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燥熱的夏季。北京車站。我告別彭偉斌,穿著拖鞋,背著舊帆布包,一路南下,抵達黃州,換乘汽車,到三里橋,改乘出租車,直達位于318國道旁的學校。就這樣,開始了我快樂的高三之旅。點明了題目!想過無數遍,我的高三會是怎樣的樣子,該怎樣迎接它的到來。到最后,不論我主動或被動,高三真的來了!抒發感慨。不是轟轟烈烈,沒有驚心動魄,卻悄無聲息的被打上“畢業生”的標簽。從不習慣,不適應,到最后的坦然接受。這個過程是自省的過程。曾經激情四射過的青春,頹廢過,囂張過,仿佛一夜間告別被允許揮霍的歲月,變得安靜、沉穩。一張又一張的試卷,月考、期中考、期末考。
三點一線的生活,一輪復習,二輪復習,甘之如飴。這就是高三的特點。這是痛與樂都十分清晰的時光,課堂冗長蒼白,每一天,有人喜有人悲。天還沒亮就爬起床,趕往教室早自習,我是標準的5:50起床。情緒不多,或者說來不及自問,這條路到底值不值?清晨的寒冷,有多少朋友還在夢里?一個女孩子,愛美的季節,竟然有時候,匆忙得頭發也來不及扎,但快樂如魚。晚上,下自習后,越來越多的花費時間睡覺。這是成長的過程,或許是一種重生。2012年開始,我十八歲,停留在高三下。生日那天,從遠方趕回家,途中淋了雨,回家病倒在床。生日的第二天,就開學。身邊的朋友都說我變了許多。我問,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啊?所有的回答都是前者。越來越有溫度,學會了對人明媚的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從容,更學會了感恩。
這一切都要感謝十七歲那年的到處行走,更要感謝我的徐老師,也就是蕭蕭。人就是在這樣一點一滴的收獲中漸漸成長。是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為了班里的一場辯論賽,跑到老師的辦公室借用電腦找資料,被文件夾里文章吸引。蕭蕭的《我的忘年交》,被我看了好幾遍,那樣的黃昏,坐在電腦前,淚流滿面。寫的是我,原來這世間還有這樣一個人,為你喜,為你憂,還一直關注著你的成長不離不棄的守候。那個時候的心情,被愛打動。從此,學會感恩,懂得珍惜。一直以來,對人、事處于敵視、對抗心理。
走在高三,開始為過往沉思,從冷暖自知的決絕到冷暖予人的溫暖,一路上,有人在身邊,也有人離開,那些被我傷了心的人,能不能現在接受我的歉意?那些一直還在的朋友,能不能和我一起看夕陽?姐姐去泉州的那個早晨,我倔強的不肯起床。后來被吵著,鬧著,我唱起了《祝你一路順風》。回到學校后,《祝你一路順風》的歌詞被抄在硬皮紙上,宿舍里,亦有人在放。這是當年吳奇隆唱給要去服兵役的陳志朋,多年以后陳志朋在他的新專輯《舍不得》里翻唱,2011年春節,又再次聽吳奇隆唱起這首歌,時光重疊,從幼童到十八歲,一代代人都在長大、變老。在黃州讀書的學長到學校來看我。我穿著黑色棉布鞋,披散著頭發和他們一群人站在操場上說話,人群里有一個和學長很要好的女生,一直用眼光打量我,坦然接受著。這,是我的處境,還有些許冷冽、落寞。“讀大學有什么意思嗎?”我問。“其實就那樣,沒意思。”他們說。然后就是沉默。
我常常沒有思緒,在做語文試卷的時候。想來,我的思緒已經僵化了,想象能力衰退,思維遲鈍了,在漸漸失去自我。一年前,有人在我qzone留言板上說:在你沒有任何能力的時候,妥協的循規蹈矩;當羽翼豐滿,就盡情顛覆。我妥協了很長時間,沉潛了許久,是不是,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生命的意義?時間,快到了。高三的困惑。英語自習的課堂上,依舊被胃病糾纏,心神不寧靜。收到一條短信“一直都走得好嗎?要一直努力的走下去。”這是廣州的朋友,如此及時的鼓勵。冥冥中選擇了這條路,看似充滿鮮花,實則艱辛孤獨,卻心甘情愿。這條路走得不是太好,但一定會勇敢的一直向前,不停不止。內心安定,強大。
我的高三,還在繼續。操場上的梧桐再次染綠之時,就畢業了。那時,請給我祝福!對未來滿懷希望。
上一篇:讀《少年愛因斯坦》有感(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