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陵子》中曾寫過這樣一只蝸牛:它想干一番大事業,所以給自己訂下了一個“宏偉”的目標——先登上泰山,再到江南,可它算了算,這些計劃要幾年才能完成,它與自己短暫的生命比了比,真是天壤之別,所以它一下子接受不了,猝死了。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它還反映了一個問題:在短暫的一生中,怎樣才能實現更多的理想?人的一生有很多理想,每個人都想全部實現它們。
但理想能否實現與它自身是否合理,與它有沒有實際意義有關。如果你有一個符合自身的理想并且想要實現它時,你就需要建立一些站臺。站臺——就是停頓的地方。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未來,所以,每一個站臺會讓你回顧過去,確定新的目標,而不會因為前途未卜而放棄。理想是需要奮斗才能實現,而不是唾手可得。然而,人們往往給自己定下過于龐大的目標,認為只要目標大,干勁就會足,孰不知,當自己經過努力,經過拼搏后,總發現目標高高在上,有點觸不可及的感覺。這樣,就覺得自己技不如人,自暴自棄,嚴重的人,自己也會成為犧牲品。故事中的蝸牛不就是這樣嗎?給自己定下不合理的目標,讓目標來左右它,中間也沒有進行反復思考,而導致了悲劇。
難道這僅是蝸牛的悲劇嗎?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說:我要干嘛干嘛,我要干嘛干嘛。可是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生命需要站臺,理想切合實際,目標不要過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屬于自己的一頁中,寫下輝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