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過“距離對成功者而言,是朝向成功的階梯;對失敗者而言,是朝向滅亡的墳墓”。這句話經久而不磨滅,正由于它給人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正如硬幣一樣,凡事皆有兩面。面對距離,是否采取正確態度早已預示出將成為什么的人。
距離,一個擁有雙重身份的人,他既是成功的代言人,也是失敗的始作者。
距離,能夠激勵不足者,走向成功,他對他們而言,是“成功的階梯”。在一次晚會上,當羅志祥來到之后,他由于內心的距離感,自己知名度并不如其他的明星,他便處在一旁,并沒有走到原來安排的位置。這時,一個人輕拍他后背,說:“為什么不站過去,那本來便是你的位置。”羅志祥定睛一看,竟然是劉德華。正是這一次晚會的經歷,仿佛給了他一股從沒有過的自信感,他相信距離并不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分別,屬于自己的無人能搶走。憑借堅持不懈努力,羅志祥也從一個家不足三十平方米的人成為事業蒸蒸日上的亞洲舞王。此刻,羅志祥便是“距離即成功的”代言人。
距離,也會引起某些人嫉妒,一步步走向沉淪,毀滅。戰國時龐涓孫臏正是一個佐證。龐涓孫濱出于同門,兩人關系十分親密。但后來龐涓任魏國丞相后,他想到孫臏才能遠甚于自己,沉重的距離感令他做出毒狠之事。他哄騙孫臏至魏,砍斷他的手腳,使他成為一個廢人。孫臏并沒想會如此,他便拋棄師門之情。逃出魏國后,他投奔趙國。在他領導下,大敗龐涓一師。龐涓被圍困,終自盡身亡。此刻,龐涓便是“距離即滅亡”的代言人,距離是其失敗的始作者。
距離產生美,也產生惡。面對人生種種距離,我們應選擇最積極方式,把距離當作動力,一步步朝向成功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