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廣告:年輕的老師帶著稚氣的學生,來到湛藍的海邊:“小朋友,海那邊,就是我們的寶島臺灣!”可愛的童聲齊道:“用心相印把海水吸干,臺灣的小朋友就可以過來玩了!”是的,這是兩岸相印的心的和諧、情感的和諧。
斯大林說:“一個民族具有自身的心理素質。”兩岸都是炎黃子孫,都有著和諧而強烈的華夏情愫。忘不了,《馬關條約》簽訂時,公車上書,保臺救亡的群情激昂;忘不了,臺灣軍民“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拱手讓臺”的氣壯山河;忘不了,聞一多先生筆下深情的“臺灣澎湖”的呼喚;忘不了,五十載鐵蹄下的抗戰不斷!當抗戰勝利之時,大陸與臺灣,充溢著一樣的歡呼、一樣的淚,炸響的同樣是祖宗傳下來的爆竹!這是和諧的民族感,這是拳拳的赤子心!
兩岸的文化一脈相承,和諧著、共鳴著。中秋之夜,海這邊與海那邊期盼的是同一輪月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感動著,同樣的方塊字書寫著同樣的唐詩宋詞;感動著,大江南北的方言與閩南話共同訴說著一樣的“淺淺的海峽”般的鄉愁。北京與臺北,有著同一個故宮;海淀與新竹,坐落著相同的清華園。當京劇《四郎探母》在臺北上演時,臺下除了熱烈的掌聲,還有思鄉的啜泣一片。這是共同的兩岸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和諧。
兩岸期盼和平統一的心情,一樣的和諧,相同的迫切。廈金兩地炮聲早已消失,“直接三通”的呼聲愈發強烈!從“九二共識”的頭條號外,再到汪辜會談的鎂光燈頻閃,一樣的關注,共同的期待!面對少數“臺獨”分子的言行,爆發的是同樣激烈的憤怒與斥責!當白色的巨鳥騰空而起,臺商包機劃破的不僅是五十多年的堅冰,還是冷峻的政治面孔,帶來的是久別后團聚的歡欣與笑顏!共同而和諧的笑,洋溢在相同的黃色臉孔上!
2008年11月4日14時,當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雙手握在一起,兩岸終于在分隔近一甲子之后正式實現“三通”;此后,“國寶”團團圓圓包機飛到臺灣,更是受到臺灣各界的熱烈歡迎!兩岸人民的內心,都在共同呼喚那和諧的美好未來!
這兩岸的和諧,是長江與日月潭的和諧,是泰山與阿里山的和諧,是華夏的和諧!
企盼,和平統一后兩岸永遠和諧!
上一篇:媽媽,我走了——一粒種子的告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