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所謂英雄者,乃挽狂瀾于不倒、扶大廈之將傾之人。我以為,所謂英雄者,乃剛強堅毅、不因他人之反對而否定自己之人。我以為,所謂英雄者,乃敢為人之不敢為、敢當人之不敢當之人。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賢能之人。正如他本人所說:“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每當在劉備遇到危難之時他總會想出妙計挽救局面。也正是因為孔明有智有謀,才使劉備得以瓜分荊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陳壽說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卻也如此。他挽漢室于不倒、扶漢室之將傾,他是英雄。
人間正道是滄桑,英雄之路更是如此。他29歲因反對臨時政府的“左”傾冒險主義,堅決支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被關進監獄;在“文革”初期,他作為“劉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第二號“走資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連,他也被迫勞動改造;1976至1977年,他因“全面整頓”“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違背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四人幫”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他再次被打倒。在這三次“大落”中,他堅持著自己的信仰與做法,不因為外界的打壓就動搖自己的內心。最后他提出自己的理論,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新發展,使中國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是鄧小平。在他人生的三落中,沒有一次內心是不煎熬的。在堅持正確道路和隨波逐流中,他知道正確的永遠會戰勝錯誤的,于是他選擇了前者,所以才有他最后的成功。他剛強堅毅,不因他人之反對而否定自己,他是英雄。
眾所周知,邱少云。在三九一高地反擊戰中,炮彈導致的火苗落在他身上,火焰由小到大,他沒有移動也沒有喊叫,到最后被烈火活活燒死。有誰能忍受火焰沿著皮膚肆意狂燒的疼痛,有誰能做到大火一點點吞噬皮膚卻不出聲響不動搖?邱少云當時的內心無疑是恐懼的肉體無疑是痛苦的,這是人的本能。但他知道在戰爭與自己之間孰輕孰重,所以他努力克服恐懼忍受痛苦,雖然成功,代價卻是死亡,但他一定不后悔。敢為人之不敢為,敢當人之不敢當,他是英雄。
英雄不是無畏之人,相反,他們最懂得畏懼。但不同于常人的是,他們更懂得不斷戰勝畏懼,使自己變強大。“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正是因為有如此之英雄,國家才得以富強;正是因為有如此之英雄,國家才得以發展。英雄者,國之干矣。
“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這就是所謂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