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個道場如果沒有正法,就如同一個人只有軀殼沒有靈魂。
【第2句】:【磨煉與財富】人世的艱難與磨煉,就是一種考驗和修煉,也可能就是幸福和財富的基礎。
【第3句】:【禪心佛語】今天醫學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不過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保健還是治療,心靈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第4句】:【禪心佛語】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
【第5句】:別把自己想的太偉大,要知道,在別人的世界里,不管你做的多好,你都只是個配角而已。我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也就是自己的心,你讓它疼了一次又一次。
【第6句】:【禪心佛語】時間總是會過去的,無常的人生,生命都是在不斷的流轉著。但是每個人的業力還是感受著自己的果報,因此,你要怎樣的人生完全在于你的自我如何來改變未來。
【第7句】:【佛語摘抄精選】以清凈心為善業根,以不善心為惡業根。心清凈故,世界清凈;心雜穢故,世界雜穢。(《心地觀經》卷四)
【第8句】:【禪心佛語】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第9句】:【禪心佛語】過份譴責微小的過失,無異是用利斧去殺一只落在朋友額頭上的蒼蠅。
【第10句】:【禪心佛語】年輕的時候,我們常常沖著鏡子做鬼臉;年老的時候,鏡子算是扯平了。
【第11句】: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堕L阿含經》卷八,《散陀那經》
【第12句】:一切唯心當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薩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則能凈一切剎、人一切剎。“四十華嚴”卷六
【第13句】:【禪語人生】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奇正相生,循環無端,漲跌相生,循環無窮。機遇孕育著挑戰,挑戰中孕育著機遇,這是千古驗證了的定律。
【第14句】:【禪心佛語】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
【第15句】:雖到于五塵,不名為貪欲,思想生染著,乃名為貪欲。欲能縛世間,健者得解脫?!秳e譯雜阿含經》卷十四
【第16句】:對人有疑心,就無法愛人;對人有疑念,就無法原諒人;對人有疑惑,就無法相信人。
【第17句】:念誦不應太急緩,聲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語非散亂,非缺伊鄔庵啊等?!睹畋燮兴_所問經》
【第18句】:癡心欲問今生事,唯見輕煙入九天.多少佛前香火客,只求如愿不求禪.
【第19句】:【禪心佛語】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上師三寶,布施父母眾生。
【第20句】:【圣經文案】260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
【第21句】:【禪心佛語】所謂的人類是指那些有在試著調伏自心的人,他們心靈質地較為好,比凡夫更有智慧,他們發展出高尚的心靈,因此提升至人類的層次。
【第22句】:【禪心佛語】凡夫迷于緣起性空,佛菩薩具有般若智慧故能了達,般若人生就是緣起性空的人生。
【第23句】:乞討也要動腦和找竅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什么是不需要動腦、不遵循一定的規則就能夠很好完成的。
【第24句】:【禪心佛語】很多人都有過做夢的經驗,夢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我們對于夢境實在不需要過于認真執著,以免讓自己增加苦惱。
【第25句】:【佛心禪語】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笨刹晃吩?。
【第26句】: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人我體,我身常人諸佛軀。(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二十引經言
【第27句】: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第28句】: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游、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ㄓ」夥◣煟?/p>
【第2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沒有業障,身心愉快,走到那里都平安無事,業障來了,你走到那里它就跟到那里,障礙重重。
【第30句】:【禪語感悟】佛說:“送禮物與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p>
【第31句】:【禪語人生】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第32句】:人生路上,常會遇到比我們強的人,這時就要學會不攀比,堅定自己的信心。與其在與他人的攀比中生活,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第33句】: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說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諸佛菩薩但隨眾生心,令其歡喜,為說譬喻,非是究竟?!度A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34句】:世俗人常常會彼此爭執,以為“我是他非”而據理力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道理比對方充足,于是互相爭斗不已。為了私我而競爭,這就是一般凡夫。
【第35句】:【禪心佛語】東陽鞠了一躬,返回寢室后,專心致志地用心參究這個公案。
【第36句】:【禪語人生】只有真正從心靈深處將對事物的種種界定、分別、妄想掃除干凈,才能夠真正見到諸法實相。
【第37句】:三界悉虛妄,如幻皆不實。皮覆惡不凈,凡夫無羞恥,惡覺因緣故,妄想生貪著。譬如滿瓶糞,外假畫莊嚴,愚癡不知故,取瓶頭戴行?!洞笄f嚴法門經》
【第38句】:【禪語人生】無論你處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第39句】:【禪語人生】幸運,總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報,總是降臨于厚道的人。
【第40句】:夫瞋恚者,速能損害百千萬劫所集善根。是故我當被忍辱鎧,摧忿恚軍。《菩薩藏經》
【第41句】: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第42句】:【禪心佛語】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第43句】:難道你不覺得,與其做別人期待你做的事情,還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來得好嗎?
【第44句】:寬容是一種高貴品質,是一種生活藝術,佛說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第45句】:【佛心禪語】自卑定律:說三句話不忘帶一句自我肯定的人,往往自卑感最強。
【第46句】:【禪心佛語】理想猶如一壺甘甜的涼水,奮斗就是爐中的木柴,只要加柴,甘甜的涼水一定會開。
【第47句】:【禪心佛語】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48句】:【禪心佛語】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外理事,以慈悲對期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第49句】:【禪語人生】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鑰匙往往就藏在寂寞的口袋里。
【第50句】:【禪心佛語】那么,寺院所有權既然不屬政府之“公”,是否就可以充社會大眾之“公”?答案也是否定的。
【第51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你的慈悲和智慧油然而生,你的愛就像飽滿的稻穗,你只想給予,你的喜悅,就像騰飛的鴿子,溢滿虛空。
【第5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啟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輕重緩急都可以運籌帷幄。若沒有智慧,做錯很多抉擇和判斷,將影響往后的人生,人生愈走會愈沉重。
【第53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發生、存在或消失的。
【第54句】:禪,沒有時代的隔閡,只要有人生活在世間,禪就會一直被發現、被體悟,因為禪就是我們的生活,一種完全回歸宇宙自然的生活。
【第55句】:【禪心佛語】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處豁然開朗,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靜心破迷而不慌亂,就是智慧。
【第56句】:【禪心佛語】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講「空」,有空的思想才有辦法解脫,包括我們為人,包括日常的生活。
【第57句】:【禪心佛語】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第58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夫是“命運”隨業轉,覺悟的人則能“運命”。
【第59句】:【佛語悟道】如果你知道煮的飯里有一粒米已經熟了,你就會知道其余的米也都熟了;所有事物的道理也是一樣,知道一個就會知道其他所有的。
【第60句】:【禪心佛語】還會有什么不舒服?還會有什么???其實,人到那份兒上,有沒有病都不想了。
【第61句】:我們是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一個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不能反過來教彌陀如何來救自己。
【第62句】:而看看她們雙手雙腳的指甲,都經過美容師修剪,修得又細又長,涂抹得非常紅艷,因此不愿用手做家事、洗衣服,工作時還要戴手套、擦護手膏,深恐雙手粗糙生繭。
【第63句】: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理性如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第64句】:【禪語人生】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的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逆境的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
【第65句】:弘法從來不平靜,平靜只在心中尋;臨終佛圣來接引,一切諍論一時平。
【第66句】: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蒲益大師)
【第67句】:【佛心禪語】“沒有”,小沙彌依然興奮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會吵到我呢?”
【第68句】:【禪語人生】只有正確地認識因緣,體證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執滯于人我,才能和諸佛一鼻孔出氣,游心法界,逍遙自在。
【第69句】: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第70句】:【圣經文案】105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贊。(箴31:30)
【第7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第72句】: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斗鹜拥母裱浴?/p>
【第73句】:【禪心佛語】記憶象是倒在掌心的水,無論你攤開還是握緊,總會從指縫中一點一滴流淌干凈。
【第74句】:【禪心佛語】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后公布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第75句】:菩薩先除五趣眾生愚癡,令住智慧,此則名為菩薩出家。《金光上勝毗尼經》
【第76句】:佛家禪語:布袋與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77句】:【禪心佛語】生命總是欲失欲得,有失有得。怕死,就去生吧;厭生,就去超越死亡吧。看到大河的人,不會在意腳前的石礫。
【第78句】:【禪語人生】因此,佛法教導我們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蒙蔽,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那么,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第79句】:【禪心佛語】沒有獵物我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我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爭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隨緣而安。
【第81句】:名為遍計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為第一義?!洞蟪嗣車澜洝肪硐?,阿賴耶微密品
【第82句】:曰:“如何是妙玄無私句?”師日:“寶殿無人不侍立,不種梧桐免鳳來。”——《大陽警玄禪師》
【第83句】:【禪心佛語】當用名利去支撐生命的時候,有得就有失,失掉的時候,整個兒生命就垮了。用佛法來滋潤我們的心田,生命才會變得活潑自在。
【第84句】:【禪語人生】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永遠不要異想天開,也不要得過且過。一切盡人事而遂天意,不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第85句】:菩薩如明月,眾生如水面。水清月現,自然之理。若水混濁,月影終不能現,是水之咎,非月之過。眾生心垢若除,菩薩時時在前。
【第86句】:【禪語人生】一個有愛心的人,必生和氣,有和氣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
【第87句】:【禪心佛語】寂然法師帶領著寺里的和尚從正殿出來,打開寺門的那一刻,他驚呆了,眼前已經聚集了幾千名難民,其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第88句】: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就在于義與利之間而已;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則完全貪圖利益。
【第89句】:【佛心禪語】不要總是估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活在別人的眼神里,就等于失去了自我。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第90句】:【佛心禪語】佛說,執著是煩惱的根源:深的執著就是大煩惱,淺的執著就是小煩惱。因此,我們要學會變通,凡事不要太過于執著,尤其是錯誤的執著。
【第91句】: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弘,言動要謹!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人生太忙,則耽風花雪夜之情!不閑不慢,疏密有情,方為快哉!
【第92句】: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第93句】:【禪心佛語】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過于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得到。
【第94句】:菩薩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己志,是“覺悟的有情”;菩薩的愛,是慈悲喜舍、清凈無染,無私無我的長情大愛。
【第95句】:【禪語人生】一個確鑿的依據是,前陣子“國慶黃金周”期間,為了排遣平日累積的壓力,全國共有七億人選擇出游,結果造成大范圍的交通、住宿緊張。
【第96句】:【圣經文案】112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塞9:6)
【第97句】:【禪心佛語】讓自己的生命過的有意義,發揮人生最大的價值,實現這個愿望并不難,看我們每天所言所行所想,給人們帶來正面還是負面影響就知道了。
【第98句】:【禪心佛語】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第99句】:一切因緣所生,變化無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環境忘記,把無常當作常態,自在與快樂將會緊隨身后。
上一篇:有關期中考試總結的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