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諺)想要讓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別是丑惡的事,就沒有辦法瞞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第2句】:【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諺)青春逝去不會再來。指人必須珍惜青春年華,不要虛度時光。
【第3句】:【得了紅眼病】看到別人好了,急紅了眼,覬覦別人。《北 京日報》( 1984,11,25):“個別過去吃慣了大鍋飯,如今又得 了紅眼病的人,因為想揩萬元戶的油水而碰了釘子,那是完 全合乎情理的。”
【第4句】:【胡姑姑假姨姨】(慣)指胡亂認的,不是正經的親戚。
【第5句】:爸爸買回一斤糖果,說是給媽媽吃的,我卻先吃了起來。媽媽見了說:“依了婆婆名,媳婦卻吃得牙齒疼。”(江蘇·海安)
【第6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比喻強者相斗,終有一方失敗。明 代《三國演義》:“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大事。吾 與你二人勸解,休得再論。”
【第7句】:海上不吹風——波平浪靜
【第8句】:【雞多不下蛋】釋義: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yipinjuzi.com,反而干不好事情。例句:“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生產搞不好,這回虧算吃上了。”
【第9句】:【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諺)未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間安定快樂的生活遠比黃金更寶貴。 也作“休道黃金貴,安樂價更高”。
【第10句】:太陽落坡月上山——周而復始;接連不斷
【第11句】:【墻里開花墻外紅】(諺)花在墻里開,卻向墻外展現它的鮮紅艷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當地不受重視,在遠處卻影響很大,非常吃香。
【第12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擺脫長久的貧窮狀態。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13句】:師范畢業后劉暢和吳寶分到了同一單位。吳寶在單位安心工作,劉暢要辭職下海。劉暢媽心急如焚,百般阻撓。吳寶媽勸道:“鷹飛高空雞守籠,兩者理想各不同,你由他去吧!”(湖北·荊沙)
【第14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15句】:【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說:靛。類似的:掉進染缸里。劉紹棠《鷓鴣天》:“大學是個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劃了右 派。”
【第16句】:望鄉臺上彈琵琶——死快活
【第17句】: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第18句】:老鼠吃高梁——順稈兒往上爬
【第19句】:鵝卯石砌墻根——根基不穩
【第20句】:老母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第21句】:【望鄉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鄉臺:迷信傳說陰間有望鄉臺,人死后,鬼魂登此臺可望見陽間家鄉情況。蓮花落:曲藝的一種,用竹板擊出節拍以輔唱,舊時常有乞丐用以乞討。指不知自己處境的險惡或不知死到臨頭,還一意孤行的人。含譏諷、責罵意。
【第22句】:這幾天我沒有堅持寫日記,爸爸知道了就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寫日記要有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能行呢?”(河南·許昌)
【第23句】:【九天陰,一天晴】陰天多于晴天,常用來比喻人的臉部表 情,經常陰沉,難得一笑。海外於梨華《三人行》:“大哥二十 九歲了,還沒有對象,臉色九天陰一天晴。”
【第24句】:我平時淘氣,穿衣穿鞋都很費。媽媽生氣地說:“你這個費韁繩的驢,我啥時候才能把你拾掇好?”(陜西·延長)
【第25句】:菜籃子裝泥鰍——爬的爬,溜的溜
【第26句】:【挑水瞞不了井臺,上炕瞞不了鍋臺】(諺)鍋臺:我國北方農村的鍋灶與炕洞相連,冬天便于取暖。挑水要上井臺,上炕要經鍋臺。比喻做任何事情總瞞不過知根知底的人。
【第27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賊】(諺)農村年年都可能發生旱災,住屋夜夜都可能發生偷盜。指人要經常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第28句】:【漏船偏遇頂頭風】見“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第29句】: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
【第30句】: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第31句】:星期天,我和姐姐都在外婆家玩。我倆因為一件小事爭吵起來,我就不再理姐姐了。外婆看到這種情況,關心地詢問我是為什么。我說:“姐姐老愛說我的過錯。”外婆聽后,笑著說:“說話,說話,說過就‘化’了。你小小年紀,怎么還記仇呢?”(四川·廣元)
【第32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33句】:溪水遇到擋路石——繞道而行
【第34句】:【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釋義:借指有辦法對付對方。例句:“俗語說:‘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紅軍要來,總有他們的辦法。”
【第35句】:【 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謂不怕議論,議論改變不了事 實。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人嘴兩張皮,任他們說去 唄!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 回爐燒餅不香謂不新鮮,失去原有的特點、優點。《小 說季刊》(1981,4):“回爐燒餅不香,這可不是又香又酥能吃 的燒餅,而是菱洲圩村上的碎嘴姑姑、嬸嬸們對談崩了的親 事又合好的比方。”
【第36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們玩得正高興。媽媽說他:“就知道玩!人要臉,樹要皮;窗戶要紙炕要席;學生就該要成績!還不學習去!”(河南·虞城)
【第37句】:【遠路無輕擔】見“百步無輕擔”。
【第38句】:【好雞不跟狗斗】釋義:比喻不跟某人一般見識。例句:“不,好雞不跟狗斗,我不跟你打架……”盤老五優雅地搖搖頭,那尖利的目光仿佛洞穿了石牯的五臟六腑。
【第39句】:【 躺在功勞簿上】自恃有功,不再進步。《人民日報》(1984, 12,11):“他的教訓啟示人們: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 是很危險的。”
【第40句】:【魯班門前掄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41句】:擠牙膏——點一點來
【第42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煩
【第43句】:【戰死是本份,活著是僥幸】軍人要有準備犧牲的精神。張 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是戰爭,作為一個軍人,戰 死是本份,活著是僥幸。”
【第44句】:【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見“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45句】:【耗財買臉兒】(慣)指耗費錢財是為了面子上風光。
【第46句】:【天塌下來當被蓋】(慣)形容人堅強樂觀,在災難面前毫不畏懼,或對重大的變故滿不在乎。 也作“天塌下來當被窩蓋”。
【第47句】:當面誦善佛,背后念死咒——陽奉陰違
【第48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諺)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來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須提早作好準備。
【第49句】: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第50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51句】:【小鹿兒心頭撞】(慣)心咚咚地跳,像是有小鹿在亂撞。形容心里非常害怕。 也作“心頭撞小鹿”。
【第52句】:【寧叫人打死,別叫人嚇死】強調要有斗爭精神,不能懦弱 自棄。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們民族的老俗話中,我喜愛這一句:寧叫人打死, 別叫人嚇死!”
【第53句】:【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諺)寧可心情舒暢地喝稀粥充饑,也不要受著窩囊氣去吃飽飯。指寧肯自由自在地過苦日子,也不要在壓制中謀求溫飽。 也作寧喝舒心的粥,不吃皺眉的飯。 寧吃開眉粥,不吃愁眉飯。
【第54句】:電視里演的節目——天南地北都看到
【第55句】:【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諺)水位上升,船身自然就高;泥土加多,塑的佛像自然就大。比喻事物隨所憑借的條件的提升而提升。 也作“水長船亦高”。
【第56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自己職權內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57句】:【小姐身子丫環命】(慣)丫環:婢女,也作丫鬟。指女子身體嬌弱或容貌美麗,卻命運不濟,要吃苦受累。 也作小姐胚子丫鬟命。 小姐眉眼丫鬟身。眉眼:容貌。
【第58句】:【打蛇打在七寸里打】在要害部位,謂行動要準確。香港 阮朗《蒼天》:“多了,我們不干,少了,他們不干,總之打蛇要 打在七寸里,花錢要花在刀口上。”
【第59句】:【貨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商品需要裝潢。商業圖書:“貨 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裝上所花費的精力,卻 遠遠超過食品本身,簡直是本末顛倒。”
【第60句】:【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諺)惡:惡劣,不肖。碩:碩大,豐盛。人們總是不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不認為自己的田禾比別人的長得好。指人情一貫是:看兒子是自家的好,看莊稼是人家的好。
【第61句】:【 天塌下來,地陷下去】謂遇到極大的困難,發生大的災難。 成語:天崩地裂。蘇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來, 地陷下去,只要我們活著,就是我伺候你,不會是你伺候 我。”
【第62句】:【運動不出汗,成績不見面】(諺)指體育運動不練得出汗,就不會有效果。
【第63句】:【兵驕者敗,欺敵者亡】(諺)欺敵:輕敵。打了勝仗就驕傲的軍隊,不把敵方放在眼里的軍隊,必定要敗亡。指驕兵和輕敵是兵家大忌。
【第64句】:【牛套馬,累死倆】(諺)農家駕車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馬套在一起,馬快牛慢,勁兒使不到一起,雙方都受罪。比喻條件不同,卻強行搭配,則雙方都有損無益。
【第65句】:【抓頭不是尾】(慣)形容人急得手忙腳亂,不知怎么做才好。
【第66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67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釋義:相互牽連,榮辱與共。例句:“《紅樓夢》里有句話:‘—榮俱榮,—損俱損’,反正我是跟定了。”
【第68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69句】:【攪渾水】(慣)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亂。 也作“攪混水”。
【第70句】:姑媽常常在背后說人閑話,奶奶對她說:“云朵厚了要下雨,閑言多了惹是非。”(廣東·龍門)
【第71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歇)據《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后,趙云殺入重圍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為籠絡人心,故作姿態地將阿斗摔在地下,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指用手段籠絡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劉備摔孩子——籠絡人心。 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第72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73句】:從我家到縣城要翻過兩道山岡,爸爸每次去縣城,總是拿根木棒。一次,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拿木棒,爸爸說:“出門不空手,半道打瘋狗。”(內蒙古·赤峰)
【第74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釋義:比喻膽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鄉長那陣子倒頂威風,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75句】:【一哭二睡三上吊】這是婦女受到委屈時采取的行動。趙 樹理《三里灣》:“從前那些愛使刁的女人們常用的‘一哭二 餓三上吊’的辦法,她不完全贊成。”
【第76句】:【名師出高徒】釋義:有名的師傅能教出本領高強的徒弟。例句:誰都知道和尚的本事大,武藝好。名師出高徒,老師好,徒弟也錯不了,所以這小和尚一出臺也是“碰頭好”。
【第77句】:【老牛拉破車】(慣)比喻做事磨蹭,節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車。 老牛破車。
【第78句】:八哥兒的嘴——跟著人說話
【第79句】:【只當給大風刮跑了】指說的話作廢。李準《大河奔流》: “有些言和語不和的話,就只當大風刮跑了。”
【第80句】:【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釋義: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門前”又作“檐前”。“不管他人瓦上霜”又作“休管他人瓦上霜”、“哪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屋上霜”等。例句:我可以在我的小酒店里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我可以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或者是帶上盤費遠走高飛,離開紅楓嶺這塊是非之地。
【第81句】:【理發店的三色轉燈理】發店是統一的三色標志,一般都有一個玻璃圓筒.里面繞著紅藍白三色相間,不斷向上旋轉的條形彩柱。這種標志,在全世界通用。那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呢?據說,在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敵人追捕,跑到一家理發店躲藏。敵人追到理發店時,理發師傅們在敵人面前說東道西,巧妙機智地保護了那位革命者。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法國政府為了表彰理發店工人對革命的貢獻,便在理發店門口裝飾其象征法國國旗上紅藍白三色的彩柱。這是對理發店的最高獎賞,也是理發店的榮耀。后來世界各地的理發店認為這種彩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紛紛效仿。
【第82句】:【好事天順心】事情辦得順利。成語:天從人愿。馮德英 《迎春花》:“真是好事天順心,春玲找到他頭上來學文化了。 孫若西使出所有力氣,博得姑娘好感,攫取少女的心。”
【第83句】:狗吃燙芋頭——吞不下,舍不得
【第84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詞,一般多指消極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來的含義不含有磨蹭、懶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國舊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磚,就是對磚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共耗資500萬美元,占地33公頃,建筑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取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于這項工程是外國人出資、設計,中國人稱之為“洋工”。協和醫院有主樓14座,又都是高層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質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細致,“慢工出細活”,耗時很長,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應付洋人,是轉義為貶義。
【第85句】:【豹死留皮,雁過留聲】釋義:人應該留下好名聲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話說,豹死留皮,雁過留聲,人一輩子,能像魯班爺那樣,在世上留下幾座懸空寺、趙州橋,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沒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86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一致。
【第87句】:【捧鐵飯碗】見“端鐵飯碗”。
【第88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醬菜店,不僅它的咸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贊,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書法結構勻稱、蒼勁有力,人人贊嘆。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嚴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六必居的掌柜為什么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居”的字號呢?傳說頗多,這里只錄比較可信的一則。最早六必居的后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些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為什么不賣茶,試想茶和前六樣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創辦的。由于趙姓會經營管理,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是興隆。后來又擴充了門面,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關于嚴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說,最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說嚴嵩在沒做官以前,閑居在家,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計都很熟悉。店里聽說他寫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請他寫了此匾。當時嚴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有落款。另一說六必居的匾是嚴嵩做官以后寫的。據說嚴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柜想用嚴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府仆人請嚴嵩為六必居寫塊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鋪寫匾,就天天在嚴嵩面前反復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嵩不知是計,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去練,于是“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自嚴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掛出后,原來無名的小醬園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于醬菜賣得快,以后就專營醬菜了。
【第89句】:【吃軟不吃硬軟】指友好商量的方式;硬,指威脅、強迫的 方式。意即可以商量,不能強迫。類似的:吃順不吃嗆。反 義說:吃硬不吃軟。西戎《糾紛》:“他這人就是這路脾氣,愛 吃順氣丸,爭吵起來,吃軟不吃硬。”
【第90句】:【銅錢攥出綠水】(慣)綠:指銅綠。形容人過于吝嗇。
【第91句】:【甜瓜嘴,苦瓜心】謂一片苦心,好言相勸。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大伙說你這人是甜瓜嘴兒,苦瓜心。”
【第92句】:【得理不讓人】釋義:只要有理,就不退讓。形容不好惹,太過分。例句:“哎,梁斗,你也別得理不讓人了!”
【第93句】:媽媽從筐里拿起一個白蘿卜,一看外邊讓老鼠給啃了,里邊又糠了。媽媽說:“真是黑心蘿卜蟲竄了,里里外外全占了。”(河北·蔚縣)
【第94句】:【眼里揉不進沙子】眼皮內有細小異物就感不適,借指不 能夠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駱駝祥子》:“劉四爺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聞所見都擱在一處,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第95句】:【 一人傳虛,十人傳實】以訛傳訛,傳的人多了,會使人信以 為真。十,也說:萬。成語:三人成虎。龔昌盛《沉浮》:“傳 說的人添枝加葉大肆渲染,簡直把王老水子描繪成劍俠一 類人物。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第96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釋義:比喻能真正解決問題癥結,才是有用的。例句: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97句】:【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諺)有喜酒的場合必定會有醉漢。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惱喪的地方。
【第98句】: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我想把毛衣脫掉。爸爸說:“不要急著脫毛衣,俗話說‘春捂秋凍,少生疾病’。”(河南·魯山)
【第99句】:【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諺)火焰山:《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去西天取經,途經火焰山;孫悟空幾經周折,借來芭蕉扇,扇滅了大火,才得通過。指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也作沒有爬不上的山,也沒有過不去的河。 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爬不上的山。 沒有爬不到頂的高山,沒有走不到邊的草灘。
上一篇:朋友圈經典民間俗語金句,真性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