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渺小的,但她們大愛無疆;她們是脆弱的,但她們的內心堅強;她們是卑微的,但她們有著濃厚的愛……”。我和媽媽緊挨著一起,手捧同一本書——《母親》,緩緩翻開書頁,仔細品讀起來。
隨著書頁的流動,我看到了不辭辛勞50多年喂養著兩個癡呆兒子的母親;我看到了為頂替兒子而揮舞鋼釬,炸石修路的60多歲的母親;我也看到了在門前不分晝夜等待兒子歸來的母親……我體會著書中母親們的那無私,自我犧牲的愛,感受著她們內心的滄桑與微笑。
我抬起頭,望著散發溫暖陽光的媽媽,她的面龐上已有一點斑紋了,我想一定是媽媽為了我而顧不上自己的美麗;她的頭發上已伸出一兩根銀絲了,我想一定是媽媽為了我日夜操勞而過早的衰老;她的手是那么粗糙,我想一定是媽媽為我做得太多太多……我不禁熱淚盈眶。直到此刻,我才真正悟出“母親”兩字的含義。
每個人的媽媽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她們用柔弱的雙肩承接了天和地,用一顆平平常常的心,鑄造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母愛,像經年不息的泉水,無時無刻不在澆灌著孩子們的心靈;母愛,像慈母手中那條纖纖絲線,編織著保護孩子們的防身服;母愛,像一杯乳汁,注入了母親的汗水與真情,撫育著孩子們茁壯成長。
無論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還是“手扶柴門日日盼,白發愁看淚眼枯”,或是“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又或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從古至今,母親就是一個神圣,博大,無私的稱號,她們一直融浸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不管孩子走到哪兒,她們永遠都是孩子的保護神。
“媽媽,我一定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以不辜負您的諄諄教誨”。想到這兒,我不禁撫摸著媽媽的手,感受著她的溫暖,一起讀完了這本充滿愛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