天下的男人看看,女人也能干事。在這種心理的驅(qū)使下,劉皇后漸漸地就干預(yù)朝政了。
上一篇:著名的女?dāng)?shù)學(xué)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
下一篇:贈詩趣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