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2句】:“船沉一個洞,缸裂一條縫,許多大錯誤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錯誤引起的。”聽了媽媽的告誡,我再也不敢對自己常犯的小錯誤“睜只眼閉只眼”了。(廣西·扶綏)
【第3句】:【三年不上門,當(dāng)親也不親】(諺)三年不上親戚朋友處走動,該當(dāng)是關(guān)系親密的,也會疏遠(yuǎn)起來。指親友之間,貴在經(jīng)常聯(lián)系,增進(jìn)情誼。
【第4句】:【吃了扁擔(dān)——橫了腸子】(歇)指橫下心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事。
【第5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6句】:【能屈能伸大丈夫】(諺)能屈能伸:既能彎曲也能伸展。比喻在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在得志時能施展才干的人才是好男兒。 也作能伸能屈,方是丈夫。 能硬能軟,方為好漢。
【第7句】:豬板油掛在頸上——膩了
【第8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9句】:【 伸手不見五指】形容漆黑無光,或能見度極差。成語:漆 黑一團(tuán)。孫犁《風(fēng)云初記》:“風(fēng)雨越來越大,大堤上黑得伸 手不見五指。”
【第10句】:【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釋義:金錢能使人壞掉良心。例句:原來人心本好,見財即變。自古道得好:“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丁戍見盧疆傾心付托時,也自實心應(yīng)承,無有虛謬。及依他到所說的某處取得干金在手,卻就轉(zhuǎn)了念頭。
【第11句】:獨腳獨手獨根草,風(fēng)霜雨雪擋不了。
【第12句】:【多吃飯,少開口】安穩(wěn)過日子,少說話,不要惹是生非。 茅盾《子夜》:“不要鬧!不要鬧!多吃飯,少開口,你們不曉 得這句古話么?”
【第13句】:【不會念經(jīng),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jīng)文的,才有資格當(dāng)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dāng)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yè)務(wù)。
【第14句】:學(xué)科競賽那天,我鄉(xiāng)五里堂小學(xué)的一位老師來我校監(jiān)考。考試結(jié)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飯,他執(zhí)意不肯。班主任笑著說:“吃個便飯吧,咱們是同行,和尚不親帽子還親呢!”(河南·虞城)
【第15句】:【山高怕慢上】(諺)山再高,只要有耐性慢慢向上爬,終有到達(dá)目的地的時候。借指在巨大的困難面前,最可貴的是有耐力,能持久,信心足。
【第16句】:【借米趕得上下鍋,還米就趕不上下鍋】(諺)把米借給人或向別人借米,都趕得上下鍋做飯;要是等別人還來的米下鍋,那就耽誤了做飯。指財物借出容易討回難。
【第17句】:【馬奶奶見了馮奶奶——差兩點】(歇)“馬”字比“馮”字少兩點。點:本指漢字的筆畫“點”,轉(zhuǎn)為量詞,表示少量。指還有一些差距。
【第18句】:【 兔子尾巴,長不了】兔子尾短。指不會持久。張賢亮《河 的子孫》:“此刻,他大腦計算機(jī)輸出的第一個數(shù)據(jù)就是: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第19句】:【砸明火】(慣)明火:點著火把。 指公然搶劫。
【第20句】:自行車爆胎——氣崩了;氣炸了:泄了氣
【第21句】:【馬死落地行沒有馬就步行】指失去憑借,退一步想辦 法。黃谷柳《蝦球傳》:“如果還有谷種吃,就吃谷種,沒有就 再打算,馬死落地行,一張葉,一條蟲,一個人總有一條生路 的吧?”
【第22句】:【舌頭比刀子厲害】(慣)指人嘴厲害,說話不讓人。
【第23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賤骨頭
【第24句】:【淺水里養(yǎng)鱉——早就看透是什么貨】(歇)貨:本指物品、東西,轉(zhuǎn)指人(罵人的話)。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25句】: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第26句】:進(jìn)了籠的烏——翅膀再硬也飛不了
【第27句】:【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諺)制造器物或施工建筑,三分靠匠工的技巧,七分靠主人的安排。指匠工制作要服從主家的意愿。也泛指協(xié)助者要遵從主事人的指使。
【第28句】:【捂著耳朵捅鈴鐺】見“堵著耳朵搖鈴鐺”。
【第29句】:【說到風(fēng)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fēng)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tài)度轉(zhuǎn)變得很快。
【第30句】:扁擔(dān)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第31句】:快十點了,我還在玩。媽媽一邊催我早點睡,一邊說:“一頓吃頭豬,不如一覺呼。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學(xué)習(xí)。”(安徽·舒城)
【第32句】:【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錘】見“好馬不用鞭催”。
【第33句】:買眼藥進(jìn)了石灰店——認(rèn)錯了門
【第34句】:爸爸買回一斤糖果,說是給媽媽吃的,我卻先吃了起來。媽媽見了說:“依了婆婆名,媳婦卻吃得牙齒疼。”(江蘇·海安)
【第35句】:【官高必險】(諺)官位高了,必定有風(fēng)險。舊指權(quán)力傾軋,無過官場,官位越高,越成為傾軋的焦點。 也作官高必險,勢大必傾。 官大有險,樹大招風(fēng)。
【第36句】:【才脫虎坑逃得去,又遭機(jī)阱捉將來】(慣)機(jī)阱:設(shè)有機(jī)關(guān)的捕捉野獸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剛逃出險境,又中奸計被捉。
【第37句】:【 拾草打兔子,帶燒的】帶燒的,與捎帶的諧音,借指順便干 的。拾草,也說:耬草。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當(dāng)捎帶,把消息告訴了我。”
【第38句】:【狗急要跳墻】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主動權(quán)。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39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zhuǎn)移目標(biāo),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zé)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40句】:病鬼開藥店——自產(chǎn)自銷
【第41句】:【窮漢妻,半張犁】(諺)窮漢的妻子,干起活來要頂半張牛拉的犁。 指舊時窮人的妻子要干很重的勞力活,生活負(fù)擔(dān)十分大。
【第42句】:畫上的美女——凡人不配
【第43句】:【用一只眼睛調(diào)線】過去,耍手藝的人一見面就會問對方是哪道線上的。傳說,魯班有三個徒弟:大徒弟叫張大,是石匠,使“紅線”,被稱為“紅線上的”;二徒弟叫陳齊,是木匠,是使“黑線”的,被稱為“黑線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瓦匠,是使“白線”的,又被稱為“白線上的”。不管是石匠、木匠、瓦匠,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都是用單眼調(diào)線找直,這是為什么呢?傳說,魯班帶著他的三個徒弟周游天下,到處打工。一天,他們來到趙州城南的汶水河邊,看見這里河面寬、水流急,用船運(yùn)送來往行人極為不便。為了解決人們的渡河困難,師徒四人就動手修起了石橋。一夜之間,一架拱形的長橋橫跨兩岸,百姓無不稱快。這就是有名的趙州橋(實際該橋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這事叫“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知道.了,想試試石橋是否堅固,就約上仙人柴榮(周世宗)來到趙州橋。張果老倒騎著驢,驢背上的褡褳里放著“太陽”和“月亮”,柴榮的獨輪車上載著“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橋,偌大的石橋就搖晃起來,眼看就要坍塌。魯班一看不好,急忙跳下河,用雙手將橋身托住。但張果老和柴榮在橋上震得塵土飛揚(yáng),一下子迷了魯班一只眼。從此,石匠、木匠、瓦匠在調(diào)線時,總是閉著一只眼。
【第44句】:小侄子到處亂跑,總不停腳兒。媽媽說:“你看,他就像蜜蜂蜇了屁股一樣。”(湖北·英山)
【第45句】:柳樹結(jié)桃——好看不好吃
【第46句】:【按倒葫蘆瓢起來】(慣)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像兩個上小下大的球連在一起,中間較細(xì),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頭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剛把葫蘆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來。比喻問題一個接一個,剛解決一個,另一個又冒了出來,使人應(yīng)接不暇。 也作按倒葫蘆漂起瓢。 按下葫蘆瓢起來。
【第47句】:群叔到汪二爺家收電費。一進(jìn)門,汪二爺就湊到群叔耳邊問:“每月忙里忙外的,從中能撈多少油水?”“這斑鳩下蛋,有數(shù)的東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著說。(河南·南陽)
【第48句】:媽媽平時喜歡與人拉家常。一天,她出門辦事,臨走時爸爸囑咐她:“女同志不要站哪兒成井,坐哪兒成坑,做事要放槍收馬,利索點!”(安徽·霍邱)
【第49句】:火燒嶺上找螺頭——難尋
【第50句】:豬鼻予插蔥——裝象(相)
【第51句】:小亮不愛吃給他蒸的白饃,卻總愛吃大人的窩窩頭,奶奶說:“你真是驢吃賤草。”(河北·磁縣)
【第52句】:【報喜不報憂】(慣)只報告喜慶的消息,不報告壞消息。指隱瞞真實情況。
【第53句】:我在寫《我的家鄉(xiāng)》的作文時,問爺爺家鄉(xiāng)以前的情況。奶奶在一旁插話說:“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樹清根地問不完了。”(江蘇·鹽城)
【第54句】:【文臣安社稷,武將定干戈】(諺)社稷:代指國家。干戈:古時兵器,代指戰(zhàn)亂。指文官的責(zé)任是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責(zé)任是平定戰(zhàn)亂,使社會穩(wěn)定。 也作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持刀定太平。 文官執(zhí)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第55句】:【綠色軍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是草綠色的,老百姓稱之為“軍綠”。在20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全國學(xué)人民解放軍的背景下,軍綠是絕對流行色,特別是學(xué)生。那么,綠色軍裝是怎么形成的呢?發(fā)明綠軍裝的是19世紀(jì)南非的布爾人。1899年,英國軍隊大舉入侵南非,與荷蘭移民的后裔布爾人爆發(fā)了英布戰(zhàn)爭。當(dāng)時,布爾人兵力很少,與英軍人數(shù)比例僅為1:5,在與擁有優(yōu)勢兵力兵器的英軍初戰(zhàn)中,布爾人損失慘重。后來布爾人發(fā)現(xiàn),在其作戰(zhàn)區(qū)域地面植被多為綠色,行軍打仗穿綠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標(biāo)。而英軍穿的是紅色軍裝,目標(biāo)特別明顯,極易成為被打擊的活靶子。于是,布爾人便馬上將自己的軍裝改為草綠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綠色。這樣一來,布爾人利用綠色偽裝常常神出鬼沒地接近英軍,并突然發(fā)起進(jìn)攻,使英軍防不勝防,損失極為慘重。當(dāng)時在南非作戰(zhàn)的15萬英軍中,先后就有9萬多人死于布爾人的突襲戰(zhàn)和狙擊手的射殺中,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英軍在南非戰(zhàn)場的慘痛失敗震驚了世界,戰(zhàn)后大多數(shù)國家的軍隊紛紛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將軍裝顏色改為綠色或偏綠色,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第56句】:【狗怕彎腰狼怕站】(諺)狗怕人彎腰,是怕人們從地上撿磚頭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準(zhǔn)它開獵槍。指狗和狼雖兇,但都有它們的恐懼點。
【第57句】:飛機(jī)上放廣播——想(響)得遠(yuǎn)
【第58句】:蒙面人出場——不留臉面
【第59句】:【眼里揉不下沙子】(慣)比喻容不得人或容不得看不慣的事。也比喻不能容忍別人的蒙蔽、欺騙。 也作眼里下不去砂子。 眼里不揉沙子。 眼里著不得沙子。
【第60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61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第62句】:井底撐船——無路可走
【第63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達(dá)
【第64句】:【當(dāng)?shù)夭划?dāng)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āng)(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65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66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見“喝水的別忘了掏井的”。
【第67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慣)形容人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第68句】:高梁地里打陽傘——難頂難撐
【第69句】:【吸西北風(fēng)】見“喝西北風(fēng)”。
【第70句】:頭頂橄欖核,腳踩西瓜皮——又奸(尖)又猾(滑)
【第71句】:【墻倒眾人推】(諺)比喻人一旦失勢,人們就會趁機(jī)加以打擊。 也作墻倒眾人推,鼓破亂人捶。 墻倒一齊推,破鼓萬人捶。
【第72句】:【太公釣渭水——走老運(yùn)】(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姜子牙八十歲時在渭河邊釣魚,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輔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運(yùn)。
【第73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惱】(諺)比喻人多物少,供不應(yīng)求,事情很難辦。
【第74句】:【當(dāng)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諺)人情要當(dāng)面留給對方,以后才好見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絕,把話說盡。
【第75句】:【大閨女上花轎——半推半就】(歇)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假裝推辭。
【第76句】:【吃藥不瞞郎中】(諺)郎中:醫(yī)生。指求醫(yī)治病,必須訴以真情,不得隱瞞病情。比喻請求別人辦事,必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不可造假。
【第77句】:石灰廠開張——白手起家
【第78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yīng)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79句】:【膽小鬼怕鬼,鬼越多】釋義:膽小鬼越害怕鬼,鬼越多。比喻越害怕困難,困難越多。例句:“來吧,孩子,我們正在大山的心臟里開辟道路呢!”他捋著胡子說,“膽小鬼怕鬼鬼越多。起初,聽說要挖通一座大山,吃驚得了不得;如今真的動手干了,也沒啥了不起。”
【第80句】:【吃香】“吃香”一詞,比喻在領(lǐng)導(dǎo)或長輩面前受寵。 “吃香”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中。當(dāng)時在京師流傳著“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說法。原來,宋承唐制,在宮內(nèi)設(shè)有三班之職,分別為東頭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這“三班”都隸屬于宣徽院。宋雍熙四年,別置三班院,以崇儀副使蔚進(jìn)掌之。這三班在院者,也常常達(dá)到數(shù)百人。這些人官尊事簡,權(quán)勢日增,是肥差。每年過元節(jié),他們湊錢到寺院進(jìn)香,合以祝圣壽,此乃謂之“香錢”。這就是“吃香”一詞的最初含意。而群牧司領(lǐng)內(nèi)外坊監(jiān)使副判官俸祿最優(yōu),又歲收糞壑錢頗多,以充公用。所以,他們樓臺近水,也便被人戲謔地稱為“吃糞”了。無論是“吃香”還是“吃糞”,在當(dāng)時都是憑職權(quán)而享受到的某種好處,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業(yè)不正之風(fēng)。“吃糞”一詞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同穢物搭界太不文雅所致,如果流傳下來,官員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同于“吃糞”。但“吃香”一詞,卻流傳至今,轉(zhuǎn)義為受寵。
【第81句】:【說大話不怕風(fēng)大閃了舌頭】(慣)譏諷人吹牛皮、說大話毫無顧忌。
【第82句】:【狗戴帽子裝人】釋義:罵人假裝正經(jīng)。例句:牛打江山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裝人了!你他媽的問問天,問問你祖宗!誰給你置的家,誰給你養(yǎng)活的人?
【第83句】:鐵罐頭撞上玻璃瓶——有口無心、空發(fā)聲
【第84句】:【 不幫和尚,不幫尼姑】謂不介入,保持中立。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wǎng)》:“得,我不幫尼姑,不幫和尚。你們兩家斗 法,別把我也扯進(jìn)去。”
【第85句】:【牽動荷花帶動藕】事物有聯(lián)系。類似的:索著藤瓜要動。 《人民日報》(1982,8,10):“牽動荷花帶動藕,生動地說明了 事物的有機(jī)聯(lián)系。”
【第86句】:【常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螃蟹橫爬。諷刺飛揚(yáng) 跋扈的人。明代《警世通言》:“徐能此時已做了太爺,在家 中耀武揚(yáng)威,甚是得志。正合古人兩句:常將冷眼觀螃蟹, 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87句】:【一個死了,一個還沒出世】人世間不存在好人。《臺灣小 說選》:“一點都不假,古早人說天良的有兩個,一個死了,一 個還沒出世。”
【第88句】:【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諺)按官法,連針一樣的違法小事也通不過;若徇私情,像車馬一樣大的非法之舉也能通融。指舊時私情大于公法。
【第89句】:【頭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諺)泛指事情進(jìn)行到中途,不管有多少困難,也必須堅持到底。
【第90句】:【走麥城】(慣)《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大將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孫權(quán)殺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敗。 也泛指失敗。
【第91句】:亂麻團(tuán)纏皂角樹——理不出個頭來
【第92句】:【餓雞不怕打】被逼反抗。臺灣《吳濁流小說選》:“這就是 弱者的抵抗方法,所謂餓雞不怕打。餓雞任憑怎樣去打它, 還是要偷東西吃的;饑餓的人也一樣,他們對任何人都無所 畏懼。”
【第93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諺)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負(fù)重,也能在得志時施展抱負(fù)才華。勸人暫作退讓之話。
【第94句】:【一人難稱百人意】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稱,也說: 順、合。成語:眾口難調(diào)。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難稱百人意,眾口難調(diào)哇!”
【第95句】:八股文的形式——干篇一律
【第96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xué)。例句:說話的婦女學(xué)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97句】:【有心炒豆,不怕鍋響】(諺)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鍋里的豆子爆響。比喻決心要做某事,就不怕來自各方面的干擾。
【第98句】:【六枝兒刲癢癢——敷余著一個】(歇)刲(ku-):抓。癢癢:癢。敷余:多余。指多余的人。也指多此一舉。
【第99句】:七分鑼鼓三分唱。
上一篇:妙語驚人,簡短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