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拿著一本《安徒生童話》看得津津有味。
雖然那時候還不識幾個字,但那里面的圖畫吸引著我,讓我每天都捧著那本書,看了又看的,從不覺得厭煩。上了小學,每天寫完作業(yè)后,總要練琴。重復著那些乏味的音符,一遍又一遍的彈。讓我少了許多看書的時間。但在睡覺前,媽媽總是會拿著一本一本的故事書,給我講著其中的故事,讓我漸漸入睡。初中,這是一個由孩童跨度到青少年的時期,每晚都有“做不完”的作業(yè),每天都在忙碌著學業(yè)。
在忙碌中,我忘記了看書,因此,我看書的欲望被抑制了,直至最后,我看到書就有種厭惡的感覺。我開始變得不愛看書,可老師卻總布置一些枯燥無味,咬文嚼字的書,這讓我覺得更加的厭惡看書。整個初中時期,我?guī)缀鯇鴽]有任何的好感,并處處與書作對。中考期間,更是如此,每天都沉浸在試卷中,做完對答案,對完答案再做。我與書隔的越來越遠,甚至在沒有作業(yè)的假期里,我連書碰都沒碰,多可怕啊。高中,我現(xiàn)在已成功的成為了一名高中生。那天老師讓我們帶三本書到班上,一聽這話,我可就慌了。
對于我這樣“不愛”看書的人來說,哪兒來那么多好書呢。正好那個周末學校不補課,我便獨自一人來到書城。在眾多書中,我挑來挑去,除了為完成任務的三本書外,我竟然多買了好幾本書。回家后,隨手翻了翻,里面的一些字跡讓我覺得刺眼,我很想深入其中細細品味,于是便進入了書中。一本《左耳》勾起了我讀書的欲望,每天在忙完學業(yè)后的閑暇之余,我都會拿著那本書,開始了我書的旅程。我沉浸在書中,完全失去了睡意,每個字都映入我的腦海中,讓我清醒。不到不得不睡的時候,我都不會讓那本書離開手中。在看完《左耳》后,我對書越來越喜愛,對書越來越渴望。我會在周末空余的時候,與朋友結(jié)伴去書城找尋我需要的書。書開始成為我的朋友。當我心情郁悶的時候,我會看書;當我覺得有壓力的時候,我會看書;當我學習感到有睡意的時候,我會看書。書讓我成長,讓我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童,轉(zhuǎn)變成一個有思想的高中生。
以前我是一個瘋鬧的孩子,自從有書陪伴,讓我變得沉穩(wěn),不再喜歡湊熱鬧。我終于明白為何有些人可以那么沉默,那么安靜,如今,有書陪伴的我也同樣能做到。書,令我改變的了不少,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看書,不再像以前那樣讓我覺得有負擔,現(xiàn)在,我更喜歡自己去尋找書看。這就是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