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有點煩,有點煩……”蘇小意聽到這首歌是越聽越煩。于是便“咔”地按下暫停鍵。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看見放在床頭的便條和錢,毫不猶豫地一撕,把頭埋進枕頭哭了起來,像只躲進了沙土的鴕鳥一樣。(批語:歌詞引入,簡單卻能自然地牽住讀者目光,振起全篇)
(二)
便條上寫著,“小意,爸爸今天起和你媽離婚了。對了,明晚我把劉阿姨帶回來。爸爸。”
蘇小意把劉阿姨定義為外遇。她爸爸的外遇。
蘇小意是一個“90后”,今年14歲。和所有“90后”女生一樣,蘇小意有齊眉的斜劉海,頎長的身材和好看的眼眸。除了這些,蘇小意便是所謂的怪人。眼神略帶嘲諷,明明是個女生卻極會打籃球,體育好得不行。蘇小意不是有四肢沒大腦的粗人,她的成績也好得不行:自初一以來,從未出過前三名。
而蘇小意真正怪在——不愛說話,不愛美,一張臉陰森森的。愛讀外文名著,文藝復興史。這一切都與“娛樂至死,嘻哈盈耳”的普通“90后”不同。有人說她清高,有說她做作。總之,蘇小意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三)
每當蘇小意早上走過走廊,總會有許多雙眼睛與許多談論。
“你看你看,那是怪人蘇小意唉。”“也沒看那么漂亮嘛。”“好做作哦。”“啊,我見過的。”“真看不慣。”……蘇小意就當看到一群豬。
而今早蘇小意碰到了一個女生。她靦腆地向她笑,說:“你好。”(批語:伏筆)
從沒有人向她這樣笑,淚水在她眼里打轉。
(四)
她終于見到了爸爸的外遇——劉阿姨。
很漂亮的一個女子,眼神如水,笑容如水,聲音也如水。而她后面跟著一個女孩子。蘇小意看到她就快要哭出來了,那個女孩,那個女孩……
就是今早對她笑的女孩。(批語:照應,這種構思的細微處最能動人)
而后,蘇小意很失禮地向外跑,幾天都沒回家,也沒去上學。
(五)
很明顯,蘇小意出走了。不為別的,她只想好好想想。(批語:過渡。“想想”為后文釋懷伏筆)
(六)
蘇小意在貨架上看到了一本書《小王子》,聽名字好像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小王子》啊。”蘇小意輕輕念叨,她立即掏出最后的十元買了這本書。然后她就回家了。
在家門口,蘇小意碰見了劉阿姨。“小意。”劉阿姨似乎有些生氣。蘇小意從她身邊走過,視而不見,連腳步都沒慢下來。“蘇小意!”劉阿姨大呵一聲。蘇小意也被震住了。那樣溫柔的劉阿姨真的生氣了。蘇小意邊走邊說:“我不想說話。”
(七)
那本《小王子》讓蘇小意看哭了。似乎再也沒有比它更感人的了。
“狐貍說:啊,我會哭的。
狐貍說:只有用心才看得清,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狐貍說:你走吧,我理解你。”
蘇小意明白了。(批語:一本書契合了一種心境,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前面有“想想”啊)
(八)
自己的煩惱給自己筑了一個軀殼,沒有靈魂,空乏至極。煩惱也該結束了,早該結束了,只是自己沒看清。父母的吵鬧不是外遇的原因,而是無法再愛對方。即使它們曾經愛過。
而蘇小意自己有愛他們的權利和愛所有人的義務。
(九)
蘇小意笑了。煩惱筑成的軀殼也崩塌了,她原諒了父母的失職,也請父母還有劉阿姨的原諒。
蘇小意也不再是怪人蘇小意而是美女蘇小意。
(十)
去掉了所謂“成熟”的外表,蘇小意在成長,她也許會煩惱,但她會用愛的心包容,包容煩惱以及一切令她高興或者難過的事物。
(十一)
青春如酒,成長正酣。
煩惱之后,就是成長。(批語:回應首段,回應題目。卒章顯志)
真正的成長,是思想的成熟。文章簡約卻又不失從容深婉地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情感經歷,顯示出“90后”極強的自我調控能力,給我們展示出他們健康、陽光的內心世界,而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應培養、最為可貴的品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