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讀了呂德華寫的寓言故事集《小馬識途》,我最喜歡書中《吃桃的學問》這個故事。
講的是:猴甲爬上樹吃桃,猴乙路過,問:“桃子的味道怎么樣?”猴甲回答:“這桃子并不像人們說的那樣好吃,只是味道平平罷了。”饑餓促使猴乙也爬上樹吃桃。猴甲見猴乙吃得很開心,問:“桃子的味道如何?”猴乙回答:“味道相當好!”“味道只是平平罷了”,“味道相當好”,桃子是一樣的桃子,為什么不同猴子嘗到的味道不一樣呢?不是味道不一樣,而是吃桃的猴甲和猴乙的心態不同啊!猴甲帶著挑剔嘗桃,就覺得桃子味道平平,饑餓的猴乙帶著滿足吃桃,就感覺桃子非常味美。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消極地看待生活,生命也會黯然失色,如果微笑著面對生活,生命之旅就會灑滿金色的陽光!
記得海倫。凱勒嗎?小時候的一場疾病奪去了她做健全女孩的權利,她看不到、聽不到、說不出。但是,她的父母沒有放棄她,給她找來一位很有愛心的老師,教她學習和生活。漸漸長大的海倫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追求,這使她最終坦然地接受了不幸的命運,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努力學習有益的知識,用心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終取得了連正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績:成為哈佛大學畢業生,寫出了感人至深的勵志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西漢的史官司馬遷因為對漢武帝直言相見而被打入死牢,但是,他為了能繼續完成《史記》,寧愿受宮刑之辱。他歷經磨難,最終以頑強地毅力完成了這部中國最偉大的史學著作,為后人留下了多么寶貴的精神財產。如果司馬遷在遭遇不公后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還會有偉大的《史記》誕生嗎?可是,我呢?這次期末考試前,我因為害怕考不好而憂心忡忡,每天好像被自己堆砌的大山壓著,不開心寫滿了我原本愛笑的臉。
現在讀了《吃桃的學問》,想到了海倫。凱勒和司馬遷,我知道了要積極地面對生活,即使受挫,也不要怕,即使失敗,也不要倒,勇敢是男孩的氣質,快樂是生活的真諦。吃桃的學問,你感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