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顧名思義,就是感謝他人恩澤,并予以報答。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感恩格言,也有“羔羊跪乳”等許多關于感恩的動人故事,由此可見,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創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基礎理論。
對于父母,我們要感恩。小時候,他們教會我們說第一個字,教會我們邁出第一步;成長時,他們教育、幫助我們;成年時,他們給我們支持。對于老師,我們要感恩。無知時,他們教育我們,傳授給我們知識;迷茫時,他們對我們諄諄教導,是我們健康成長;成功時,他們給我們鼓勵和掌聲。對于社會,我們更要感恩。出生時,社會為我們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上學時,社會為我們創建了美麗的校園;閱讀時,社會為我們構建了現代的圖書館;學習時,社會為我們組建了先進的師資隊伍……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對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感恩也是一種責任,是讓你生境界的體現。廣西大學有一位名叫何國英的女生。在大二時被確診為癌癥,但他拼命扼住命運的咽喉,讀完了碩士研究生。7年來病魔不間斷的摧殘詩中沒有擊垮一個羸弱顧念的堅守,沒有磨滅她對農村,對親人的愛。2005年6月10月,她坐在輪椅上,帶著氧氣瓶,艱難地完成了自己的碩士論文答辯。因為何國英出身于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因此,她選擇的畢業論文課題是《非常規飲料——購樹葉的營養價值評定研究》,他對導師說:“我家在農村,我喜歡這個“土”課題,構樹葉在廣西到處都是。如果能做成飼料,農村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養豬養雞?!八娜松硐刖褪菐椭r民脫貧致富。何國英在她的遺書中寫道:“財產3000元,一部分給父母,一部分給失學兒童;內臟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獻給醫學研究?!眻詮姷乃趶浟糁H,給社會留下兩個字:謝謝!洪戰輝歷盡險阻帶著“棄嬰妹妹“讀大學,王樂義身患癌癥不辭勞苦推廣大棚蔬菜技術……他們或身患絕癥,或衣食不足,卻時時不忘報恩于社會,樸實無華的言行醞釀出最深沉的感動和震撼,為他們的信念和堅持。感恩從來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裝飾,啟示不論貧富都有自己感恩社會的方式:醫生救死扶傷,警察維護法紀,老師培育英才,學生努力學習……我們青年學生應該把對社會的感恩升華為對國家的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綿薄之力,實踐社會主義社會的高尚道德準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請日安的夜晚,星光傾斜,為我們照亮前方,而在陰天的黑夜,我們是否也應該點燃感恩的蠟燭,幫助星星們找回家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