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給我那一截截樹枝,我將為了理想上下而求索。
——題記
理想是一首永恒的歌,我多想揚起歌喉把它唱響,可惜我沒有音樂細胞,也無名師指點。我為之夢想,為之悲哀,為之惆悵。無意中從報刊上看到《心底的那截樹枝》的故事,我的心怦然而動……
有一種小鳥,它可以用一截樹枝支持著自己的生命,它是那么的弱小,那樣不禁風雨,然而它卻可以憑借一截小小的樹枝,成功地飛越浩瀚無邊的太平洋!
小鳥理想中的“那截樹枝”是飛越太平洋的信念;老鷹理想中的“那截樹枝”是搏擊長空的勇氣;小草理想中的“那截樹枝”是染綠大地的志向;小溪理想中的“那截樹枝”是一往無前的毅力;臘梅理想中的“那截樹枝”是散發清香的追求……
面對著具有溫馨提示語的方格試卷,我羅列著擁有過的“那截樹枝”——
“孩子,兩眼平視,雙腳勻蹬。”父親指點我學騎自行車。一次,兩次,摔倒,爬起,如今我不僅學會了騎自行車,還會了駕駛摩托,至于上網聊天,上臺演講,當堂作文,那更不在話下了。原來我理想中的“那截樹枝”就是勇氣,一個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別人之前邁出第一步的;禁不起波浪的魚兒永遠不能躍出水面;只會躲在安樂窩中的雛鷹終究無法在茫茫的天際中任意翱翔。
“××,你背一下《水滴石穿的故事》好嗎?”四年級時沉默寡言的我好不容易在語文老師的引領下背完了課文。“不錯,可要堅持喲!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相信你也能飛上藍天。”老師的話讓我明白了毅力是成功的基石,有了毅力,就有了飛向成功的翅膀;有了毅力,就有了喜迎明日朝陽的希望。一如梅花,香自苦寒;一如寶劍,鋒出磨礪;宛如小草,春風吹又生;宛如燕子,秋去春又回。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風兒每時都不停息,有了毅力,八年抗戰終于趕跑了日寇;有了毅力,常敗將軍威靈頓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
我思索著,尋找著,到底哪個才是理想中的“那截樹枝”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放棄了大學深造,在軟件領域獨樹一幟,學會放棄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樹枝”?雷鋒時時為他人著想,從小事做起,是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范,立足
現實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樹枝”呢?還有孟子“舍魚而取熊掌”,岳飛“重整舊山河,朝天闕”,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原來,理想因人而異,因時因地有別,實現理想靠什么呢?是勇氣,是毅力,是選擇,是心中有我有他人,更有祖國和世界。朋友們,為了你理想中的“那截樹枝”,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