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遠——我喜歡的歷史人物翻開歷史的畫卷,不難發現歷史的每一個足跡都打上了時間的烙印。每一個足跡都有說不盡的故事。
而見證這歷史的便是我們的祖先。對今人而言我們雖不能真切的去理解每一個古人的性情,但仍能在只言片語中,一詩一文中領略一二。在歷史的長河中,戰國時代可謂梟雄涌現人才輩出。而最讓我敬佩還屬蘇秦,當我聽說了他的故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頭懸梁錐刺骨的精神讓我為之動容。
據說,在當時的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其中秦國最為強大,而且秦王野心勃勃。另外六國都懼怕他,這時蘇秦提出了“合縱”抗秦的想法,但是他因為地位不高,又沒有人引薦,所以屢屢碰壁。無奈,最后他拖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十分狼狽回到老家。父母見了狠狠的罵了他一頓,他妻子連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求嫂子做飯給他吃,嫂子也不理他,扭身離開了。這件事對蘇秦刺激很大。
于是他發“憤’讀書,鉆研兵法,每天讀到深夜。因為又困又累,所以他晚上念書時把頭發用帶子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的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要么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便不困啦。在苦讀一年多以后,蘇秦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又游說六國,這次他成功的完成了“合縱’計劃。從此蘇秦掛上了六國相印。成為了顯赫人物。這消息傳到家后,他父母兄嫂都后悔當初對他的態度。聽說蘇秦去趙國路過洛陽,全家人特地到洛陽城外30里的地方迎接,別把路掃干凈,還準備了豐盛的酒宴。跪著迎接蘇秦,蘇秦看到以后,家人的做法前后對比,百感交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杭錦后旗第六中學0911班因為個人的地位與學識不同,才會出現蘇秦倆次回家所遇之境截然不同。第一次回家,因學識不足,游說失敗。便被家人冷落。而第二次回家,已經是才學淵博,有地位的顯赫人物。
才會有家人的熱情款待。而現在社會何嘗不一樣。你學識淵博社會才有你立足之地。別人才會對你尊重。相反,你一竅不通則社會無立足之地,而且有時候還會遭別人白眼。所以現在我們必須有古人那種“頭懸梁錐刺骨”奮斗的精神。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人。蘇秦用努力證明了自己,蘇秦懂得刻苦努力。勤奮好學。最主要的是他越挫越勇不怕艱難困苦。是一個從那里跌倒在從哪里爬起來的一條漢子。他的精神激勵了我,在生活中應該做一個強者,要勇敢的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無論做什么事多要抱著必勝的信念,不為一點磕碰失去斗志,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做的對就可以,到老時回頭看自己在人生路上走過的路不后悔。
在學習中我們依然需要這種精神,雖然我們不能像古人那樣真的去頭懸梁錐刺股,但也要做到路燈不滅不休息的境界。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蘇秦便是吃了常人難吃得苦。鉆研兵法書經,才成為了一個顯赫人物,才受到了別人的尊重,才有后人流傳至今的“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成語。古人不遠,是因為精神永留;古人不遠,是因為其“氣”猶存:古人不遠,是因為志之堅也!
上一篇:怎樣擬寫新奇醒目的小標題
下一篇:詩人·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