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躍龍門”這是天下千萬學子一千多年來傳承不變的夢想。一個“躍”字,使鯉魚變幻成了神龍;一個“躍”字,張顯著成功時瞬間的輝煌;一個“躍”字,展現的是作為鯉魚的學子們的一種沖天勇氣與凌云自信。
夢想傳承著,從未間斷,直到今天。
我們就是那千萬條志存高遠的鯉魚,而高考自然是那神秘而壯觀的龍門。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龍門已不再需要你的沖天一躍,你只需彎腰與俯首,低下你那自以為高貴的頭顱,彎下你那曾自詡“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脊背。你無須賣弄創新,你不必炫耀個性。因為一切自以為是的創新與個性都可能埋喪你的前途,破滅你的夢想。你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地作題,規規矩距地考試。這是現狀,中國教育的現狀。
或許你心有不甘,你怕埋沒你那滿腹的才華;或許你心存不屑,你自以為舉世皆濁唯你獨清。你想與眾不同,你想鶴立雞群,你想出類拔萃。于是,你固我地按個性行事:去躍,去創新,去描繪躍龍門時那條最美的弧線。結果,你的創新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肯定,哪怕“賞心只有兩三枝”。然而,沒有,一個人也沒有。有的只是幾聲冷漠的嘲笑與指責。最終,你落榜了――從那高高的龍門上摔了下來,摔的疼痛,摔的憤恨。
蹉跎了數月,你發現你自己什么也不會做,你從學校學到的知識毫無用處。被迫,你又重拾筆硯,復入黌門。但,終究是個青年,一個熱血而執著的青年。你不想妥協,你不信現狀,你激義于毛主席“指點江山”與“人定勝天”的豪言壯語。于是,你依然固我,一點一點地重蹈著往日的覆轍。
一天,老師對你說,高三學生的作文無須創新,無須個性,你只要規規距距地寫就行,考上大學才是最重要的;創新與個性在大學里。那一刻,你愣了,呆了,傻了;你詫異于這話出自于你一直尊敬的語文老師。那一刻,心的震驚絲毫不亞于在晴天白日里猛然聽到一聲霹靂。怎么會是這樣?你疑惑不解。漸漸的,你發現你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力量是多么的單薄。現在的你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也不可能改變什么。要上大學,就要高考;要高考,就要有分數;要分數,就要寫好作文;要寫好作文,就必須中規中距――標準的議論文――開頭排比,引出話題,即寫的是什么;中間舉例,說古道今,即寫的是為什么;最后點題,照應開頭,即寫的是怎么做。這樣,一篇洋洋灑灑八百字的作文自然就躍然紙上,如果誰說寫的不好,那他腦袋一定有病,你自無須與他爭論,因為閱卷老師會證明真理是在你這一邊的。盡管千萬人不屑于此,盡管千萬人切齒于此,但誰也無法改變,最終,都只能沉默于無奈,啞言于蚍蜉的不自量力之中了。
“創新與個性在大學里”這話凄涼之中又多少有些許的希望。于是,你渴望大學,你開始明白:在高考這座龍門前,每一條鯉魚都不能躍,確切的說是不敢躍,只能彎腰俯首側身而過。老老實實的作題,規規距距的考試。無須創新,不必個性。
此時,你手捧課本,誦讀著唐宋散文,遙想起千年前的古人。你覺得他們和你一樣,在力斥教育制度弊端后,最終還是與之妥協了,杜甫是,柳永也是。這樣想想,你又感覺些許的安慰。但,忽然,你又想起了王安石,想到了1069年的那個秋天。于是,你暗下決心:將來的龍門必須有人去躍。不是為了你自己,而是為了以后的學子不再像你一樣匍匐。
上一篇:記得愛
下一篇:我做值周生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