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理科女,畢業后從事金融工作,原本和寫作并無交集,卻因寂寞而開始觸摸文字。閱讀是一扇窗,而寫作對桐華而言,不僅僅是隔著窗張望繾綣的舊日時光,一部《步步驚心》其實成全了她,包括夢想、歲月和青澀的記憶。
她不輕易給自己或者別人下定義,她只是覺得,生命,就是應該按照本來的面目,去呈現,去表露。正如她的文字,如溪水般緩緩流淌,講述心底的故事,不虛飾,不矯情。她說,一個好的故事,不只是文字的技巧,更應該充盈著感情,深深淺淺,濃淡相宜,唯此,才能心為之而動。
桐華:言情小說作家。
已出版作品有《步步驚心》、《大漠謠》、《云中歌》、《最美的時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曾許諾》、《長相思》。
2013年成立工作室,策劃電視劇《金玉良緣》。
北大四年 一場戀愛
其實,從文字中就能揣摩出桐華的性情,一定是那種平淡,細微,久了,能深入心扉的女子。桐華從小就喜歡看書,言情、武俠、歷史、傳奇,范圍很雜,什么都看,從小學一路看到高中,卻絲毫不影響學習,初中全班前五,高中全校第一。整天埋首看小說,作文不咋樣,理科偏偏很好,尤其是物理,用桐華自己的話來說,閉著眼睛都能考第一。高三,別的同學都在下功夫復習,桐華卻看了整整一年的閑書,讓同學恨得牙癢癢要把她轟出教室,說她擾亂軍心。高考的時候,桐華考了陜西省第九名。父親要桐華讀清華,桐華卻憑著一股浪漫勁兒而擇北大,就是覺得北大的人文氣息更重一些。在老師的勸說下,桐華的志愿填的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金融,為了以后好找工作,僅此而已。
大學四年,桐華說自己在同學眼中就是個另類,不但基本不參與學校的各類活動,而且基本不去上課,除了考試時老師能見到她一面,此外,就是整天泡在圖書館看書。那時,她偏愛看一些理論性很強的哲學書,這讓她很早就開始思考諸如人生、價值、目標等問題。在別的女生都忙著逛街買衣服買化妝品的時候,桐華已經讀完了叔本華、黑格爾、加繆、羅素等哲學家的著作,在別的同學為每學期的學分糾結時,桐華卻一課不拉地上完了她感興趣的中國卷軸畫史和中國美術史等選修課。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這樣的人,其實更容易滿足。
正如桐華被問及,北大四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她回答,是一場戀愛。
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桐華未遂父親讓她讀清華的意愿,卻愛上了一個清華的男孩。18歲初見,石破天驚般一見鐘情,第一次牽手,第一次相擁,雨天,雪夜,花朵綻放的聲音,被時光,刻成一方印章,上面寫著“在我沒有忘掉你之前也不許你忘掉我”,這是桐華對現在的老公、曾經的初戀說過的一句話。
22歲,大學畢業后不久,桐華就嫁了,嫁到美國,和她愛的那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平淡的一種幸福。所謂最好的愛情,就是能讓對方更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愛情。在桐華看來,最完美的情人應該是他的出現,豐盈了你的生命和你的世界。火焰一般的愛情有可能變淡,但是那種心疼,舍不得愛人受委屈的細水長流的愛情永遠都可以存在,而且隨著兩人在一起的時間越久,會越強烈。
近十年的婚姻,兩個孩子,和彼此摯愛的人手牽手,每一天的日出日落,牽掛,眷戀,愛與被愛——這就是桐華的生活狀態。她一直相信,夫妻之間,愛人之間,要維系兩個人長久關系的首要一點,就是選擇一個善良的人。因為只有善良的人才會永遠善待你,你也會從他的善良中汲取愛和勇氣,善良地對他,和對這個世界。
不可復制的時光
對桐華來說,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段不可復制的時光。寫書的最初緣起,是因為寂寞。2005年,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準備攻讀財經類專業碩士的桐華,發現自己忙碌的人生正處于一個暫時的休憩階段:工作辭了,舊日的生活已經結束,新的生活還未開始。每天慵懶地看書,曬太陽,無所事事。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桐華忽然決定,自己寫一個故事。
說寫就寫,她興之所至,寫了一千多字,貼到了晉江文學原創網上。第二天,又寫了大概兩千字。說實話,那個時候,桐華連男主是誰都沒想過。第三天,當她去網上看時,發現有三個人給她留言,說等著更新。桐華一下子就激動了,嘩嘩地開始接著寫。寫著寫著,桐華進入了自己的故事,每一天,她都會問自己后面會發生什么,一段段的文字,在網友的熱烈跟帖和鼓勵中,逐漸風生水起。桐華就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一個現代女子若曦從桐華手中的魔盒穿越到清朝,與當時還是四阿哥的雍正產生了一段纏綿悱惻驚濤駭浪的愛情。慢慢地,這個故事變成桐華心底一個真實的夢,她用若曦的眼睛去看筆下的人物,用同情和悲憫,用美麗和溫情,寫出若曦在勾心斗角、權心深重的清廷舉步維艱、步步為營的無奈,這就是桐華的第一部作品——《步步驚心》。
《步步驚心》只是一個開始,就像一扇窗,推開,看見的是另一種風景。桐華接著寫了《大漠謠》、《云中歌》、《最美的時光》、《那些回不去的那少時光》、《曾許諾》等作品。在桐華的筆下,愛情一直是主題,或纏綿、或壯烈、或銘心、或卑微……總之,她擅長用平淡的敘述,一字一句,層層剝出愛的本質;如筍心,無論有著怎樣粗糙的外殼,藏在最里面的,仍然是無法碰觸的愛的疼痛。她作品中的男女情愛,或無疾而終如過眼煙云,或兩敗俱傷讓人扼腕嘆息,情路坎坷反而讓人念念不忘,欲說還休才會讓人百轉千回。這是桐華作品的特色,也是影視劇奪人眼球的要素,因此,桐華的作品很快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步步驚心》、《大漠謠》、《云中歌》一時間紅遍了大江南北。
回望來時的路,桐華當年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作家,一開始,只是為了寫著玩,正如她對“桐華”這個作家身份一直保持著疏離的態度,“她歸她,我歸我。然后如果某天,我厭煩了她,可以立即把她甩掉。網絡上有人用‘燃情天后’形容我,我覺得很囧,‘天后’就和大白菜一樣。”
也許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不重名利,不計得失,反而給予她一種更完美的狀態去寫自己想寫的文字。還是那句話,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這樣的人,更容易滿足。
上一篇:金庸的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