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祖宗們,都秉承著“人心叵測”的處世態度,所以在社交時話都不多,生怕上當,別人卻往往用“深沉”、“含蓄”這樣的話來形容他。這個現象,正合了我要說的話題:在不知道別人真實想法的時候妄加猜測,這就是“人心妄測”。-
你看見一個人不說話,面帶微笑、目光幽遠、身形穩重,你說他有氣質、深沉、有內涵,這就是在“妄測”。可符合這一標準的還有樂山大佛啊!看來不僅是“妄測”,還得是“人心”。寂地說戀愛中的少女是在把自己的理想型加到男友身上去了,事實上還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這話說白了也就是“人心妄測”:你見到某男,腦子里頓時蹦出了《公主志》某期某頁某人的印象,然后把它跟眼前的這位疊加一下,一個完美男友就這樣誕生了。其實人家心里想什么的你并不知道。他在想昨晚上的球賽,因想起自己支持的球隊的精彩表現而面露喜色。你突然狂喜,以為他已經為你選好了后天生日的禮物了。然后你就墜入幻想,結果自然是令人失望的了!
這是往好處想的,可怕的是那些往壞處動腦筋的。
當年周老爺子和陳西瀅用筆當劍耍,技術高的連譚雪都吃驚。他們在報紙上對罵,那才叫《書劍恩仇錄》呢!周先生一發言,心里想的是劉和珍君的慘烈。而經陳西瀅一“妄測”,就說他不懷好意,明嘲暗諷。然后徐志摩先生立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西瀅是個好人哪!從來不說沒根據的話的。”那我能不能學西瀅先生一樣也“妄測”一下,徐先生是個護短的人?
初中有個教數學的女老師,有一次我犯錯了,她審我,我不說話,她說:“說話啊!沉默就代表你正在編造謊言!”這話夠狠,逼我呢!可惜我還是不作聲。這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連沉默都能猜出意思,這“妄測”多利害!
小的不論,就說現在的某些媒體,因某人有了某言論,就斷章取義地說了些洋洋得意的話再報道出來。如果把名字涂了再拿給當事人看,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不少媒體都有未卜先知的特異功能,當事人自己還不知道,他們就已經得到了“第一手資料”。這哪是第一手啊,簡直是第負一手!苗都沒長,根都先讓他們給刨了。
而往往,這類消息傳得特別快。這就說明出版物賣得肯定快,那么媒體人賺的錢絕對不少。這么說來,“妄測人心”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其實“人心妄測”這幾個字沖開了化淡了就是“利益”二字。對媒體人而言,這是賺錢良機。對閑人而言,這是在眾多閑人中樹立威信的方法。對三流作家而言,這是胡說八道的好素材。對政客而言,這是攻擊政敵的大好時機。把一些字句“深入考究”,再說“經詳細研究得知……”,這會表現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換到閑聊中更明顯:劉翔零八年奧運黯然退賽,有人說這是中國隊的陰謀,目的是給外國人造成壓力。我都不知道這算那門子施壓,然而這話卻使說話人在眾人心中地位迅速提高:這你都看得出來,太利害啦!
為了顯得高人一等,為了錢包再鼓一層,為了作品迅速走紅,為了一些利益,我們常常“妄測人心”,有時損人,有時不損人,只要利己就好。或許我又能“妄測”一下,這是自私的行為,在“妄測”一下,這是狂妄自大的行為,再“妄測”一下,這體現了一個人的陰謀心很重,再“妄測”一下,這個人可能是上周的那個搶劫犯,再……若是再“妄測”下去,我們終將會變成喪盡天良的禽獸。瞧啊,“人心妄測”可以利害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