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中國,城市永遠是人們心中的一片沃土。畢業了,待在城市奮斗;沒錢了,涌向城市賺錢;有錢了,留在城市“筑巢”。是的,在城市這片沃土上,有參天的大樹,有嬌艷的鮮花——這是所有以城市為目的的人的愿望,但也總有一些人,始終無法被這片沃土接納。
城市里,準確的說是城市的邊上,總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來到城市里,卻不被認為是城市人;他們住在城市中,卻遠離自己曾期待的溫暖與舒適;他們的孩子出生在城市,卻有一個不知是褒是貶的名字——農民工的孩子。
我曾一度想要去看看他們所居住的“城市”,但終究沒有去,或許是我不敢——我怕看到曾經在電視和報紙上層看到得畫面:兩三歲的孩子,被外出的父母綁在鐵床上,一綁就是一天……或許,是我不忍心,我擔心自己真心的幫助和關注會被那些單純到一塵不染的孩子誤讀為同情與憐憫——我希望照在這一朵朵小花上的陽光是純凈的。
這里是城市的一個角落,這里不是貧民窟,也不是落后的山村,但這里的學校,卻又比“希望工程”還要糟糕的多。金屬色的鐵大門里封著一個并不太大的院子,像老北京的四合院那樣,四周大體相似的小格子,說它并不夸張,門小、窗小、高度小,或許在院子的中央,還會豎上一根足夠長的桿子——不要小瞧它,每周一,伴著慷慨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這根桿子上升起的是這里孩子們的希望!
或許從他們出生開始,他們的父母就告訴他們這里是城市,或許在他們天真而無邪的世界里,城市和鄉村沒有什么區別。我很欣慰,他們能在這樣一個雖簡陋但又純真的環境中開始接受人生的第一縷陽光,但以后呢?等他們漸漸長大,他們終究會走進城市的心臟,我甚至不敢想象,但他們第一次被喚作“農民工”時,他們有多么恐懼——這個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竟然不是自己的,或許還很難容納他,自己依舊是個外人。
或許我們能料到這些孩子門的未來,但我不會告訴他們,因為我有所期待——我期待著純真的他們能有一個童話般的完美結局。我希望在同一片藍天下,他們也能綻放,即使缺少了些庇護,但我相信,這些花兒一定會更堅強!
此刻,我祈福窗外的寒風快些停息,不要凍著不遠處那些等待綻放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