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劇《江姐》中,作曲家運用了多樣化、豐富的音樂手段,對江姐的形象作了生動、細致的刻畫。在《紅梅贊》中,作者采用的作曲方法是音程大跳和一字多音,這樣可以使江姐崇高的氣質和優美、抒情的性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紅梅贊》這首歌曲是用傲然怒放的紅梅來暗喻江姐的英雄形象,用紅梅傲然挺立的氣質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來表現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和視死如歸的態度以及對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心。
這首優美、抒情的主題歌的音調與昆曲十分相似,同時還帶有一些四川民歌的曲調特征。
《紅梅贊》是一首歌謠體唱段的七聲徵調式作品,單二部曲式寫成,全曲的結構方整對稱。它用梅花不畏嚴寒風雪、傲然怒放的堅貞性格比擬江姐堅強不屈的革命氣節,刻畫出江姐崇高的革命形象。整首歌曲在作曲技巧上大量使用八度、七度的跳進音程,這樣使得歌曲更加氣勢磅礴。
在歌曲的旋律上采用了四川的民歌曲調和四川揚琴等戲曲音樂素材,并使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在歌詞上主要是以紅梅來象征我們的同志。紅梅的生長環境是十分險惡的,用它來象征著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
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著我們的同志像紅梅一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斗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征著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
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凌霜的品質。
即使是“三九嚴寒”和“千里冰霜”的惡劣環境,紅梅也不會畏懼,也暗示出我們黨的同志不畏懼環境的艱險,與敵人斗爭在第一線,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為了革命的勝利甘愿把生命獻出的偉大精神。《紅梅贊》非常具有歌唱性,并且根據《江姐》這部歌劇劇情的發展變化貫穿于整部歌劇的音樂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盛唱不衰的經典之作。此曲在整部歌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每一次的出現都很恰當的根據劇情的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而加以變化,不拘以簡單和一般的旋律重復,可以稱得上是歌劇主題曲創作的典范。
《紅梅贊》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場江姐要奔赴川北時,在朝天門碼頭與孫明霞一起唱的;第二次是在第二場中由男聲伴唱唱出的,江姐正痛苦悲傷的回憶自己的丈夫老彭;第三次出現是在第七場江姐在刑場就義前,這時二胡獨奏《紅梅贊》主題出現;第四次是在劇終,江姐在準備就義時昂首挺立,面帶笑容,視死如歸,眼里充滿了對新中國成立的向往,這時雄壯的合唱又一次將《紅梅贊》主題曲引出。《紅梅贊》曲調的每一次出現,都是作曲家根據劇情發展精心別致設計的,它會恰到好處地以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出江姐當時的內心感受與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所以說《紅梅贊》從主題思想上及音樂主題風格上都是全劇的集中體現者。
上一篇:再大的城市,都不是靈魂的庇護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