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一個上學時科科亮“紅燈”的壞學生?一個極富文學造詣的大才子?一個帥氣的讓眾多粉絲為之尖叫的賽車手?一個敢于站在社會黑暗對立面說“不”的憤青?從成名之日起,韓寒就成為了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入榜《時代》周刊,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惹得熱議不停。
但我們必須承認,韓寒的文字,以其獨特的視角征服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驚醒了很多人,喚起了很多人的公眾意識乃至良知!可以說,韓寒是個敢說話的好青年!
但當他在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雜志年度“全球最具影響人人物”評選中暫時高居第二位時,我的心情是復雜的。這其中既有一種驕傲,一種勝利感,卻又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中國人,我們喪失了什么?我們應該很清楚!雖然我們擁有話語權,但我們不敢去說甚至不愿去說,去評論。我們只愿隨波逐流,并美其名曰“明哲保身”,而且把它當成美德來“供奉”。說得更準確些,我們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在這樣一種主流意識下,韓寒卻甘愿成為一個“異類”,他率真,他直言,他針砭時弊,所以他很特別。不僅如此,他還滿足了別人的一種欲望,表達出了人民共同憤恨和不滿,甚至他可以更深一層次地揭露社會的弊病。所以在大浪淘沙后,韓寒這塊金子“傲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我想,人們正是在韓寒身上看到了他們所丟掉的責任感的影子,才使他們倍加慚愧,從而倍加敬仰。也有些人是因為看到了他們身上志同道合的一面,才更加感動,更加尊重。但如果韓寒只停留在一個明星的層面是無益于世的,只有他變成一種現象,一種潮流才能使整個社會有所改變,有所更新。我們需要這個聲音,我們更需要這種聲音引發的思考,只有這種充滿責任感的聲音,這種源于內心的思考匯聚成一股洪流,才能沖垮中國人心中那堵“事不關己”的屏障。
也許有人認為韓寒比之于魯迅還太嫩,比之于龍應臺還不夠老練,但韓寒讓我有理由相信,這把青春的野火足以燎原,這把年輕的匕首足以刺痛隱藏在社會角落里的黑暗勢力的心臟!
韓寒,讓我欣喜地看到,在中國,我們有熱血青年!
韓寒,是個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