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書上是這樣說的:用愛做教育的基石——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能為事業獻身;只有熱愛自己課程的人,才能飽含激情地去授課;只有熱愛學生的人,才會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這個世界上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我們全身心去投入,無論干哪一行都要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就像做為老師的我們,因為喜愛而從事了教育事業,因為從事我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社會上經常有這樣的說法:老師奉獻了自己托起了別人,老師們無職無權也無錢……但我們對此只是一笑而過,雖然我們沒有高官厚祿、顯赫名聲;沒有鮮亮的光環籠罩,沒有聲勢浩大的排場可炫耀——有的只是平淡、簡單,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有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甘于寂寞,堅守平凡。回顧自己這幾年的從教生涯,可說是酸甜苦辣兼而有之,但我還是喜歡這個行業,就是因為那份愛在支撐我伴我成長。
記得剛畢業時,我只把她做為一個職業,一個謀生的手段,僅此而已。當時學校工作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校舍簡陋,工資也非常低。開始我信心百倍,滿腔熱情的投入工作,由于自己沒有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忍耐寂寞,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認真鉆研教材好幾遍,晚上備課到兩眼昏黑。班級難管理,每天都有那么多瑣瑣碎碎的小事需要我去打理。面對這些困難,我曾灰心喪氣,怨天憂人過,一學期我真覺得自己快忍無可忍了,原來當一名教師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美好。但我深知自己當教師的處境,硬是母親鼓勵我努力搞好教學,苦練教學基本功,業余時間沒放棄過自學。終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自己的努力有了收獲,漸漸熟練了業務,班級的管理也步入了正軌,受到了校領導和家長們的肯定。從他人和自己成功的經歷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我總是采取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訓斥打罵學生,不歧視每個差生。要能和學生平等交流,學會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面對學生,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個學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職業,越來越用心去投入,開始把她真正做為一份事業來做。站在這個三尺講臺上,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我,與學生做伴,與學生一同成長,我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那一聲聲甜甜的問候,那一句句真摯的祝福又怎么是金錢所能買到的呢?看著一屆屆學生升入了更高學府,能學有所成,想著自己也能桃李滿天下,真正體會到了那份幸福。
現在學校的面貌有了很大變化,新的教學樓、宿舍樓、餐廳拔地而起,平整了操場,硬化了道路,修建了花池。圖書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條件大大改善,簡直成了花園式的學校。望著美麗的校園我暗下決心:雖然自己有了很大進步,但是追求無止境,我還要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的手段,不斷充實自己。更要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努力做到“以學生為本”,教人務實,教人求真,教人創新,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我深知在我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字眼不斷感染著我,深刻影響著我,不斷激勵著我,那就是愛,而且愛得無比深沉。如果沒有這份愛,汶川大地震中就不會有老師為救學生而獻出寶貴的生命,就不會有為了推開六個學生而葬身車輪之下的殷彩霞老師,就不會有為了不使學生輟學,而帶領學生撿破爛資助貧困生的常銀喜老師……我們去愛什么呢?愛自己偉大的祖國、愛自己從事的事業、愛自己所在的學校,愛自己的所教的學生。今年正值祖國六十華誕,看到祖國繁榮富強,閱兵式威嚴雄壯,我們更要用實際行動去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今年又是第二十五個教師節,我們更要去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為祖國站講臺,站好教育這班崗,在三尺講臺上揮灑我們的青春,向祖國獻禮!用博大的心胸和無私的奉獻去關愛學生,讓我們和祖國一起成長!
軍人用他自己莊嚴的軍裝向祖國敬禮,我作為一名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向祖國保證:用高尚的師德,高深的師智,高超的師能為祖國母親培養一代代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