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圣經文案】104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
【第2句】:由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處,就是開始觀察、反省現在混亂的生活,耐心地一點一滴地調整我們每天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覺非
【第3句】:學語言,聽很重要。會聽自然會講,不會聽就不會講。學講法一樣,首先要會聽。反復聽,仔細聽,深入其義,聽成自己的,自然就會講。
【第4句】:茫茫人海,蕓蕓眾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牽手,就應當相互扶持,互敬互愛。
【第5句】:氣收怒平,神斂言簡,容人味和,守靜天寧。性急先練說話慢,要學大度先看慣。真想除草要拔根,真想了事須了心。
【第6句】:【禪心佛語】世事匆忙。許多時候會忘記了活著還要有方向,那個方向就是心底良心指引的地方——寬容。過去也好,未來也罷,一捧清水洗臉,一場清夢入眠,一個清白活人,一身清氣處世,一把清淚紅塵,一陣清風謝幕。
【第7句】:【禪心佛語】人類要發展,要進步,更要有信仰。我多年來一直在呼喊“信仰、因果、良心、道德”這八個字是做人的根本。呼喊了多少年,被不斷發生的社會負面現象所證實,我的呼喊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第8句】:【禪語人生】“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9句】:【佛心禪語】因此,當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到坎坷挫折的時候,如果能抱持“退一步想,海闊天空”的襟懷,則何處沒有光風霽月?當一個人遭遇到頹唐失意的時侯,如果能記取“回頭是岸”的古訓,則何處沒有希望呢?
【第10句】:洞悉沙門、婆羅門的所有知識,擺脫對一切知識的貪求,超越一切知識,這樣的人是精通知識者。《經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經》
【第11句】:佛法的要旨是在讓人得到自由自在,或者說解放人的精神世界。處處想不通,悟不了,索性不這么想,不這么悟,而是另辟蹊徑,開拓思維的新天地,這就會一通百通,一悟百悟,如奔跑之鹿,得以自由。
【第12句】:【禪語人生】因為一個人的修行,一天到晚只想著自己,你的心量會越修越狹窄。所以,很多人雖然也修行,但煩惱妄想依然特別多。
【第13句】:【禪語人生】智慧是我們領悟了世間萬象互為緣起的事實后,內心呈現出的高度的覺照和辨別力,它能使我們擺脫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種種碰壁。
【第14句】:【禪心佛語】菩提心是一切法之精華,我們的修學一旦失去了菩提心,即便對其他法門有多么了解,從事的善行有多么廣大,想要成辦解脫卻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呈現菩提心。
【第15句】:對人敞開心扉,真誠相處,以一顆慈悲心對待每一個熟悉或陌生的人。表情柔和,言語親切,眼神寬厚,敞開心扉,盡量多幫助別人。
【第16句】:【禪語人生】宣傳凈土法門,普遍為眾生介紹這個法門,才能報佛恩于少許,才能報一點佛恩,不這樣做不能報佛恩。
【第17句】:或許經歷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出了一朵禪意的蓮,參不透浮生若夢,便只想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去守候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18句】:【禪語人生】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奇正相生,循環無端,漲跌相生,循環無窮。機遇孕育著挑戰,挑戰中孕育著機遇,這是千古驗證了的定律。
【第19句】:【禪語人生】信仰:這是構成幸福的一個積極因素。信仰能夠驅使人們共同應對不幸和災難,促成整個社會的相互作用和支持。
【第20句】: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是人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文殊說般若經》
【第21句】:作為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第22句】:一切隨緣。是一種胸懷。隨緣之人,總能笑看風云變幻,在艱難坎坷中笑對人生。一切隨緣,才能擁有一份平靜淡然的心境。
【第23句】:【佛心禪語】禪就是虛空。空即智慧,虛即虛懷。若心不留色,一切色便化作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并未執著與色,也未執著于空。
【第24句】:【禪心佛語】春天來了,花自然會開。秋天到了,葉自然會落。不用炫耀一時的得意,心持一份凝重,路才走的穩妥。
【第25句】:【人生禪語】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一些過往,可以淺印在心頭;一些遺忘,可以飄散在風中。
【第26句】:今日的苦,便是明日的甘美,世上絕少有不必吃苦就能成功的奇跡。吃苦的精神與忍耐的力量雖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卻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感受到喜悅,能夠把吃苦當做磨煉,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第2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在世間,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完、做好,不忘與人為善,一旦走到了百年,就能坦蕩蕩,無牽無掛,自在灑脫。
【第28句】:【禪語人生】用智慧來觀察,現在的一切苦樂,都是虛幻的。但我們往往把它當真,為它哭、為它笑,不愿意從夢中醒來。
【第29句】: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適宜針鋒相對,鏗鏘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
【第30句】:山僧以慈悲為懷,乃至能感化惡虎而為侍,令人佩服。試想若是人人都懷一顆慈悲心,世上的奸佞邪惡將何以藏身?或許就如歌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第31句】:【禪心佛語】善良、坦白,積極的思想,原諒那些對不起我們的人,對待每個人都像朋友,幫助那些受苦的人,絕不自命高人一等——盡管這些建議看起來都太簡單,但是不妨看看把它們付諸實行之后,會不會讓你更加快樂。
【第3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安和煩惱都是因為太在意惹來的。一個人愈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愈是舉棋不定、坐立不安、無所適從。那是傷害自己心理健康的原因,是糟蹋幸福快樂的關鍵。
【第33句】:【禪言禪語】無論你多么努力地讓自己做到完美,始終會有一群人在背地里指著你的背影比比劃劃。你不需要跟誰對罵或者抽誰一嘴巴,他們未必是壞人,只是看不懂你的活法。
【第34句】:【禪心佛語】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齊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于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制三毒,勤覺察,凈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
【第35句】:恒榮法師:人生不在于活得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的生活。
【第36句】:【禪心佛語】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難以把握的;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
【第37句】:【佛心禪語】現在的年輕人,正因為沒有經歷孫悟空所歷練這么多的一百天,才會禁不起、耐不住,被太多的理由、太重的我執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許多的一百天,會訓練我們的力量,加強我們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第38句】:【禪語人生】這世上有些事情,即使你我親自體驗過,也未必觸及到它們的本質。往往有些事情,一時會被繁華的假象給迷惑了,“大悟”就是這個道理。拋卻那些虛榮和繁華,擁有一顆平常心。
【第39句】:一個人面對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是爽朗,不是矜持,是善意,不是懷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是拒絕,用一種向上的信念去啟迪生活中的希望,讓一個人的心地復蘇、生機,這才是禪的意義。
【第40句】:【禪心佛語】佛法的利他情懷,是一種良好心態的培養,和持之以恒的平衡,用一種嶄新寬闊的視野來觀察生活、對待生活,跨越那些煩惱的障礙與悲哀,愿意選擇用一種友好的方式、分享的方式,完成自己在人間真實的生活。
【第41句】:【禪心佛語】到了最后還剩一天的時候,真是火急火燎,等到門一開,尚方寶劍就是用來砍自己頭的。這尚方寶劍砍天下人的頭,一個瘌痢頭和尚的頭,又怎么能保得住?多少高官大姓都給砍了,自己的這個頭肯定是不行了。
【第42句】:有競爭才有發展,因為有了敵人的存在,因為有了不服輸的決心,才會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時候,敵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卻有永遠的朋友,有些時候,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第43句】:【禪語人生】有一天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有一天,你不再追求成長,只是去修;有一天,你不再意得到什么,只是盡力為他人作些什么,到這里你將才是真正開始。你的生命將從此不一樣。
【第44句】:【修心禪悟】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愿中不厭其煩。
【第45句】:善心的力量無處不在,善待別人同時也善待自己。善心是心靈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善心是一顆種子,它會在人心中生根發芽,然后撼動整個世界,也可以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
【第46句】:不要把((金剛經》單純地看作佛經,它還是一本智慧之經,讀通了((金剛經》,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試試看。
【第4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善行決定了今生、也決定了來世的解脫與快樂。莫嫌小善而不為,莫嫌善大而恐懼,大小全在一念間。善行是解脫痛苦、獲得快樂的惟一途徑。
【第48句】:學會寬容,才有足夠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寬容是更廣闊的生命空間。寬容是幸福,我們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我們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
【第49句】:【禪語人生】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50句】: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謂自我,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全靠書籍繪畫音樂電影里他人的生命體驗喚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經歷去充填,漸漸成為實心人。而在這個由假及真的過程里,最具決定性的力量,是時間。
【第51句】:【禪心佛語】稱贊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發生巨大的作用,在這種令人愉快的影響之下,我覺得更加聰明了,各種想法,以異常的速度接連涌入我的腦際。
【第52句】:【禪心佛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是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知識與文化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導向,一切文化的靈魂與主宰都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否則文化是沒有靈魂的,更沒有生命力。
【第53句】:勸君莫做獨醒人,爛醉花問應有數。不是情長不送禮,不是熟人不招呼。有仇義解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物必腐而后蟲生,人必疑而后讒入。
【第54句】:若有人已發愿,今發愿,當發愿,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佛說阿彌陀經》
【第55句】:恒東法師:一定要認識到煩惱的傷害,幾分鐘的煩惱,要用幾個小時去化解。幾個小時的煩惱,甚至要搭上一生去忘掉,內心世界的一點沖突,甚至能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方向。記住一句話:人往平處坐,心往寬處想。
【第56句】:一切嚴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都會有消極的影響。
【第57句】:【禪語人生】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做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第58句】:【禪語人生】心垢則眾生垢,心凈則眾生凈;欲得佛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也。三聚凈戒自然成就。
【第59句】:路入來到沙彌修行所在的寺廟見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訴了他。住持聽后說:“人生即如住店,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我這徒弟也是一樣。生是赤條條來,死亦赤條條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
【第60句】:【佛心禪語】追求完美也要講究一個度,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抓住已有的幸福,活得就會心滿意足,不幸常常是因苛求完美而導致,本色就是最美,無需過多裝飾,盡己所能就是完美的一種境界了。
【第61句】:寧忍自己氣,莫傷父母心。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千里不欺孤,獨木不成林。錢到他人手,要等他人有。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窮人好肩頭,富人好聲喉。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
【第62句】: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南岳懷讓禪師法嗣第二世·洛京佛光如滿禪師》
【第63句】:【禪心佛語】歷史的帝王可謂富貴到了極處,真正的幸福快樂是什么?一切時、一切處,守住自己的清凈心,隨緣不攀緣,你就得自在,得輕安;不迷惑、不染污,遠離邪知邪見,你就是快樂、幸福的。
【第64句】:我需要什么?通過什么途徑達成理想?我目前能做什么?我自己準備好了嗎?能接受對方的打磨嗎?捫心自問,我能為理想去死嗎?(死去其他欲望)我是在為理想而活嗎?
【第65句】:【禪語人生】有一位凡事放得下的老人,一心只想施舍、盡力付出。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生。
【第66句】:【禪心佛語】皈依不是要討好誰、討好佛菩薩,而是去面對你自己生命中所有痛苦、問題,知道透過佛法可以消除它,可以得到利益。皈依后的實踐佛法、面對問題、去實修佛法,是很重要的。
【第67句】: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于心無愧。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心容易滿足,你才會感覺幸福,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歡樂常伴。
【第68句】: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謂好,就是合適的,且還要加上時間單位,是當下的,過去的,還是未來,都不能同日而語。此一時彼一時,任何事物永遠都處在陰陽的變化當中。
【第69句】:【禪語人生】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沒有祥和之氣的人,永遠得不到幸福。
【第70句】:【禪心佛語】放下抱怨的心態。停止抱怨吧。除非你愿意,沒有人能使你不快樂,沒有環境能讓你沮喪可憐,不不要低估積極想法的能量。
【第71句】:今天物質文明進步充裕,但人心還是無法滿足物質享受的欲望,所以為了不斷地追求名利、物欲,造成人與人之間處于競爭緊張之中,無暇顧及其他。
【第72句】:【禪心佛語】明賢法師二人將一路攜帶的書法手抄《大唐西域記》《六組壇經》,用黃河壺口瀑布之水、黃帝陵之土與臺灣地區阿里山的土、日月山的水和合塑造的玄裝大師像,送給了那爛陀寺。
【第73句】:【禪心佛語】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關宗園,是當代著名的禪師,也是有名的演說家。由于自己的經驗極有信心,有一次他接受了一個中學的演講邀約,并沒有約定題目,他心想大概和平常一樣,談一些教化的演講。
【第74句】:恭敬于法及說法者,為法,欲法,樂法極樂,助法,住法,持法,護法,堅住于法,贊嘆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為力,施法器杖,唯法為務。《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75句】:生命就象是陀螺不停的旋轉,我們終會從風華正茂走到衰老的那一天。等我們老的時候,回想起今天每一個酸甜苦辣的瞬間,都會淡然的回首一笑。多少的樓臺煙雨,多少的辛酸無奈,都會在這回首一笑中隨風而逝。
【第76句】:【經典佛語】“忙”字代表“心亡”,現代人為了物質和職業這些每天忙碌的事情往往失去了自我。其實誰的心寧靜,誰才能享受最好的生活。
【第77句】:正如神秀大師說過,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保存心態的寬松,簡化生活的負累,多少爭執成一笑,人生深刻在心平。
【第78句】:【佛心禪語】不必要挑剔生活的不如意,所有的一切不外乎是自己的天真遇上了社會的現實罷了。成見不如理解,抱怨不如放下。
【第79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第80句】:問:“寺院有的設在山間,有的設在郊外,有的設在都市,哪一個位置適當呢?”答:“佛寺設在山野者,為自修者宜,遠塵勞易得寂靜也;設于都市者,為度他者宜,近群眾便于接引也。”——李炳南居士
【第81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如果能夠時時禮讓、將心念守好,堅定地走完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終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的。”
【第82句】:每個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亂的原因。
【第83句】:內心的豐盈會讓人走向沉默,這種沉默,是安靜,是清喜,是淡然,是歷經世事后的徹悟。輕輕淡淡的放下執著,放下煩惱。溫柔??、克制、樸素、在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
【第84句】:你微笑,我微笑,大家心情好。你客氣,我客氣,大家都和氣。你說好,我說好,氣氛就會好。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85句】:當瑣碎之事、不如意之事索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禪語有云:“隨緣自適,煩憂自去。”,隨緣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是一種達觀的處世法則。
【第86句】:以應薩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羼提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87句】:哲人說:“構成女人的因素是嬌柔。你們是女人,你們一定要像女人一樣,善良、溫柔,才會得到男人的尊敬和愛。”作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諧,善良、溫柔地對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贏得丈夫的愛與信賴。
【第88句】: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則法增長,無有損耗。《長阿含經》卷二,《游行經》
【第89句】:為了正義的事業,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視死如歸的人,把浩然正氣還給大自然,留一個純潔高尚的美名還給天地,是英雄的胸襟,自然能夠贏得別人的敬仰。
【第90句】:有誰被人斥責,而不斥責對方,他得到大勝利,為自己與對方。你受到傷害,而你又去傷害別人,只會使痛苦繼續。修行正念呼吸,你將制造一個雙贏局面。-----一行禪師
【第9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要自信。一個獲得成功的人,首先因為他有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不自信,使可能變成不可能,使不可能變成毫無希望。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第92句】:就算全世界都是壞人,我們也要做個好人,因為在社會上精進,是不能沒有勇氣和堅持的。不管是出家眾或在家眾,都要記住永遠要保持對世界的尊重、關愛和信心,“不管這世界多昏暗,都要堅持做一盞明燈。”
【第93句】:【禪語感悟】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寬容。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訓斥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有時寬容一下,給別人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空間,反而會使其改過自新。
【第94句】:【佛法無邊,是因為你思維有限】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正確的時候,他便一開始長大了。
【第95句】:【什么是有前途的人?】對人要感激,對己要克制,對事要盡力,對物要珍惜。消磨時間就是糟蹋自己,浪費精力就是摧殘自己。--星云大師
【第96句】:為師如下棋,哪怕棋力只高半招,也能步步皆高,很少被低等棋手看出破綻;也如登樓觀景,即使高半層樓,也非樓下人所見境界。故當信師,放下自我。
【第97句】:早安,夜晚的精靈;早安,晨間的歌者!你們沉睡或者醒來,在夢中還是路上,都一樣受到光明的眷顧。朝暉熱愛你們的思想,晨風眷戀你們的身影,因為你們天空沒有憂郁,大地不再寂寞。
【第98句】:【禪心佛語】掃除塵跡入山林。如幻林間伴野禽。懶慣云山閑似我。覺來宇宙小于心。萬緣頓息息何住。一念皆空空自吟。此徑已通前后際。和光混俗罕知音。
【第99句】:【貴以身為天下】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把自己的身體看做比國家還珍貴的,愛護自己超過了愛護天下,這樣的人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了。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發朋友圈的好選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