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成長空間在擴大,甚至被急劇擴大,所以,我們更容易迷失方向。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在改變,這為我們這些90后營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觀念更新,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成為我們的一大特點,不似五十年代,送支好鋼筆都是“在為革命節約墨水呢”。
父母對我們更加民主,我們遭遇獨裁的現象明顯減少,有了自己的零花錢,有了帶鎖的日記本,有了只愿與朋友分享的小心事,當然,這種空間也是有界的,不安分的我們總是分外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時而來場小小的爭吵,過些日子來個泡吧夜不歸宿,又或是將某月某日定名為“離家出走勝利大逃亡”。
這一切,都是空間過度擴大造成的。自然,成長的空間有時需要強制性,即自由而不放縱,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約束。
90后在韓寒一類作家的作品陪伴下成長,有時顯示出傲世獨立,桀驁不馴,時而又敏感脆弱,寂寞憂傷,于是我們把我們的成長空間具體化,有了網絡,有了qq,將心情寫在空間里,只為發泄心中不吐不快的感受。說到網絡,它給90后提供了一個逃脫現實有限空間的突破口,然而,我們在外界更加廣闊的空間里,更容易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堆的“哥”和“姐”在這網絡世界里“占山為王”,撅著嘴的“非主流”總讓自己的臉充斥著整個屏幕,“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竟然要如此多的網名幫忙傳話,真的難以想象這賈君鵬貪玩到何種程度。
必須承認,網絡這玩意兒是好東西,但內容過于豐富,難免挑花眼,看走眼,這時就要求我們如精明的顧客,在網絡這個大賣場里,不僅要精挑細選,貨比三家,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消費對象”,不然通常會付出慘重代價。正如網絡也帶來了許多的網絡成癮,玩物喪志,甚至違法犯罪,而這些人,也正是因為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沒能在網絡這個賣場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
成長的空間需要有所節制,需要有界,我們不能如蒲公英,向往廣大的空間便隨風飛去,一旦飛出去,就回不來了。成長更應像放風箏,一點一點松開手中的線,我們的空間便愈加廣闊,乘著理想的風,我們可以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但永遠不能擺脫身后的牽絆,尋著那根細細的線,我們可以回到原點,找準方向,重新起航。
自我約束,便是握緊手中的線,那樣即便是再大的空間,我們也不會迷失,也能走得很扎實,走得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