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這世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小時候,常常希望能以小巷明亮的一端,望穿它的終點,只是太暗了。
以至于,看不清應有的曲折的路,那時候溢滿童真,腦子里裝得只是些色彩繽紛的棒棒糖,彌漫著透明神秘色彩的童話,與憧憬著的淡淡的甘,淡淡的甜,腳下的路,卻一直被忽略。
而路兩旁的高大的郁郁蔥蔥的樹,見證了一個城市由平凡到繁華。
從小學開始,一直到了高中,依舊踏著這條路。
依舊日復一日地,嘗試望透路的終點,路,太沉了,而似乎一直在追究的點,趕不完,一直在遠去。
想起《金鎖記》的曹七巧,一直在為自己鋪就著路,卻葬送在了這條被封建制度包圍的路的盡頭。
七巧的路,終點是一個萬丈深淵。她只是千千萬萬個被封建制度毒害的受害者的一個縮影罷了。在那個污濁的社會的沖刷中,她遺失了人性的真善美,遺失了靈魂的溫度。雖然她一直都在勉強地延續著她的路,以猙獰的面目活著。殊不知當花瓣飄落了一地時,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她的丈夫有的只是一個殘缺的身體。她能守望的只是遺產的分配。在那個封建大家庭里,她受盡了鄙視,每天都似乎是度日如年。妯娌之間沒有絲毫的融洽,一見面就是槍林彈雨,冷語相對。而她竟然妄想與三叔做出有違倫理的荒唐之事。
雖說她是受封建的毒害,但她似乎已經放棄了自己。可悲的是,她一直都不知道自己錯了。當面對哥嫂的探望,她卻無動于衷,把她緊存的一點溫馨拒之門外;曹七巧竟然害怕兒子的愛被兒媳婦奪走,就用謠言來惡意中傷她;她用自己的愚昧無知為女兒長安套上封建的枷鎖,為她裹腳,干涉她的婚姻……
原來她一直都是無路可走的。
她是可悲的。
回首我們,我們是幸運的,畢竟我們還不至于渾渾噩噩的度日子,我們還有路可走。
或許現在還望不穿那個遙遠的終點,只是我一直都相信,會有那么一條路,通往所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