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名著,很多人會自然想起《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在這些名著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同時更有很多著名的戰役,讓我百讀不厭。在三國演義當中,我首先特別喜歡武將,他們的武功足以讓我羨慕不已。在他們當中,我首先要說的是張遼。他乃魏國“五子良將”之首。有“魏軍中的關云長”的美稱。合肥之戰,他帶領八百將士,殺退70萬敵兵,同時在敵人潰敗之時,乘勝追擊,差點就可以將敵兵頭領-孫權殺掉。在他晚年病重期間,孫權還對與其作戰的將士說:“張遼雖病,不可檔也,慎之!”這難道不足以說明,他給孫權在心里留下了多大的陰影了嗎?其次,在文將當中,我最喜歡的時諸葛亮。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家,地理學家和政治家。
北伐魏國時,由于重用馬謖,失了街亭,最終導致了蜀國在戰爭后期處于被動地地步。同時由于司馬懿的固守,公元234年,在鞠躬盡瘁輔佐是蜀國多年后,帶著沒有完成的夢,離開了人世。雖然最終諸葛亮輔佐地蜀國被滅亡,但是我認為諸葛亮真是一神人也。他擁有豐富地知識,有著過人地膽識,同時其對自己君主的赤膽真誠,也值得我好好地學習。在三國演義當中,我最喜歡的戰役是赤壁之戰。在這個戰役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時草船借箭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利用了曹操的多疑和自己的天文知識,在一個大霧彌漫地凌晨,帶領著事先每只船都綁著很多草人地船只,搖著他的羽毛扇,向曹軍所在的方向出發了。
在離敵人1里的地方,他命令將士們,用勁擂鼓,放聲吶喊。曹軍以為真是敵人趁著大霧前來偷襲,于是拼命開弓放箭。這邊,諸葛亮的船上的草人就將這些箭照單全收,不一會,草人身上被箭射得就像刺猬一樣,密密麻麻全是曹軍的箭了。在別人認為幾乎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諸葛亮信心十足,輕松地用草船“借”來十萬支箭,既解決了戰爭中自己缺少彈藥得困境,同時又重創了敵軍的信心。從而使得勝利的砝碼偏向了自己一方。
這個典故使我明白了,成功的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如果諸葛亮沒有自己各種豐富知識的積累,也不可能又這樣的神機妙算和痛快淋漓的勝利。從三國演義地眾多人物和戰役當中,我還有很多喜歡的人物和典故。從不同的人物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從不同的典故中,我學到了每個典故的深刻寓意。雖然其中有些是文學家的演義,但是其教育意義是深刻的。我想不同的人都可以從這個歷史名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