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光緒翻閱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回憶那眾多的歷史人物我最欣賞、最喜歡的當(dāng)屬光緒了!有人會說光緒是封建王朝清的統(tǒng)治者,一個被人操控的傀儡皇帝,一個沒多大功績,不值一提的歷史遺棄品。不值得別人欣賞,喜歡。我認為非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共在位34年,大致可分為3段第一段光緒元年至十四年(1875-1888),是他讀書階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889-1898),是他親政、支持維新變革階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899-1908),是他被囚禁階段。我喜歡他的三大理由:
理由之一,好奇令我好奇的是他的背景。愛新覺羅·載湉,滿族人。生于同治十年(1871)。清入關(guān)后的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同治十三年(1875年1月25日),同治帝病逝,4歲的光緒以醇親王長子身份入宮為帝,開始了他長達34年的統(tǒng)治時期,他從6歲開始上學(xué),15歲便可以寫出見地較深的文章了,我還記得他寫的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幾句話,他說:“必先有愛民之心,而后有憂民之意,愛之深,故憂之切,憂之切,故一民饑,曰我饑之,一民寒,曰我寒之。”15歲的他就有這番愛民之心,實為不易。但他的第一個階段卻是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掌握大權(quán)的階段。
理由之二,敬佩在他在位的第二個階段他便開始了親政時期。期間在1898年甲午戰(zhàn)敗,開始了戊戌變法,他積極支持各項改革變法圖強,他作為一個年輕發(fā)奮的君主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xié),以求自保;反而在關(guān)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這已經(jīng)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變法不久就受到的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反對,僅108天就失敗了稱為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是光緒帝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實行的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目的正確,時間不長,雖敗猶榮。
現(xiàn)在北大的學(xué)子么,又不是光緒你們還不能上北大呢!理由之三,同情戊戌變法后,光緒別他那“親爸爸”囚于中南海瀛臺,開始了他在位的第3個階段。在此期間他經(jīng)歷了一番波折,精神上,身體上都受到了摧慘,據(jù)史料記載光緒帝在位的第三階段基本是在囚禁中度過的。囚禁瀛臺的光緒帝經(jīng)常面色蒼白,神經(jīng)極度衰弱。抑郁,常患遺泄、頭疼、發(fā)熱,脊骨痛,無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質(zhì)。肺部不好,似有癆病。他自己長期過著一種囚徒的生活,沒有任何人跟他來往幾乎,孤苦伶仃,寂寞寡人,日積月累雙重痛苦使他慢慢走向了死亡。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他駕崩于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內(nèi)結(jié)束了他可憐的一生,終年38歲。葬于河北易縣清西陵的崇陵。作為皇帝他卻沒有實權(quán),作為一個人他卻過著非人的生活,唉!現(xiàn)在我才明白,做為皇帝的苦衷!此刻我想起了那一句: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